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

王陶陶 | 安倍辞职后的隐忧:谨防中日关系脱轨

作者:王陶陶 / 微信 王陶陶

摘要:安倍晋三的辞职并不值得关注,但安倍辞职后的中日关系,则十分值得忧虑,中国要警惕中日关系脱轨——这是继中美、中印关系脱轨之后必须警惕的风险

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称,因身体原因无法履行首相责任,将于近期辞去首相职务。这个事件,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因为安倍的轮替对日本政府的稳定运行来说,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从中日关系来说,那么安倍晋三辞职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值得忧虑了。

首先,从政治世代的角度看,无论是安倍晋三,还是默克尔,某种程度上都代表了和平安稳之旧时代的执政理念,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是如此。在旧时代,大国对抗并不激烈,旧式全球化的余晖映照之下,不同理念大国间敌我观念不够强烈,彼此意识形态矛盾、安全矛盾往往隐匿于经济合作之下,所以国家间的冲突往往是倾向于和解或者说妥协甚至绥靖方式来解决的。

无论今人如何看待,安倍晋三、默克尔、奥巴马、甚至2020年6月15日之前的印度总理莫迪和疫情之前的特朗普,都是这种思维模式,在这些人的掌控下,各国矛盾往往是可控的。

然而,就像张伯伦和他的法国同僚达拉第无法适应1938年-1939年的历史洪峰一样,当冷战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各个国家的传统政治家们很快发现他们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我们曾亲眼目睹印度总理莫迪在遭到无数指责之后,痛苦地抛弃与中国的和解努力,步履蹒跚地一步步走向义无反顾的对抗;实际上,与此同时,安倍晋三和他越来越不受欢迎的亲信二阶俊博也在内外指责之中,勉力愈来愈艰难地维持传统友华的外交政策;无独有偶,即便是在欧洲,默克尔艰难维系的亲华政策,也遭到党内外越来越多的抵制,并几乎无法持续。

对抗新时代的历史需要,曾经擅长微笑的政治家们已难以适应这种挑战,他们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已经不能支撑起这个时代。

所以,当安倍晋三辞职之后,无论是谁接替,他的对华政策都将比前任更加适应对抗的需要——对于这一点,中国绝不要抱有幻想。

其次,疫情和HK危机之后,日本朝野对华偏见在2020年急速增加,已经使得任何稳定的亲华政策都不可能持续。

笔者算是经常关注对日舆情的人,从2020年初到现在,日本朝野对中国的偏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恶化,任何试图获得公众支持的对华政策都必须比此前更加强硬。

执政党自民党内部越来越强势的反华倾向,以及朝野反华呼声愈演愈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更加强势的反华政策正呼之欲出—对于这一点,中国也绝不要抱有幻想。

最后,随着中日之间围绕着钓鱼岛的争端愈演愈烈,再加上美军在日本部署大量瞄准中国的中程导弹,可以预见的是,促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急速恶化的因素还在不断增加。

近来,中国在钓鱼岛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越来越坚决,叠加HK危机的心理冲击,这使得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恐慌愈发加剧,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更加担忧——随着日本履行美日安保条约,大量美国中程导弹部署于日本本土,并瞄准中国,这不可能不引来中国的报复,也意味着中日矛盾将不断升级,相互恐慌将不断加剧——其最终后果就是中日矛盾不断螺旋上升——如果能够不脱轨的话。

历史的浪潮不断前进,冷战的铁鼓正在敲响。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如果这么多年学到过一个真理,那就是永远不要认为经贸利益能够阻碍两个国家在不断增强的疑惧中走向对抗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冷战,以及新冷战的昂贵经验,也将是未来历史不断验证的铁律——谁要是认为经贸可以阻止对抗,那么他就会在幻想中犯下历史性的致命错误。

因此,在中美、中印矛盾失控之后,中国应警惕中日关系走向脱轨,如果最终决裂不可避免,那就必须为不可避免的决裂做好准备。

毕竟,假若一个民族对未来抱有幻想,那么历史就会无情地惩罚他。

历史的巨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血,欢迎加入王陶陶私货圈子,最早把握时代赋予的风险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9日

1 条评论:

  1. 作者站在中共的立場看待國際變化,不思如何改變中共的過時價值觀,不可能和世界和平共處,勢必走向滅亡。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