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18萬燭海 「港人記憶戰勝遺忘」 支聯:悼六四人數5年新高(附明报相关报道5篇)

【明報專訊】悼念「六四」事件30周年的維園燭光集會昨晚舉行,主辦單位支聯會宣布有逾18萬人出席,人數為近5年最多,追平2012及2014年紀錄。集會開始前人群已坐滿維園6個足球場,要移往旁邊中央草坪,半小時後草坪亦告爆滿,大批人一度擠於天后、銅鑼灣一帶排隊等候入場。
集會以「人民不會忘記」為主調,然而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言論穿插整個集會。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稱集會人數創新高與逃犯條例有關,但認為市民出席的主旨仍是心念六四,要求爭取公義。警方表示最高峰時有3.7萬人;翻查2014年集會主辦方稱有逾18萬人,警方當時的數字則有9.95萬。

6足球場草地爆滿

維園下午下着雨,濕透的地面無阻集會者熱情,他們帶着雨具來到台前較佳位置,當中以長者為主,亦有不少年輕人。至7時入黑後雨勢停止,更多人進入維園,接近8時集會未正式開始,6個足球場已坐滿人。支聯會糾察將人潮分流到草地,但人潮仍從天后港鐵站、銅鑼灣記利佐治街一帶湧入維園,大批市民一度擠於外圍一帶排隊等候入場。

兩代人同點火炬 「照耀後來者」

集會晚上8時許開始,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及一眾常委等向死難者獻花,及後與年輕人一同燃點火炬,象徵薪火相傳。副主席鄒幸彤致悼辭時提到,北京學生於30年前,「你和同學們從校園出發,走過半個北京,公然反對黨報的定調,讓世界看見了不甘做順民的中國人」;學運最後以鎮壓結束,「你們留下的火種,仍照耀着後來者的路途」。鄒幸彤哽咽,稱會繼續為死難者討回公道,「記住那年初夏,因着你們變得不一樣的世界。記住,然後傳承下去」。
之後,由當年赴京聲援的學聯前成員李蘭菊、「黃雀行動」骨幹成員朱耀明等發表講話,憶述當年武力鎮壓和現今香港有「異見者」入獄的情况。市民高舉蠟燭合唱《自由花》,歌聲響徹天后及銅鑼灣一帶,從高空所見,市民高舉的燭光再度照亮維園、照亮一顆顆追求平反六四的心,30年來未變。

主調「人民不會忘記」

反修例言論穿插集會

距離民陣發起6月9日(周日)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大遊行僅5天,支聯會昨晚集會以「人民不會忘記」為主調,程序沒有特別加入反修例環節,但無論是司儀、嘉賓的發言,均穿插反對修例及呼籲市民上街的言論。

何俊仁:出席者主要就六四30表態

何俊仁於集會後接受訪問時認為,今年人數創新高雖與修訂逃犯條例有關,但出席集會者主要仍是就「六四」30周年表態,「反映香港人記憶戰勝了遺忘」。對於今年有不少年輕人參與,他亦感到振奮。
支聯會宣布昨晚有逾18萬人出席集會,數字與2012年及2014年一樣,並列為最多人出席的三年之一。警方稱昨最高峰有3.7萬人集會;2012年及2014年,警方公布數字分別達8.5萬及9.95萬人(見圖)。
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過去就維園六四集會的人數估算程式,維園足球場、中央草坪、南亭廣場、籃球場和通道5個地方的面積總和約為4.3萬平方米,若以每平方米容納2.8人計算,5個地方均佈滿人,則約有12.1萬人;若以每平方米容納2.5人計算,則約有10.8萬人。
明報記者 李以莊、梁智康、畢嘉敏、陳柔雅、邱榕瀅、陳嘉詠、劉家豪、鍾妍、岑詠欣、何宛兒、何郁慧、魏綺婷、伍浦鋒、鄭海龍

實習記者 陳諄䚻、張彤、淦楚楚、趙苡彤


天安門母親:維園燭海伴渡坎坷

北京當局昨早安排「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張先玲(右一白髮黑衣者)等六四死難者家屬,到北京萬安公墓拜祭死難者。張先玲拜祭兒子王楠時說,過去30年政府裝聾作啞,想方設法掩蓋事情,但歷史的真相是掩蓋不住的。(天安門母親提供)
北京當局昨早安排「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張先玲(右一白髮黑衣者)等六四死難者家屬,到北京萬安公墓拜祭死難者。張先玲拜祭兒子王楠時說,過去30年政府裝聾作啞,想方設法掩蓋事情,但歷史的真相是掩蓋不住的。(天安門母親提供)

