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

黄东:遼寧艦或隱藏危機

狂風惡浪中的遼寧艦,真能承受風浪摧殘嗎?

11月25日本欄《溫故知新看遼寧》一文刊出後沒幾天,海軍方面馬上通過央視等官媒,隔空對筆者指出該艦「有艦、缺機、少人」高調作出回應。並宣布第三批12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具備航母起降能力,開始上艦訓練。對軍方今次快速與民間隔空對話,加上之前公開航母個別隱蔽部門,稍微增加了一點軍事透明度,筆者甚感欣慰。

期望全軍以此為榜樣,盡快與國際接軌,以實際行動釋除世人對中國軍事威脅的疑慮。海軍願意客觀公開更多頭號大殺器內部信息,才是泱泱大國崛起的自信表現,可見海軍司令吳勝利相對其他某些軍種司令領軍有方。藉此也不難發現,等而下之的很多「軍事機密」,往往只是庸人自擾而已。事實上美國航母在和平時期,絕大部份的信息都可以巨細無遺地公開,並且隨時都能夠接受查閱,絲毫不見會影響保密和戰鬥力。這方面中國需要學習和平衡處理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遼寧艦的前身1143.6型瓦良格號航母,1985年底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動工,1988年底下水。由於採用新的總段建造法及組裝法,建造速度比上一艘航母快十倍。1992年春因蘇聯解體,在完成總工程量68%時全面停工。1999年開始排除萬難的艱辛回國之旅,2002年3月3日抵達大連,2004年8月開始對全艦進行修復改造。

可見大連造船廠僅用3年多,就完成了幾乎相當於新造航母的工作量。之後又用了3年時間進行舾裝。2011年遼寧艦開始海試,翌年9月加入北海艦隊服役,兩個月後殲15原型機開始試驗艦上起降。從2013年開始試驗項目與密度大幅增加,但遣憾至今仍未聽說,該艦已結束全部試驗項目,走完設計定型全過程。歷年來雖然不斷有人吹風吹牛,不過該艦何時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相信沒有人再敢簽下軍令狀。

由於筆者與該艦有著非同尋常的特殊緣份,所以自1998年中國購艦開始至今,一直非常關心其大小事項。可惜跟進研究至今,仍然是恨鐵不成鋼,當然這絕大部分是批評其不肖子──殲15戰鬥機,特別是瀋飛相關設計團隊。但該艦本身各部門的磨合,看來基本已走上正軌。只可惜最核心的戰鬥機不過關,甚至害死新飛行員,令艦機融合困難重重,拖了全艦戰鬥力生成的後腿。這只能說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據日媒透露遼寧艦準確尺度為全長304.5米,最大寬度70米,滿載排水量59439噸,與俄羅斯總設計師及總建造師公開數字吻合。根據該艦總建造師謝列金回憶,停工後艦上被盜走的電路板,可以提煉或相當於等量25公斤銀、5公斤黃金及1公斤白金。從中可見該艦的確是價值連城的科技小城。

其實從瓦良格號下水開始計算,至今已耗時達28年之久,停工後又浪費了12年才復工,已相當於多數軍艦正常全壽命周期。故此雖然它才服役4年且未形成戰鬥力,但日曆壽命其實已經損耗甚多。現代航母普遍可服役半世紀,艦體十分堅固並可延壽,不過該艦要再支撐多30年,恐怕比較困難。

正常情況下俄國武器的堅固是出名的,但該艦長期在無保養狀態下嚴重鏽蝕變成廢船,回國後再將之重新復活,然後又進行大量最惡劣海象條件及極限狀況下試航。這對艦體及壽命的摧殘不容忽視,它的特殊情況在全球航母史上,也沒有先例可循。這方面的憂慮非國內行業獨有,例如從試航開始,俄羅斯海軍工程專家已擔心,這樣的中國特色逆向工程,能否真正走向成功?

幾年前曾經有俄國專家認為,對遼寧艦需要5年左右觀察期,才能有比較可靠的把握下結論。亦即目前該艦仍未渡過危險期,現在官方公佈的所有畫面,亦未能找到確實的有力證據,證實或否定這一觀點。道理說出來其實不難明白,因為中俄兩國艦用高強度低合金鋼,板材質量、金相成份等都不同。而且遼寧艦在風雨侵蝕後再混合使用兩種鋼材,很大機會發生金屬化合反應,影響艦體結構強度產生變形。但有時候不一定能察覺到,在關鍵時刻有可能出現危機。

在筆者上文發表後,央視又公布了很多極具參考價值的遼寧艦及其他軍艦資料。例如目前052C/D中華神盾驅逐艦,抗風能力可達52米/秒,在國家軍用標準中屬一級即最高級。不過遼寧艦情況則不同,其抗風能力高達108米/秒,等於052C/D兩倍之多,非常令人吃驚。這樣的能力已遠遠超過國家軍用標準要求,故此需要另外制訂《001型航母研製要求》等航母特殊標準規範。當然不能忘記,這樣的標準正是遼寧艦及其乘員,多年來以身犯險摸索出來的血汗記錄。

有人認為因該艦是中國海軍排水量最大,所以抗風能力大十分正常。不過這點實在以偏概全,看來並不熟悉船舶穩性與排水量不一定成正比之故。然而從這點也可以獲悉,當年蘇聯對航母要求多麼嚴格,比今天中國還要嚴苛。冬天的北海風高浪急,最近遼寧艦仍正常出海,進行艦機融合訓練。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筆者說,每年冬天該艦出動頻率都比其他季節要高,原因在於摸索和練習極限條件下,殲15起降能力和操艦能力,獲取重要數據。

從畫面可見有時周圍海象惡劣得沒有護航艦隻,遼寧艦的抗風浪能力實在出眾。但如果結合前述的內容分析,則不禁令人揑一把冷汗。遼寧艦兼任先行者的角色,擔任科研試驗任務,正如七十年代北海艦隊的051型驅逐艦首艦,近年已退役的濟南號那樣,愈是天氣惡劣愈要多出海進行科研探索。

只不過假如在隱蔽部位與中俄兩種不同合金鋼結合部,發生金屬化合反應,在巨浪砰擊下必將加劇結構變形,甚至出現艦體崩裂,這是第一代濟南艦當年未遇到過的危機。至於是否真的會這樣?又或者是否已經發生過這類情況?按中國國情理解,大概屬於軍事機密範疇,恐怕不會像該艦其他情況那樣公開透明了。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