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

美中競爭下印太和台灣安全情勢

Published at11-13


"中美任何一方動作,牽扯到印太和台灣安全情勢,最重要就是中國,中國對印太區域影響,從軍事、經濟就看出一二,不僅處處針對,透過內部強化對外打擊,軍機只繞台?當然不可能,土地想要的是台灣,但心裡要的是全世界的掌控權。

圖片來源:Axios

  • 近期區域安全情勢,在美「中」戰略競逐趨勢下,中共積極運用其綜合國力,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並藉操作灰色地帶手段,企圖片面改變國際秩序。頻繁於西太平洋從事軍事活動,嚴重威脅著臺海安全局勢。
圖片來源:Cigeography
  • 美「中」戰略競爭,牽動印太區域地緣政治及安全情勢。美國持續推動與盟邦及夥伴合作,以抗衡中共軍事擴張;中共則積極運用其綜合國力,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並以經濟脅迫、操作灰色地帶等作為,企圖改變國際秩序;另非傳統安全威脅與日俱增, 且跨域、複合式影響更廣,區域內國家共同合作因應。
  • 習近平自 2012 年主政以來,確立「中國夢」和「強軍夢」國家戰略,並在19 大報告中揭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以及「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 2027 年的「建軍百年」施政願景,加上反貪打腐、深化改革等作為,皆為鞏固其權力及地位。
圖片來源:Axios
  • 近年來中共相繼完成RCEP、中歐BIT,申請 CPTPP,結合「一帶一路」等戰略布局,以擴大其國家利益及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力。 同時持續在南海、東海及臺海,常態性進行機艦巡 航、軍演及灰色地帶等侵擾性作為,以挑戰國際現狀並展現其在西太平洋之武力投射能力。
圖片來源:Reuters
  • 領土主權爭議、衝突對區域安全影響甚深,在印太區域主要為「中」印邊界、釣魚台列嶼及南海島礁問題。 2012 年日本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後,中共就積極派遣公務船進入釣魚台列嶼周邊海域巡弋。
圖片來源:Cigeography
為因應美「中」戰略競爭對印太安全環境的影響,印太區域各國均調整其國防政策,以持續強化自身戰力及軍備,應對多元安全威脅。  
  1. 美國
    美國在《2021年國防授權法》中, 撥款 22 億美元啟動「太平洋嚇阻倡議」,並持續在 2022 年國防預算中編列逾 50 億美元,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防禦及嚇阻態勢,以提升作戰部隊效能及深化與友盟的合作。
  2. 日本
    日本 2021 年《防衛白皮書》指出,現有國際秩序正不斷受到挑戰,且灰色地帶行為將會長期化, 並要警惕中共擴大對國際秩序及區域之影響力,企圖建立對自身有利之國際秩序。並首次研提臺灣周邊情勢安全,強調中共軍機已常態化在臺灣周邊巡弋。
  3. 韓國
    2020 年《國防白皮書》指出,仍延續 2018 年版的基調,不再指稱北韓為敵人,但仍認為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4. 印度
    印度總理 Modi第 2 任期,加強與美國、俄羅斯、歐洲以及其他地區的雙邊或多邊關係,並聚焦於確保海上安全,尤在印度洋部分,積極深化與利益相關國家的合作
  5. 澳洲
    2020 年 7 月澳洲公布《2020 國防戰略更新》與《2020 軍力結構計畫》,揭示強化美澳同盟力量,以及建立可恃戰力;未來 10 年國防預算,將達 5,750 億澳幣。 此外,為因應中國大陸向南太平洋的擴張,澳洲升級位於北領地自治區,另在 2021 年 9 月,與美國、英國組成AUKUS,美、英兩國為澳洲提供技術支援,助其建造核潛艦,強化三方的安全合作,以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近年中共爭取區域內主導權之意圖日益明顯,對我軍事恫嚇亦日趨頻密,使當前印太區域與臺海安全情勢受到全球高度關注  
  1. 守護普世價值典範
    2021 年 2 月,「經濟學人」 2020 年民主指數報告,我國從 2019 年第 31 名躍升至第 11 名,位居東亞之首,在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公布的《2021 年全球自由報告》中,我國亦名列亞洲第 2。
