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梁京:安内必先攘外?(附那小兵:德国学者解释“日本永远不向中国认罪”原因)

网络漫画


《凤凰卫视》独家报道了习近平亲自排版设划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过程,这样的报道不同寻常,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令人不安的信息。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fangkongshibiequ/content-5/detail_2013_11/29/31682363_0.shtml

这篇报道告诉世界,习近平已经赋予对日斗争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重要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日之争"已经从资源之争演变为战略之争",也就是说,与日本的对抗已经远远超出了钓鱼岛的主权之争,而涉及到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和尊严问题。

这究竟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还是一种蓄谋已久的升级?如果是前者,说明习近平想要日本低头,没有达到目的而有点恼羞成怒。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习近平应该能懂得,日本人不会轻易低头的,这后面有很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原因。

在这方面,最近看到一篇比较有深度的文章,就是那小兵的博文"德国学者解释'日本永不向中国认罪'原因"。http://lunannanlu.blog.sohu.com/281792861.html 

在这篇博文中,那小兵借德国学者恩格尔的口,道出了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的历史原因:

"秦国大(一)统模式注定了所有中国统治者都必须压制地方自治权力,方法就是剥夺民众的独立人格,先是搞法家专制,后来添加了儒家等级伦理统治,如同一个'少数民族贵族'统治整个'中华苍生',产生了皇权与民权,'外族'和'本族'之间的永远对立,即使汉族皇朝也把自己当成'异族'看待,这可以是'八旗',也可以是'党派',(反正是)永远保持自己高于民众地位,这在全球是罕见的。"

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国民的奴性,正是这种奴性让中国人在历史上甘心接受外族统治,这就说到了中国的最痛之处。也就是说,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的统治者看不起中国的老百姓,别人怎会看得起中国。按照这个逻辑,习近平想让日本人低头,说明他不懂这个道理,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可能的目标,结果是下不了台。

如果升级与日本的对抗是习近平深思熟虑的决策,那又如何来理解背后的理由和逻辑呢?我想这个逻辑就是"国无外患恒亡,安内必先攘外"。习近平为了解决国内深刻的危机,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来增强中国的内聚力,日本就是现成的选择,因为日本对中国犯下了巨大的历史罪行,骨子里却还是看不起中国。

安内必先攘外,是对蒋介石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反其道而行之。但蒋介石当年并没有成功,反而导致了西安事变,差一点送了自己性命,酿成天下大乱。我们现在知道,不是中共,而是斯大林阻止了杀蒋的企图。

习近平以攘外来安内,比起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看起来更合于古训。但即便如此,也未必合于今日的时势。习近平认为今日中日之争"已经从资源之争转化为战略之争",这个判断是对的,但他没有讲清楚或者不敢讲清楚这个战略之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其实安倍对此已经表达的很明白,就是尽管日本的国力在未来会很难与中国相比,但日本有了一个新的优势,就是价值优势。日本认同的法治、民主、人权这些价值得到今日文明世界的普遍认同,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暧昧不清,在实际中甚至是公然对抗。这就让日本获得了一种道德优势。历史上,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更强调道德优势,因为在等级化的伦理秩序中,谁更有道德,而不是谁更有强力,才更有资格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你可以说安倍的这个策略是服务于日本人不愿面对历史,不愿为日本对历史罪行道歉的一种卑鄙行为,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在中国国力上升的情势下,这个策略对中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可以说安倍的策略现在将了习近平一军,如果中日关系的紧张不是促进中国的实质性改革,反而干扰和误导了中国的改革,那习近平就彻底输了,中国也彻底输了,因为中国改革的失败,意味著中国人权不彰,民权不举的状况将得不到改善,日本人乃至整个文明世界的人都继续有理由,看不起中国。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附录】

