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

江棋生:“立国之本”应无恙?——读陈子明的《十年改革反思》


在继续坚持还是逐步背弃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是醒悟得较晚的一个。直到投身于八九学潮和民运,我仍然倾向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力促为政者顺应民意,痛下决心,革除弊端,再创新绩。
是震惊中外的六四屠杀,使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上述倾向。而东欧巨变又使我看到了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非常现实的可能性。我一向以为不可替代的共产党被别的社会力量和平地替代了,结果地球照转,天没有塌下来。
我于是反思"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所谓的"立国之本",发现它们其实是四项特权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公(党)有制享有凌驾于其它所有制之上的特权;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坚持"公仆"享有凌驾于"主人"之上的特权("主人"反特权争人权,就要被"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共产党享有凌驾于其它党派之上的特权;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享有凌驾于其它学说之上的特权。
因此,如果真能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会从根本上断绝中国进入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石的市场经济、宪政民主、多元文化之现代文明社会的希望之路。这于共产党不见得大有利,而于民族则肯定大不利。
若于民族大有利,则只能让共产党受委屈,非暴力地迫使它逐步减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力度,再慢慢背离之,并最终抛弃之。这不等于说共产党就不能执政了。它不换或换个名字,经老百姓自由公正的投票,该在台上还可在台上。这个课题叫做如何和平地、大体渐变地(不可能完全排除突变)将现行国家制度演变成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制度。
这个思路明显区别于以暴易暴推翻执政者的中国历史上的老套子。当然,它更是根本对立于如何千方百计地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现行国家制度长治久安的应对之道。我清楚知道,共产党内的极左派和单纯经济改革派,及社会上的一些人是力主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他们在经受东欧剧变的巨大震撼之后,铁下心来不撞南墙不回头。
六四镇压后被抓到秦城监狱里的人也在反思。据我所知,有很少几个人认为血债要用血来还,出去之后要提着脑袋搞暴力革命。绝大多数人赞成中国走和平演变之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非暴力抗争,在迫使共产党难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民间社会发育和成长的同时,自身得以不断成熟和壮大,形成具有历史资格和足够影响力的政治反对派,最终和平地结束专制制度,确立宪政民主制度。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并实难接受的是,陈子明先生于1989年冬到1990年春在秦城监狱所作的反思,即《十年改革反思》(以下简称《反思》),却是要"党和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纠正和克服威胁到现行国家制度长治久安的若干弊端,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还清楚记得1992年夏天拿到《反思》油印本时的欣喜之情。然而读着读着,直觉得味道不对。读罢掩卷,则是五分震惊加五分困惑。当时,我反复问自己,陈子明先生的《反思》,说的是真心话吗?要说是,那为什么作为阶下囚的陈先生还那么棒打不退地钟情于四项基本原则?要说不是,作为钦定的八九民运"大黑手"的陈先生,又何必要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向"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政治艺术的老一辈政治家"(第16页)"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大说违心话?
最近听朋友说,陈子明先生坚持他在《反思》中阐述的基本观点。这么看,他当时说的是真心话。不过这一来,又和他眼下自我认定的角色——政治反对派相冲突。因为,说一个忠诚于共产党基本路线的人是共产党的政治反对派,乃是很荒唐的事。难道我们竟能说,陈子明先生在《反思》中要"党和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是体现了他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最有头脑的"推动,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深谋远虑"吗?无论如何,我是看不出这一点。
那么,到底陈子明先生作的是什么反思,他算不算共产党的政治反对派,还是让我用《反思》本身来说话。我认为,列出以下8条,就足可得出结论了。
陈子明先生在《反思》中,
1、要求党和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
在全书第五部分"十年总结"中,陈子明先生阐述了改革十年的四条成功经验,要求党和政府继续坚持和发扬。第一条成功经验是"稳定高于一切"(第163页),而"十年以来,党和政府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始终坚定不移,这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第164页)
2、完全认同共产党提出的目标蓝图。
