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

賴怡忠:國民黨既潰又崩



上週台灣政壇最大的新聞並不是郭台銘宣稱要脫黨參選。而是郭台銘退黨聲明對國民黨發動攻擊。郭台銘脫黨後如果參選,泛藍就會出現兩組候選人,對蔡英文來說,其聲勢不一定較蔡英文與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一對一廝殺更有利。

畢竟目前民調顯示蔡英文在與韓國瑜一對一拚搏上的民調差距更大,而當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參選,除了對國民黨外,對蔡英文也同樣會出現分票效應,其相對第二名的領先差距就明顯降低。因此焦點並不是郭台銘退黨後是否會參選,而是郭台銘退黨的姿態與作為,以及國民黨至今的低調反應。

與過去四十年來的國民黨歷史相比較,這個巨大的反差顯示現在的國民黨已從潰散步入崩解的邊緣。

來到台灣的國民黨,除了掌握黨政軍特,基本上大企業多是被國民黨使喚的對象。不管是跟著國民黨到台灣的大陸籍資本家,還是戰後崛起的台籍資本家,要嘛積極加入國民黨為其共犯結構的一部分,或就是對國民黨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生怕得罪這個盤據台灣的黨政巨獸。

老K運用政策特許與指定優惠,利用台灣市場養了不少各色資本家以及黨營事業,透過這些資本家的捐輸以及國民黨掌握的政治特權,又給了國民黨更多的資源進行對地方派系的籠絡綁樁,以及對部分資本家的恩庇優惠,這使國民黨能更強化對台灣的控制,資本家要嘛更畏懼國民黨,或是更倚靠國民黨的政策特許來牟利。

當時的國民黨中常會是真正的國家決策中心,包含政策與資源分配等,國民黨可說掌管一切。大生意人實際上是受制於國民黨的,郭台銘這種資本家大聲反黨的作為幾乎可說是絕無僅有。

也因此當郭台銘大剌剌瘋狂攻擊國民黨,而且還是參加國民黨初選失利後,指控黨中央問題很大因此要脫黨,還可能會透過連署參選總統。這種玩輸翻桌還振振有詞為自己賴皮不認帳辯護,頗令人大開眼界。有趣的是,黨中央對此反應卻軟弱無力。過去對資本家捏死死的情形完全看不到。

相對於90年代國民黨主席要誰當選,誰就差不多會選上,要誰退選,那個人往往就是要摸著鼻子悻悻然離開的「盛狀」,今天已完全看不到了。

在戒嚴時期的統制經濟時代,國民黨掌握大幅控制力,在台灣的生意很多是要透過特許制度被賜與,中小企業台商就是自己去外面打天下,不要期待國內會給予什麼像樣的支援,能夠避免萬萬稅就謝天謝地了。

但隨著冷戰接近末期,被廣場協議影響的台灣,開始出現對海外投資,包括對中國的投資。而之後9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前十年,受到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2008年金融海嘯等事件衝擊,台商大小企業大量向中國移動,甚至還出現其在海外的實質獲利遠高於在台灣獲利的情形。這些發展使得國民黨對台灣經濟的掌握力也跟著大幅削減。

90年代以後,國民黨也出現新的變化,一方面官二代與財政菁英藉由開放金融體系之契機,大量進入金融界,進一步掌握台灣經濟的養分與血脈,二方面在兩千年失去政權,並把李登輝剔除出黨後,國民黨就從原先的反共體質逐漸轉變為友中政黨,透過其與中共高層的來往網絡,使自己成為在中台商之說客,或是做為其與中共高層之政治仲介,使在中國做生意亟需政治保護的台商,可以將對中國的政治遊說,或是建立與中國高層政治管道的任務,外包給國民黨。

國民黨當時可以這麼做的理由是其與江澤民勢力的關係,這層關係在九十年代後期透過退休國民黨政務官的牽線漸次發展,面對黨中央領導相對弱勢的胡錦濤,國民黨與江澤民派系的關係依舊密切且還能發揮作用。在中台商需要國民黨幫其引見中方高官,而中國官員有時也會透過國民黨的協助與大型在中台商見面。

2009年五月吳伯雄去北京與胡錦濤見面,馬政府對2008年底發布之胡六點的態度應是談論重點之一,但更有趣的是,吳伯雄等人與胡錦濤見面完,大隊人馬隨即飛到重慶見當時的當紅炸子雞的薄熙來市長,還大讚薄熙來就是「大陸的馬英九」(我們可能不會覺得讚,但在國共你儂我儂的脈絡下,這肯定是對薄熙來的讚辭)。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2010年六月簽署的地點,也是在薄熙來主政的重慶。證諸之後江澤民與薄熙來的關係,早在2009─2010國民黨在共青團系統的胡錦濤當政,且習近平已被指定為在2012之後任繼承人時,就知道要積極對薄熙來進行政治投資,相信與其和江的聯結脫不了干係。