德国学者解释“日本永远不向中国认罪”原因

那小兵:恩格尔教授,您和汉斯伯格都是我熟悉的德国学者,他专精军事历史,你则专精欧亚比较文化学,因此我想特别请你就中国、日本和德国关系上提出意见。我们知道,日本人一向崇拜德国人,中国人也一向崇拜德国人,那么德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民族的呢?
恩格尔:谢谢您的采访。坦白而言,德国人比较认同日本人的文化和民族性,有某种程度惺惺相惜的意味。相比之下,中国人在德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个鞑靼帝国统治下的“异治”民族,她缺少真正的主权意识,缺少民权意识,缺少独立人格,如此等等,中国文化在德国人眼中更接近于“古董文明”,就如埃及文明那种,但属于“活化石”文明。如果从战争角度看,真正的中华文明从秦朝开国就没有了,而后来的中华文明“复兴模式”到宋朝崖山战役也结束了。我这么说中国学者不认可,因为他们都以为“汉朝”才是真正的“中国汉族政权”,是“汉文化”代表。德国历史上是城邦国家,由许多城邦大公国结盟而成,因此德国人喜欢那种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忠诚关系,贵族与庶民之间存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崇尚自我牺牲精神,但缺点是城邦主义严重,直到俾斯麦时代才真正统一起来,但始终保持着某种部落精神意识,因此各类行会、宗教团体、文化组织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德国人对于中国式的大统帝国感到陌生而且难接受,而对于日本那种武士道精神和城邦制度传统非常习惯。德国人欣赏中国的先秦文化和社会精神,因为那时中华大地也是由城邦国家组成的,人与天,人与人,人与邦国等关系都类似于过去的德国。德国人对于后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城邦国家依然非常有兴趣,从战争历史看,蒙古与西夏之战在德国被看成是中国古代最英勇的战役,但中国人自己却不熟悉。另外,蒙金战争、蒙宋战争等都是德国军事学院历史系所感兴趣的题材,尤其是崖山战役这样一场蛮族和“初级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决战,它让中国人从此走上了没有主权精神的历史轨迹,令德国人叹息,甚至有德国人建议中国在崖山修建纪念碑。有个别德国人偏爱藏族也出于这种情趣。也正是出于这种感情,德国人心中当然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耻辱,德国人选择了复仇主义,由此产生了纳粹主义,最后,德国在把血流干后重新做人,经历了分裂和统一,这就形成了现代德国。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德国是战败国,其实德国人的精神没有溃败,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德国没有被异族统治过,没有被“异治”的民族就不会丧失独立意志,也容易保存公民共治意识。当然,这背后原因非常复杂,我只是简单谈谈。同样,日本没有被外族“异治”过,因此没有中国那种服从大统天下的概念,搞民主制度比较容易,但问题是如何不搞军国主义,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中国很难做到这点,秦国大统模式注定了所有中国统治者都必须压制地方自治权力,方法就是剥夺民众的独立人格,先是搞法家专制,后来添加了儒家等级伦理统治,如同一个“少数民族贵族”统治整个“中华苍生”,产生了皇权与民权,“外族”和“本族”之间的永远对立,即使汉族皇朝也把自己当成“异族”看待,这可以是“八旗”也可以是“党派”,永远保持自己高于民众地位,这在全球是罕见的。
那小兵:这种说法的确让中国人吃惊。这种“异治”是否造成了中国和日本乃至德国之间不同的现代化轨道?
恩格尔:当然非常明显的起到了作用。日本天皇历史接近两千年而不断,中国则经历了数十个不同朝代和王朝,可见两者区别很大。日本神道与德国基督教不同,但也具有了某种普世价值特征,比如“忠”的精神内核,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贵族与庶民之间,都具有忠义的相互依托情感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儒家那种繁杂重复的说教,而是一种思想和情感方式,不因为地位不同而有差异。相比之下,中国没人信仰,但却有伦理,信仰是发至内心的感情感念,而伦理是大家遵守的规则,两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差距,日本的“忠”可以让日本人感到自我牺牲是一种绝对崇高,具有审美意义,而中国人的“孝”伦理却是嘴里说的,职位需要的,是做给别人看的。中国人有“忠”吗?我认为一个不信神的民族不会有真正的“忠”,根本就没有那种至高的情感和冲动。当八国联军打到中国时,大批义和团和民众投靠外国军队,这让德国部队十分惊讶,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恨满族统治,希望洋人解放他们。你知道吗,德军攻打北京最英勇的就是胶东华人先头部队,不惜流血牺牲为德军立下汗马功劳,这让德国人后来常用华人部队打主攻。德国人在天津驻扎一年,建设了中国最早的西化管理体系,后来被推广了全国,可见中国人看重实惠,而不是愚忠。同样,德国在青岛统治十七年,当地乡绅个个拥护德军临时政府,市政建设一片欣欣向荣,后来日本人来攻打,青岛民众踊跃支持德军抵抗。当年青岛人欢迎德国人治理有几个原因,一是德国建立了一套平等的司法制度,德国人和中国人按同一个套规则管理,治安良好,中国人第一次发现了“法律平等”的实施过程,二是德国人在青岛建立教堂和学校,德国教徒和中国教徒平等,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天赋人权”的信仰,三是德国人在远东建立设想是“百年计划”,不惜血本搞建设,青岛经济大大受益。德国在青岛的经济发展当时远远超越英国的香港,后来日本人和英国人攻入青岛也自叹不如。德国人在青岛的治理给后来的中国领袖人物一个良好印象,包括蒋介石也非常崇拜德国治国治军文化。我前年到青岛,一位老教授告诉我:青岛人最喜欢德国人,最恨日本人,虽然他们都曾经是法西斯。当年希特勒也支持中国多于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武器和教官,甚至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时,只有德国人敢于相救,所以中国人对于“德国法西斯”没有特别痛恨。希特勒这个人十分看不起日本人,认为他们不配和德国争夺天下。二战后,德国人很快在思想意识上与美国融洽起来,一方面德国也是美国一样的新教国家,民族主义挫败后一步退回到普世价值原型,这个心理关不难跨越。东德则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圈,这个东西原本就是德国极端主义文化一部分,也不难调整,结果德国人成为西方集团和东方集团的宠儿。日本就不同了,他们改成和平宪法是出于不得已,不见得很真诚,但美国人让他们敬佩和服气,服从就服从了,久而久之也习惯了。美国人在日本没有搞皇朝更替,而是搞文化更新,这点比德国人更伟大。另外,日本在西化启蒙阶段就依靠与中国文化划清界限搞起来,通过对中国文化贬低而全力搞西化,因此现代日本人一直对中国文化有偏见,同时,日本被美国“和平”后一直无法摆脱“异治”感觉,没有自己的民族本体发展战略,必须依附美国战略,因此养成了依赖心理,像个不成熟的人,不成熟就不会感到有认罪责任。日本一位著名学者曾对我讲:日本可以向美国人认罪,可以向英国人认罪,可以向澳大利亚人认罪,因为英美都具备了忏悔文化,这种文化圈内的人有自我认罪的信仰,认罪是一种自我强大方式,但日本人绝不敢向中国人和其他亚洲国家认罪,因为一旦认罪就会被当成未来报复的理由,亚洲人没有忏悔文化。我个人认为日本人永远不会向亚洲人认罪,相反,德国人很诚恳地到青岛和在德国本土向青岛人民认罪了,德国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真诚朋友。
那小兵:非常高兴您接受这次采访,给我们读者这么多独特的见解。补充一点,青岛人至今喜欢德国人,希望日本人能学习德国人,做中国人民的朋友。
 湖南芷江抗战胜利纪念碑。原碑曾在文革中被毁,此碑是复制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