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

王思想:懇求你們別又忽悠「女排精神」

女排有沒有精神,與輸贏無關;中國人能不能享受自由、尊嚴的生活,與體育無關。
聽說這次巴西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得金牌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真令人恐懼,千萬別又忽悠什麼「女排精神」啊。我當年真的是被噁心怕了。

躲是躲不開的。我已經多年不看電視。最近10多年有印象的電視節目,除了《武林外傳》,就是《非誠勿擾》。3年前發現打開電視無信號,可能是因為沒交費而斷了有線信號。但網絡是天天上的,所以就知道了這次中國女排得奧運金牌,並且已經看到一些文章。

先看到一位朋友轉發的文章《女排拼搏讓中國軍團有了精神領袖,金牌落後英國已變得無所謂》~~1,「中國軍團」?不就是組織幾個人去參加個運動會嗎?就上升到中國軍團的地步了?這是要收復海參崴去嗎? 2,標題說的是「拼搏」讓女排稱為精神領袖,內容卻是「得金牌」讓女排成為精神領袖;3,如果女排不奪冠,中國金牌數量落後於英國就有所謂了?扯淡。

然後,「女排精神」的文章果然就出來了:《我們需要「女排精神」,更需要「郎平道路」》。我想問此文作者,「我們」是誰?接下來就告訴這位作者,你或許需要「女排精神」,我可不需要,你最好不要代表我。我本人非常喜歡傅園慧,至於女排,我祝賀這幾個姑娘贏了幾場球,換作其它任何國籍、任何膚色的姑娘贏了,我都祝賀;但是關於「女排精神」,我不知道與「男排精神」有啥區別,反正我都不需要。

另一篇文章,內容類似,似乎只是換了個標題《郎平代表了80年代理想不死的精神》,這個把吹捧的調門已經從「女排精神」拔高到「理想不死」了,而且還要讓郎平代表80年代。

理想不死的精神,令人尊重,將其與1980年代聯繫在一起也是成立的,年長一些的人,好多都懷念1980年代,那是一個讓人覺得「明天充滿希望」的年代。不過,人們往往因為懷舊而美化回憶、鈍化苦難。實際上,1980年代有好多不堪回首的印記。1980年代末的那場風波不談,只談此前的,至少有三項非常不好的回憶:首先是八三嚴打,這是最血腥、最不堪的;其次是反對資產階級精神污染;第三就是關於「女排精神」的喧囂了。官媒鼓譟起了全民的狂熱,女排被捧上了天,幾個姑娘接球失誤率低於對手、扣球成功率高於對手,這麼點事兒,就上綱上線到了「振興中華」的地步。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有人把郎平成為「鐵榔頭」、「鐵姑娘」,女人要柔情似水才像女人,鐵姑娘這種物種兒,誰敢娶回家?就好比我非常欣賞當年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我認為他與里根總統是為人類立下功勳的政治家,但對於西方媒體將撒切爾夫人稱為「鐵娘子」,我覺得很不恰當,除非撒切爾夫人自己喜歡這個稱號。

當年,全國上下奉旨學習中國女排時,我就提問:假如女排不得冠軍,就損害「振興中華」了?當時沒有互聯網,沒有眾人來討論這種問題。

今天我同樣要問:假如女排輸了,你們的「中國軍團」就沒有精神領袖了?假如女排輸了,就沒有女排精神了?假如女排輸了,她就不能代表「理想不死的80年代」了?

有時候,我真希望每一個中國運動員都得個獎牌什麼的。因為,美國運動員得不得獎牌,都不大會劇烈影響他們的生活。而中國運動員不同。如果得不了好成績,他們往往只能帶著一身病痛去找工作謀生;一旦得了好成績,便能獲得各級政府的巨額獎金,名氣大的,可以去中央體育部門謀個差事,如當年的袁偉民、孫晉芳;名氣小一些的,也可以到省、市、縣不同級別的部門,擁有一個長期飯票。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能否獲得好成績,意味著人生的分水嶺。

面對這樣的孩子,不可能不希望他們贏。但是,一旦他們贏了,納稅人就得在不被徵求意見的情況下,付出金錢,讓領導拿去發獎,這是小事兒;大事兒是,一旦有人贏了,納稅人就有可能遭受民族主義的語言污染。這令人難以忍受。

總是通過民族主義忽悠點什麼精神,這個招術,流行多年了。

要說有變化,就是現在寫這類文章的人,基本上會先說幾句「得不得金牌不重要」之類的話,然後,話鋒一轉,立刻又滑回舊有軌道了,把那些得了金牌的人稱為國家英雄、人民的驕傲。說來說去,還是自卑。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中國GDP基本可以算是世界第一。被英國、法國幾萬人打得稀里嘩啦,依然自以為天朝。

如今,GDP好不容易又回到世界第二的高度了,結果是,一部分人走夜路吹口哨,營造我朝遠勝夷狄的自負,同時又經常暴露骨子裡的自卑。

快200年了,幾無進步。

這次奧運會,對於中國人來說,本來有可能成為近些年來相對最完美的奧運——大家冷看金牌,反思並質疑「舉國體制」;傅園慧的出現讓大家在輕鬆中感受愉悅,僅僅欣賞體育之美、自由的天性之美。然而,現在女排奪冠了,會不會被某些人利用了、又掀起什麼熱潮呢?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女排有沒有精神,與輸贏無關;中國人能不能享受自由、尊嚴的生活,與體育無關。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