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

李直:中国政治的加错机制

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最终决策权也就集中在一人之手

中国改革先贤杜润生去世后,89六四后被打散的体制改革研究所的若干人曾到杜家吊唁。据其中一员所撰网帖说,他们在碰头时讨论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TTP及国际形势、中国政治状况及其走向等等,其结论无一乐观,以致有人问道:当下的感觉像不像1988年?
1988年是中国政治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工程——价格闯关失败后,意识形态原教旨者的反扑和政治元老对代际权力交接的最后一搏,都大大激化了当时中国的政经局势。据此所成的最坏政治预期,在1989年应验变现。现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与1988年相比,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抽象了当前政经形势后的"感觉",实际上既是对昔日政治预期的复习,也是新的政治预期形成的开始。
习近平治下中国的现状,可以说出乎中国持各种政治倾向的人们的意外。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正从"不争论、打左灯向右转",变成左倾"一边倒"。把国企做大做优做强为宗旨的国企改革,重拾共产主义招牌的意识形态,在启动意识形态原教旨者复旧愿望的同时,也让更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重天的人们疑窦丛生。
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近40年后,不论政治还是经济,存量问题也好,增量问题也罢,若要解决之,只有硬著头皮沿着改革之路走下去方可见亮。而依据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现在推出的政治经济政策,并不对症现有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比如把国企做大做优做强的国企改革,明显与市场化改革方向南辕北辙,结果只能是提高国企的垄断程度,进一步加剧国企对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挤出效应,由此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长远问题。
当然,这其中的问题更在于,如此在改革开放前后经过正反两方面验证的显在道理,为什么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竟然被无视;为什么在相关决策形成的过程中,这种明显的道理竟然无人提起、不被讨论或者虽被提起和讨论但却行不通。中共执政的历史表明,凡是在施政中出现常识被无视、经验被搁置、教训被忘记的时候,一定是中共的决策体制出了问题的时候。而中共自己的历史也再三表明,中共的决策一旦出错,这个体制就变成了一个加错机制,由此演绎一错再错、错上加错的政治悲剧,反右如此,大跃进如此,文革亦如此。
从历史上看,这种加错机制的形成,往往是在中共领导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上之时。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最终决策权也就集中在一人之手。这样,一人之决策意见实际上就变成唯一可行的决策根据。因之,执政党的政策就被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很有可能被当成针对个人的不满,由此引来权力对不同意见持有人的整肃。这样的案例,在中共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加错机制的要害就在于,有权决策者听到、看到和感到的决策意见及其回馈都是单向、单调且同质的行行行、好好好和对对对。在这种有权力主导的加错机制中,参与者对决策认识的统一度越高,对政策实施的执行力越大,其出错的可能性及其所造成错误后果就越大。也正是因此,目前中国推出和实行的国企改革等经济决策,以及祭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都不过是为政治学、政治史和中共自己的历史增添一些加错机制现实版的最新案例而已。并且,这个机制一旦运作起来,往往靠自毁才能停摆。

(作者是大陆政治观察人士)
——世界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