  2. 印太戰略重要夥伴
    美國為我國最重要戰略夥伴,美方持續在《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規範下,推動各項對臺軍售與合作,協助臺灣增進整體防衛能力。2021 年拜登總統就任後,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導》指出,臺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將協助臺灣自我防衛與國際參與。
  3. 確保臺海周邊穩定
    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已成國際間普遍共識,當前各國均高度關注臺海安全情勢發展。臺灣位處防止極權擴張與入侵的最前線,國軍戮力建軍備戰,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為臺灣建立安全的屏障,並隨時嚴密掌握中共兵力動態及徵候,以堅實國防能量確保臺海周邊安全與海空交通線暢通。
  4. 遵守國際安全規範
    中華民國向來秉持維護和平之理念,堅定支持並遵守遏制恐怖活動與反擴散等各項國際安全規範。在南海議題上,我國堅持主權立場,主張相關國家應遵守國際法, 33 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共同促進區域和平穩定。
  5. 增進資安聯防能量
    資訊安全不僅是我國的挑戰,也是機會,尤其我國半導體產業居全球供應鏈重要角色,且臺灣具有高端資訊科技人才、技術與豐富的網路防禦實務經驗,在政府「資安即國安」的整體政策下,結合公私部門組織與法制的協力運作,全力打造獲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及產業鏈。
  • 中共於 2019 年 1 月《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以及不承諾放棄武力犯臺選項,並持續強化軍事整備及灰色地帶行為襲擾,對我國防安全威脅與日俱增。
  • 習近平主政時期,軍事戰略仍以「積極防禦」為核心,惟在「19 大」提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調整為「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35 年基本實 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另在「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軍百年」 奮鬥目標―「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 中共自 2015 年啟動軍改迄今,陸續完成指揮層級簡化與部隊組織結構的調整,並持續進行武器裝備汰舊換新與軍事訓練轉型,以提升聯合指揮與綜合戰力,未來將持續推動軍事轉型,以肆應現代化作戰型態快速轉變之要求。
  • 中共國防預算 2021 年中共國防預算編列較成長 6.8%,約占中國大陸 GDP 比例 1.33%,續居亞洲第 1、全球第 2,其預算主要運用在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中共從未放棄對臺使用武力之選項,藉實兵對抗、聯合登陸演習、網路駭客攻擊及在臺海周 邊執行遠海長航等作為,持續強化對臺軍事整備及威脅,其在軍事現代化能力逐漸提升下,對臺軍事作為將更趨頻密與強硬  
  1. 情報監偵能力
    藉高解析度光學及雷達偵照能力偵察衛星,及在臺海周邊海域常態部署情報船、 電子偵察船,不定期派遣偵察機、無人機實施偵巡等方式強化情報監偵力度,透過陸、 海、空及航太等多維手段,擴大情蒐範圍與頻次,掌握我軍事動態及戰場情報經營。
  2. 聯合封鎖能力
    加強海、空軍制空、制海及對陸打擊戰力,並加速火箭軍新型飛彈部署,提升精準打擊及戰略制壓能力,已具備對我重要港口、機場及對外航道實施聯合局部封鎖, 截斷海、空交通路線能力,影響軍備後勤資源整補與作戰持續力。
  3. 聯合火力打擊
    各式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空射攻陸飛彈射程均可涵蓋臺灣全島,協同海、空軍戰力,可攻擊我政、經、軍等重要目標,減損我軍作戰持續力及支援後續作戰之遂行。