陈子明先生在论述第三条成功经验"改革服从发展"(第174页)时,完全认同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他说:"我们在今后五十年到一百年时间内的发展目标是:摆脱贫穷与愚昧,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174页)
3、响应邓小平号召,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来坚持马克思主义。
陈子明先生十分赞同"邓小平同志"的号召:"马克思主义要发展么!"(第45页)。陈先生说,对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才能坚持"(第48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有"一种为其他理论体系望尘莫及的无限生机和自我修复功能。"(第185页),"官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重重保护起来",是"自毁长城的蠢举"(第185页)。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请为政者注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问题,'发展论'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非议的,在政治上也是适宜的。如果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最终将会使人们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动摇权力合法性的意识形态根基,威胁到现行国家制度的长治久安。"(第48页)
4、呼吁发挥计划优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陈子明先生说:"以有计划的发展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本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优势所在。当没有能够自觉地发挥出这一优势的时候,过去搞革命、搞建设靠的又是什么呢?主要是政治优势、群众优势、组织优势等。这些优势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优势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以其他优势来弥补和掩盖计划上的无能已经不允许再继续下去了。"(第194页)
陈先生大声疾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把发挥计划优势提到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议事日程上。"(第195页)
5、认定共产党不可替代,且要加强其组织建设。
    陈子明先生说:"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因为它是当今中国唯一完整的一个组织系统。"(第202页)
    他还说:"基层党政分开是必要的,'党要管党',而且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每一个支部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第149页)
6、完全认同官方对邓小平的评价。
陈子明先生说:"邓小平同志的真正权力","来源于他的崇高威望和丰富经验,他的真知灼见和气魄胆略,不论担任职务或者不担任职务,他都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和掌舵人。"(第148页)
7、赞扬共产党的干部"四化"标准顺天时,合人心。
陈子明先生说:"干部'四化'标准的提出,顺天时,合人心。"(第36页)对"四化"标准本身的缺陷,陈先生仅指出一处,即"专业化"标准的适用范围缺乏必要的限定。此外指出了在"年轻化"标准的贯彻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第36页)。而对"四化"标准的第一条"革命化",即"四项基本原则化",陈先生未作任何批评。
8、不改初衷,一如继往地对共产党的开明抱一种信赖和期待的政治态度。
陈子明先生的《反思》是专门写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的,就是说,上了一个折子。"而'上折子'这个动向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信赖和期待的政治态度。"(第85页)
而且,在折子的字里行间,也清晰地透露出作者对共产党的信赖和期待:
"因此,我们的党、政府以及一切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的领导人,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153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相信党和国家领导层及其智囊班子中的人们,将会拿出胜过本文百倍千倍的反思成果来,并进而上升为改革的理论和计划。"(第212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如果上述8条是对《反思》中有关基本观点的客观描述,那么,我对陈子明先生所作反思的基本认定:如何把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更好,就站得住脚了;陈子明先生是不是共产党的政治反对派,也说水落石出了。此外,当我看到陈先生在《反思》中未曾指出中国的腐败是制度性腐败,认为"乱世则用猛刑"即可制腐(第44页),以及申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第129页)等等时,也就毫不奇怪了。
3年前,我在震惊与困惑之余,曾经想过要立即写下自己的质疑,交给帮助陈先生发表《反思》的他的几个朋友。后来又转念,觉得等陈先生出狱后再谈不迟。如今,陈先生回家已一年有余,我闻知他既公开地以政治反对派自许,又执着坚持自己在《反思》中的基本见解,因此,写作本文就是势在必行了。
最后,为了切实遵守"尽量理解对方,力求避免误会"的游戏规则,我决定自今日起两个月内,本文只供私下传阅,不求公开发表。

                                    1995518日 于
                                           北京家中

江棋生注:不是两个月而是十九年之后我才决定发表此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