页面

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

陶傑:戰地記者在昨天的中國

BY 陶傑  *CUP媒體  2023年10月27日


中東戰地記者,在以巴戰爭中,誤中砲火殉職的,目前為止已經有 24 人。 

「戰地記者」出生入死,是不是中國人的專長?要視乎有沒有新聞自由的環境。 

有新聞自由的時候,就有新聞專業,新聞專業其中也包括戰地記者的訓練。美國密蘇里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學課程,都包括這一科。 

民國時代,中國民間報業百花齊放,人人有資金,都可以辦報紙,而且上海、漢口、天津,外國僑民雲集,他們也需要最新的資訊。民國時代是中國新聞業最蓬勃的時候,包括中日戰爭時期。 

1939 年開始,3 年之內,中日在湖南長沙爆發 4 場會戰。日本視佔領長沙為戰勝全局的關鍵。長沙這個小城市,吸引了當年美聯社記者慕沙、塔斯社記者葉夏明、合眾社記者費殊、「雪梨晨報」記者麥當納,1941 年,與國府國際宣傳處主任沈劍虹、軍令部的鈕先銘,一齊由各方趕去長沙。 

據中國當年為路透社工作的名記者趙敏恆憶述:當時交通不便,他本人先去桂林,轉車衡陽,已經見到敵機的呼嘯。 

記者團下車去附近山間躲避,在衡陽轉換粵漢鐵路,繼續向長沙進發。 

長沙在湘江邊,要通過湘江的淥口橋進入。但淥口橋早被日軍炸毀,湘江佈滿國軍部署的水雷。水淺汽艇不能行駛,外國記者只好坐木船,順著湘江前往。 

趙敏恆憶述:江水碧清,合眾社記者費殊和蘇聯人葉夏明,都忍不住跳身下水,來回游泳。戰地記者也有忙裡偷閑的輕鬆時候。 

船到湘潭,戰情緊張,水路運輸又宣告停頓。各人接命明早轉由陸路去長沙。長沙國軍的代表來通知湘江底有水雷,但各國戰地記者抗議:明明看見許多木船由湘潭開去長沙,為何他們不怕水雷? 

今日的戰地記者,必須服從交戰國政府在戰場軍人的命令。記者要尋求真相,軍情卻要保守秘密,兩者時時有衝突。當時水路為何封閉,這一點真相已經無從得知。外國記者團只能服從命令,在陸路步行走了兩天,到長沙後,已經人倦馬疲,下塌長沙的嶽麓山農場。 

第二天,第九戰區司令薛岳,專程來向外國記者團匯報長沙會戰經過,然後記者再渡湘江進長沙城。 

此時外國傳教士來匯報:日軍攻入長沙後,司令部設在湘雅醫院,國軍撤退至湘江對岸,日軍又另有一支騎兵佔領株洲。 

中國空軍轟炸瀏陽河邊的日軍基地、砲兵向長沙城內轟擊,令日方蒙受重大損傷。日軍只能佔領長沙北部,晚間不敢外出。 

日本攻打長沙,因為國軍早已事先將道路破壞,運輸困難,只能用空軍主力低飛轟炸,並以機關槍掃射,掩護日軍步兵前進。 

日軍向日本發放消息:長沙會戰,日軍失利,自動撤退。但經此一外國記者團親臨現場,發現因為中國方面部署工作好,有的深入在敵方後猛力狙擊,日軍成為孤軍,最後其實是敗走。 

英美等戰地記者在長沙親自訪問外國教士,還得到政府之外的第二手資料。長沙會戰的勝利,真相大白,在國際媒體公佈,對於中國抗日戰爭,是關鍵的一役,令中國上下士氣大振。 


10 月 21 日,在以色列斯代羅特準備報道的記者們。 圖片來源:Alexi J. Rosenfeld/Getty Images 

由此可見新聞真相,是戰爭勝利關鍵的環節。 

以巴戰爭,對於加沙地帶,以色列未能佔據新聞真相的高地,反而令西方帶有同情巴勒斯坦立場的自由派記者大量發出偏見的報道,包括聲稱是以色列炸毀醫院的 BBC 記者。 

長沙會戰的經過,因為有中外記者隨行,留下了珍貴的紀錄。至於今日的中國,上一場戰爭是 1979 年所謂「懲越戰」,有沒有記者跟隨解放軍進入越南、報道真相?一旦爆發台海戰爭,那時中國人和香港特區市民,又會知道多少實情?大半個世紀,中國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至於趙敏恆,1949 年留在中國,6 年之後被中國政府指控為外國間諜,1961 年死於勞改營。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10/27/war-correspondent/ | *CUP媒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