  4. 聯合登陸作戰
    強化陸軍兩棲合成旅、空突旅及海軍陸戰隊聯合登陸作戰訓練,及建構海空戰略投送能量,在取得制空、制海及制電磁權優勢後,以正規兩棲艦船搭配軍管商貨輪方式,遂行聯合登陸作戰。
  5. 應對外軍干預
    部署中、長程對地、反艦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並藉海、空軍航艦及轟炸機常態化赴西太平洋從事跨島鏈海空聯訓,對印太周邊國家形成軍事威懾,以遲滯第一、二 島鏈間外軍干預行動。
  6. 戰略支援能力
    透過「軍民融合」發展航太作戰平臺,加速偵察、導航、通信等各型衛星部署, 以強化戰場資訊優勢,並藉由「北斗」全球定位導航及指管數據鏈路系統建置,協助各軍兵種遂行資訊攻防、遠程預警、遠海作戰、飛彈精準突擊及防空反導等能力。
圖片來源:Cigeography
  • 近年中共頻繁對我操作灰色地帶威脅之態樣多元,可分為軍事與非軍事手段,前者如共機頻繁侵入西南空域、東沙島周邊針對性演練;後者則包括快艇衝撞我國海巡、抽砂船違法於我周邊海域作業等。這類手段往往具非戰非和的模糊性,且未達戰爭門檻,以切香腸戰術漸進式的升高威脅,運用政軍實力形塑有利態勢,不僅消耗我方戰力,亦動搖我民心士氣,企圖改變或挑戰兩 岸既有現狀,達成其「不戰奪臺」之目標。
圖片來源:國防部
中共近年持續挹注國防預算,投入更多資源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且對臺策略與手段愈趨多元,同時以各種軍事侵擾行動試探我預警能力與應處作為,持續對我軍事威懾與施壓  
  1. 侵入我防空識別區
    中共藉各型機常態化侵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活動,企圖強化其監偵力度,測試及疲擾我空防警戒應處,壓縮我預警反應時間及活動空域,威脅臺海空防安全。
  2. 加大我周邊海域演訓力度
    中共海、空軍編組遠海訓練編隊或航艦編隊於我周邊及西太平洋等海、空域從事聯戰訓練及跨區航訓活動,以強化指揮鏈路與聯戰效能,及建立區域拒止戰力;另運用情報船與海調船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情蒐,以強化戰場經營及提升制海作戰能力。
  3. 強化軍事威懾作為
    共軍藉打造仿臺設施戰術訓練基地、劃設禁航區實施聯合登陸軍事演習等各類模擬攻臺演練,提升對臺實戰化訓練與軍事威懾力度。
  • 中共近年透過組織改革及調整,積極提升網路作戰能力,平時以情蒐及竊取資料為主,掌握關鍵節點,建立攻擊清單,俾利後續作戰階段執行精準打擊之網路攻擊任務;戰時針對國家關鍵基礎建設及指管系統破壞攻擊,造成社會動盪及秩序混亂,破壞國家軍(警)備治安及政府運作能力。
圖片來源:Business Standar
  • 認知戰以影響對方心理意志及改變思維為目標,作戰場域不受時空限制。在傳統面向,源自於情報戰、心理戰、輿論戰等原理;而創新面向,則運用現代高效能計算系統、網際網路、社群媒體,期透過網路滲透與心理、輿論操作,來混亂目標對象的社會、心理、法治等價值觀意識。 中共操作認知戰,綜合運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三戰」作為,及散播不易分辨的假訊息, 藉由全面性文攻武嚇手段,企圖造成對其有利之態勢。
圖片來源:KeepTaiwanFree_ Twitter
  1. 中共認知戰目的
    在政治上,壓縮我國際活動空間,迫使我接受其政治要求;在經濟上,運用經貿優勢,企圖拉攏臺灣企業及民眾;在軍事上,藉武力展示及增加臺海周邊海空侵擾頻次,透過媒體、網路社群渲染,擴大對我軍事威懾;在心理上,造成國人心理紛擾、 混亂,削弱我軍民抗敵意志、防衛決心,奪取輿論主導權。
  2. 中共認知戰手段
    中共近年不斷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快融合,以提升媒體認知戰支配能力。現 階段中共認知戰著重以網路社群媒體為平臺,散布及操作具有大量迅速產生、多元管道傳播、逼真細膩包裝、真偽夾雜混淆等假訊息特點,據遠景基金會季刊指出,主要 透過「外宣模式」(如中共官方媒體)、「粉紅模式」(如五毛、水軍)、「農場模式」 (如新聞內容農場轉貼分享)及「協力模式」(如統戰模式下的協力關係)等 4 種進攻模式,對我國實施認知作戰。
圖片來源:BillyBostickson Twitter

———延伸資訊———

內文、圖片取自中華民國國防部報告書專區

——Matter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