【明報專訊】「天安門母親」喪失至親30年,發起人之一張先玲等10多名六四死難者家屬,昨晨到北京萬安公墓拜祭死難者。昨晚的維園燭光集會亦播出張先玲的錄像講話,她說30年來維園的燭光陪伴「天安門母親」走過坎坷歷程,她們堅持真相、賠償、問責3項訴求,即使群體中已有50多名難屬離去,但活着的人會一如既往奮力向前。
張先玲在維園燭光集會的錄像講話中稱,30年前那個血腥晚上,北京上空的激烈槍聲、裝甲車的橫衝直撞、穿梭的救護車以及親人們最後的身影,至今「天安門母親」記憶猶新,巨大的悲痛化為支撐他們抗爭的動力,不是一句「政治風波」就能抹去。她續稱,多次就「六四」通過法律解決向政府提出對話,惟當局不敢回答。

一直求對話 當局不敢答

另外,張先玲和發言人尤維潔等10多名六四死難者家屬昨晨在北京當局安排下分批到萬安公墓拜祭,儀式由尤維潔主持。尤維潔稱,不論前面有多大艱難,仍會繼續下去,「因為這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張先玲拜祭兒子王楠時說,過去30年政府想方設法掩蓋這件事情,「但歷史的真相是掩蓋不住」。她說,向香港的「六四紀念館」捐出王楠遺物,包括他中彈時所戴的頭盔,是希望向世人展示兒子被殺的罪證,認為國家應公布真相,並且依法賠償和道歉。
家屬在悼辭中亦表示,當局一而再提出依法治國,但若六四這件由國家犯下的刑事殺人罪不能依法解決,誰能相信依法治國的口號。「天安門母親」成員呼籲,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和各國政要支持他們的要求,公開、公平、公正解決六四事件,安撫逝者的靈魂。

記憶與燭光代代傳 昔日上街學生今為人母 三代齊赴維園

【明報專訊】30年前從電視新聞目睹北京學生受傷,當時仍是中學生的何太難掩哀傷,毅然與同學走上香港街頭聲援,母親也被蒙在鼓裏;到自己成為母親,再回顧「天安門母親」經歷,身分再次重疊,決定推着嬰兒車到維園悼念死難者。昨日六四30周年,何太右邊站着年逾80歲的母親,左邊則是14歲的兒子。三代同堂,點點燭光,何太希望自己追求真相那顆正直熾熱的心,能承傳兒子。

明報記者

母親:30年前中四生 瞞媽媽去遊行

40多歲的何太,六四事件發生時仍是中四學生,看到電視新聞後,對北京年輕人遭遇尤感傷心,「起初很多人絕食,到最後六四當晚,那麼多人在木樨地和長安大街那裏,單車載着受傷市民和學生」,令何太百感交集,難以理解當時軍人為何要對手無寸鐵的人開槍。何太憶述,當年沒跟母親說聲,便隨同學參加民主歌聲獻中華、百萬人大遊行等,支持民主和北京學生,「(母親)應該當我出街而已」。

外婆:憂回歸後無法參與 97年首到集會

現年80多歲的何太母親,亦笑言當時毫不知情,又說自己起初也沒有參與六四集會,但至1997年6月4日,因怕回歸後不能出席六四集會,決心與女兒一同到維園,只求六四事件不被忘記,「坦克車那幕,太過殘忍」。

「天安門母親不可正式悼念 是很傷心」

14年前,當何太成為人母,為支持天安門母親,就算要推着嬰兒車,也與兒子一同到維園,「(天安門母親)不可以正正式式去悼念自己的兒子,成日要收收埋埋,都是一件很傷心的事」。為人母親,何太盼望兒子能成為「正直、開心和有用的人」,過去亦通過當年新聞片段和報章,教導兒子六四歷史,「希望他知道真相,承傳到下去」。至於會否有平反一日,何太心存希望,但總覺「難一點」,因不認為中央政府會知錯,承認六四是屠殺,「我想要等很多年,等那些開明的領導人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外孫:冀更多人知歷史 讓中國未來有民主

現就讀中二的何太兒子說,也希望承傳六四歷史,令更多人知道發生過這樣的事,繼而讓中國未來有民主制度,「若果中國有,香港才有一個更好的制度」。雖已沒有回歸的不確定性,但近日掀起《逃犯條例》修訂爭議,何太說有憂慮,但若明年仍有晚會,也會到場出席,「不會拉晒這麼多人啩?」

