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2月26日星期一

莫之許:任期制取消堪比皇族內閣


2月26日,中國新華社授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其中第14條內容為:憲法第79條第3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在2017年11月的中共19大上,政治局新常委中並沒有出現類似當初胡錦濤、習近平這樣的潛在接班人人選,人們已經普遍預測,習近平五年後將繼續掌權。懸念僅僅在於,是沿襲鄧小平的故伎,以軍委主席乃至總書記身份(兩者均無任期限制)掌握實權,還是會修改《憲法》的任期限制,以便延任國家主席?
然而,不過是靴子的最終落下(指最後決策決定),卻引發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在昨天的微信朋友圈裏,可以隨處感受到一種絕望的氣氛,「移民」這一詞彙的搜索趨勢,在短時間內也發生了驚人的爆發趨勢,網友紛紛討論該移民到哪個國家。
這一心理衝擊的形成,具有很多複雜的成因,究其根本還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1982年《憲法》中,中國國家領導人任期不得連續超過兩屆的規定,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條文,其承前啟後,實際上構成了鄧小平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心理底盤,而其取消,意味著從心理而言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1982年《憲法》中的此項規定,首先是中共領導層在文革後痛定思痛的產物:一個擁有終身權力的最高統治者,有充足的時間將自己的權力抬升到其他人必須仰視膜拜的高度,並擁有對其他人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為此付出代價最大的,無疑是那些曾經位居權力高層的人士。廢除終身制,代之以任期制,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現毛澤東式的人物,這首先是權力中人自我保護的考慮。
在實踐中,此項規定卻發揮出了更大的作用:通過任期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最高權力。以此為杠桿,配合以中共工作重心轉向全面的經濟建設,使得中共政權在仍維持專政統治的情況下,在治理上呈現出一種實用主義乃至理性的面相。這一面向,在美國的中國專家黎安友和沈大偉等政治學家看來,這顯示出中共體制的「韌性」,不僅促使民眾形成了對於中國發展的相對樂觀預期,也保障了外國資本對於中共體制的基本信任,可謂是中國經濟幾十年來高速發展的心理底盤。而在中國的自由化話語中,此項規定更被看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治改革舉措,顯示了中共具有自我革新的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新興中產階級持有某種求變怕亂的心態,既不滿足於專政體制而盼望有所變化,同時又受益於既有格局而反對激進變革,這一利益需求主導了其心理取向,促使其在理性上更多選擇漸進改良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和變化的同時,中國政治卻維持了相當穩定的局面,除了所謂「績效合法性」的贖買之外,中共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漸進改良路線被廣泛接受,構成了中國政治穩定的心理底盤。

隨風而逝的漸進改良

因此,任期制的廢除,固然首先威脅到的是權力中人,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是從經濟到政治心理底盤的全面被擊穿:幾年來習近平權力的迅速膨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眾對中共體制理性面向的認可,任期限制的取消,更是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最高權力重回不受任何約束的軌道,中共政權一度呈現的實用主義理性面向也隨之蕩然無存。
——报道者,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