面對全球化、民主化與台商出走的情形,國民黨在政黨輪替後利用的其與中國的關係來鞏固資本家對其支持的策略,使其在一開始當全世界瘋狂搶進中國,以及相對弱勢領導的胡錦濤時代,有一段時間呼風喚雨。在2005─2008這段期間,國共論壇的台商參與者數目之眾當時可謂空前。但隨著中國經濟能量從2010開始下滑,以及2012中國新領導者對江系勢力的態度,國民黨在中國的網絡逐漸吃不開。

郭台銘在2012年之後與中方高層的境遇,以及國民黨在2013─2014期間的作為,可以是這個有趣變化的例證。郭台銘在2010年廣州廠房出現十三跳事件後,包括在地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以及中央的胡溫高層都對此表示「關切」,郭台銘當時除了一次性提升薪資25%讓當地外商備感壓力外,還開始與薄熙來的互動。

郭此舉想必有著利用當時薄、汪矛盾(作大蛋糕VS.切好蛋糕)。只是之後的發展看到郭與國民黨都賭錯人,薄熙來在被捕前最後的公開露面還是與郭台銘,而圍繞在連戰身邊的國民黨勢力之後也積極要與習近平搭橋。結果在2013年連戰透過胡錦濤幫忙見到了習近平,其發表的十六字真言立馬在台灣被馬總統連續切割數次也就算了,習近平見到連戰說的話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絲毫不給連戰面子。

而一年後郭台銘跟著連戰見習近平,之後與北京市長郭金龍的郭郭會,當時郭金龍還拿出小米機告訴郭台銘,中國人要做中國品牌,警告意味十分濃厚。前者顯示習近平對於與江系勾勾纏政治勢力的厭惡,後者以一個市長就直接對郭台銘洗臉。見諸郭台銘在2008年因比亞迪事件公開對王岐山大發雷霆之舉,習上任後的中國政壇已在用各種方式告訴國民黨,包括與國民黨關係密切的大企業們,現在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過去的關係不保證有用,一切要重新來過。

再加上現在的美中貿易戰,中國市場更不若過去具吸引力,在中製造業出走的趨勢更是驚人。走不了者,就更受制於中國的直接控制。國民黨近二十年所建立與中國共產黨高層的關係,在習上台後被迫重新洗牌,使其提供在中台商「政治服務」的能力也跟著下滑。

而過去全力經營中國的結果,也使國民黨與台灣的本土產業距離更遠。這些因素使企業界對國民黨的需求大幅下跌,國民黨的支持基礎開始落到軍公教,以及對國民黨被部分菁英壟斷權力深懷不滿的黨與地方民代基層,而這恰恰是與知識藍、經濟藍無法對味的一群人,其內部的緊張關係本就濃烈。

在民主化政黨輪替成為正常後,國民黨也無法穩定的利用行政資源來處理這兩者勢力,現在的韓郭內爆會迫使國民黨必須有所選擇。而郭台銘在退黨時還對國民黨大聲指控,國民黨中央對此不敢強硬反擊的態度,除了顯示國民黨對企業界還是有期待外,也顯示將對中的政治經營外包給國民黨的作法,於企業界已經失去吸引力了。

韓郭之爭顯示國民黨的社會支持基礎出現了很大變化,超越藍綠的主張除了切割綠,也會切掉不少藍票。中國對國民黨支持基礎之轉變不是不知道,但只要可以自己處理台灣企業界,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操作台灣輿論,北京幹嘛還要透過一個不夠根正苗紅的政治勢力來經營與台灣的關係?畢竟再怎麼深藍,永遠變不成紅色,如果勢力也因社會條件的轉變而萎縮,持續挺藍的吸引力就大幅降低了。

七十年前被共產黨打跑逃到台灣,七十年後被共產黨用錢砸到社會基礎被掏空。只要還與共產黨搞兩岸一家親,不敢與紅色切割,國民黨的終結之日很快就會來到。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思想坦克

1 条评论:

  1. 國民黨在紅綠的夾擊下,處境空前艱難,如果能夠渡過此劫,接近平民,向民主政黨轉化成功,回復戰鬥力,將對中華民國的多黨民主體制發生重要影響。當前的困境,對於國民黨轉型,未必不是好事。
    求真2019,9,18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