生於6月4日 少年不正日慶生

另一種重疊,則令陳先生16歲的兒子自懂事以來,都不會在生日當晚慶祝。六四發生時26歲的陳先生,對六四事件感憤怒及哀傷,故兩名兒子出生後,每次出席六四集會也會帶他們來了解真相,「將我所知、我親身經歷的事讓他們知道」。陳先生的長子生於2003年6月4日,自小學懂性以來,便自願出席集會,「就是因為這天生日,讓我更清楚知道此事」,亦會另選時間慶祝生日。

40後至00後參加者心聲

【明報專訊】40後:髮絲變白 悲憤未止

八九民運期間,許女士常到新華社示威,支援學運人士,六四事件發生後眾人憤怒不已。轉眼70歲,她已一頭白髮,但說悲憤從沒止息。她說參與集會20多年,訴求始終如一,要求平反六四,追究事件責任,「中國政府必須清晰交代,對人民講一句道歉,國家政權必須面對六四事件」。

50後:憂港自由收窄 信燭光不滅

63歲的唐先生八九民運期間任職的士司機,義載大學生到當年的灣仔新華社示威及聲援學運。過了30年,他仍未忘記當年電視畫面,至今風雨不改出席六四集會。他擔憂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令香港自由空間收窄,但深信燭光會繼續在維園亮起,寄語年輕人傳承精神,「環境愈惡劣,我們更加要來」。近年有年輕人選擇不出席集會,他說不應抱怨新一代:「用自己方法沒問題,只要繼續紀念六四事件便好。」

60後:六四喚醒對社會關注

六四事件令59歲的黃先生深深體會「中國政權的殘暴」,亦喚醒他對社會的關注,多年來主動為不公義發聲。他除了出席六四集會,一直以來也不時出席大小遊行,如反對23條立法。他說發聲未必能改變社會,但不發聲日後可能抱憾,「若你曾經參加活動,當你老了,你會有深刻記憶,覺得自己至少曾經付出一點努力」。

70後:難忘師長教誨 冀子女明是非

第二次出席六四集會、42歲的蔡先生說,至今無法忘記班主任於六四事件後在課室悲傷地講述民運學生遭屠殺,「使我明白政權是不公義的」。他今年首度帶子女出席,盼子女認識六四,冀他們明辨是非,不平則鳴,「人生不止是上班、下班、吃飽就算,要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要為不公義的事情發聲」。他有感「可能未來30年未必平反到」,恐當年曾見證或經歷事件的人漸逝去,事件會被遺忘,盼下一代人傳承。

80後:感香港赤化 憂子被洗腦

80後媽媽何女士冒雨抱着21個月大兒子到維園。她說1989年時正讀小學,家人亦是毋懼8號風球,帶着她參與遊行。故她亦希望可藉六四晚會,從小教育兒子「明辨是非」,亦把六四的歷史真相承傳下去。她說近年有感香港赤化愈來愈嚴重,留意到街上的小學生常接觸「抖音」等內地應用程式,擔心兒子成長過程會被洗腦,所以欲送他入讀國際學校。

90後:中港有不同 命運仍扣連

近年香港有聲音反對舉行六四晚會,亦認為建設民主中國與港人無關,20多歲的鍾先生認為,中國與香港關係從來非常密切,「兩者即使有不同,兩個命運也是扣連,不能夠因為強調香港人身分,而忘記這段歷史」,認為只有中國有民主,香港才可有更自由空間。他說出席晚會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六四事件,「不要忘記,才可以讓當年爭取的正義在這個世界上反映出來」。

00後:為不公發聲 有責任傳承

17歲中五生簡同學與一班同窗,1989年6月4日時尚未出生,只能從歷史資料窺探六四事件。促使他首度到維園點起悼念燭光,是因30年前一班學生爭取民主自由,提醒他「現在學生都有責任為不正確的事情發聲」,將精神傳承。他說眼見未來香港自由度或會收窄,應把握機會出席集會,「可能是僅餘的機會去親身了解」,亦是在對香港出路與前途迷惘之際「尋找一個答案」。

曾被回憶壓垮 讀朱牧陳情書醒覺 親歷鎮壓港人:關鍵時刻要有勇氣

【明報專訊】在佔中案被判罪成及緩刑的牧師朱耀明昨晚在支聯會六四集會上台發言,他說自己的「兄弟」仍在獄中,認為社會有異見者在監獄,「我們就沒有真正的自由」。30年前在京親歷六四鎮壓的港人李蘭菊亦上台親述經歷,談到北京醫護人員以救護車送走香港學生離開廣場時,她一度哽咽,說30年來都記住當日的學生和民眾︰「他們是1989年的世界公民,他們撼動全世界。」

朱:異見者在獄 我們沒真自由

當年是營救民運人士「黃雀行動」骨幹成員的朱耀明,昨在台上提到「佔中」的同伴,「我想起我的兄弟仍在監獄」,說若社會有異見者在監獄,「我們就沒有真正的自由」。他其後受訪時說,發言是為了表達戴耀廷、陳健民的希望︰「我們在外面的自由人,定要為不自由人奮鬥」,並稱自己與獄中四子一直同心。他又透露在佔中案審訊期間,曾估計自己無法參加今年集會,只能在獄中靜默悼念,甚至準備了談六四感受的錄影片段,結果昨晚他仍能親眼看見一片燭海,感到慶幸。

李蘭菊:當日醫生囑廣傳所見

於30年前以香港大專生身分到北京支援學運的李蘭菊,亦從加拿大返港上台分享經歷。她說,雨傘運動一些場面與六四相似,觸發記憶,「壓垮了精神健康」,本不願意再提及事件,直至佔中案九人被判罪成,朱耀明的陳情書令她明白在關鍵時刻要有勇氣,決定返港出席集會。她憶述當年在北京的情况,周遭有槍聲、爆破聲,有中學生稱哥哥被打死,曾衝向軍隊而被她阻止,但半小時後,「有人告訴我,該小兄弟滿身是血,被抬回救護站」,她當時感暈眩,被送到救護站,眼前死傷枕藉,其時救護車到來,要送香港學生離開現場。
李蘭菊記得有女醫生拉着她的手說︰「孩子呀,聽我說,要上救護車,要離開天安門廣場,安全返港,告訴人們今天發生的一切,我們的政府如何對待我們。」語畢,李蘭菊哽咽,說自己30年來一直記住學生民眾的面容、聲音、生命最後的體溫,反對中共形容他們為「暴徒」,「他們是1989年的世界公民,他們撼動全世界」。

明報記者


「不敢想明年還有沒有這一天」 來港見證燭光 倖存者盼薪火不滅

【明報專訊】維園的六四30周年集會上有不少內地人身影,他們不少都顯得有些緊張,擔心被認出參與悼念六四活動會惹來麻煩,但他們仍選擇現身維園。這批出席者中,包括30年前親身經歷六四事件的倖存者,當年在天安門廣場與他一同爭取民主的友人,在6月4日後再沒有回來,他期盼在維園一同爭取平反六四的港人,可以為亡靈堅持下去。

明報記者

當年失兩友 嘆近年開歷史倒車

來自北京、現年50多歲的李先生(化名),是六四倖存者。當年剛大學畢業,與朋友一起到天安門廣場示威,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有兩位朋友,(六四後)從此就消失了,再沒有回來,毫無疑問是死了」。30年過去,他仍記得當年廣場上的槍聲,「我們送了很多不認識的傷員到醫院,親眼看到很多人死傷,有學生也有很多普通老百姓」。
昨晚是李先生首次來港出席六四集會,他說對中國有民主愈來愈不抱希望,形容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推行極權獨裁,是「開歷史倒車」,近年看着香港逐漸被「統戰」,令他不禁擔憂,「不敢想明年,或者10年後,香港還有沒有這一天(紀念六四),今年是30周年,希望親身來見證一下,支持一下有良心,以及熱愛光明、民主、自由的港人」。他寄語港人在傳承六四上「一定要堅持」,仍相信事件終有一日會得到公正評價。
來自廣東的桂先生出生於1988年,讀中學時才得知有六四事件,之後開始接觸政治,曾因探訪維權人士被公安拘留。他2016年曾來港出席六四集會,認識了同樣關注六四事件的內地人,之後與對方在微信群組討論政治,相信因而再次被公安拘留。

80後中學始知六四 屢被拘照來港

雖然多次被拘留,桂先生仍來港出席六四集會,他說,一來是因為今年是六四30周年,二來他認為悼念六四、追求民主是一種「執念」。
來自深圳的90後龍先生,他說以往完全不知有六四事件,至前年「翻牆」才得知,家中長輩都不願、不敢談論,勸他不要與政治掛鈎、過好自己生活。他今次首次出席六四集會,擔心因而被「找麻煩」,過關會遭留難,但認為政治跟每個人都有關,希望了解六四事件真相,故冒險來港。

憂粵語消失 廣州人擬來港反修例

來自廣州、28歲的周先生第二次到港參加六四集會,感謝港人舉行集會,又擔心「香港可能成為下一個廣州」,廣東話消失、靠攏中共,準備6月9日再來港參與反修例大遊行。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