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朱学渊点评解放军腐败:最无产阶级化……

图为赫德在华晚年时期

学渊评:中国的传统就是贪污,现在又有无产阶级万岁军来继承,可相比照的是洋人赫德,他名为"帝国主义分子",实际上是一个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的"资产阶级白求恩",是他在中国点亮了一盏"不贪污"的明灯。事实证明,天下没有"先进的阶级",只有"先进的制度","最无产阶级化"(林彪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最专制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保证下,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贪污腐败的军队"。


【博讯】揭秘陆军第三十八军丑闻 一个团长职位价值六十万元

不久前,记者在报道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发生的一起入室盗窃案时,
同时曝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军营"固若金汤"的
丑闻。涉案部队为三十八集团军装甲六师高炮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
66176部队,驻地为北京大兴区和丰台区交界处的东营房,行政上属
大兴区旧宫镇。这支部队是一九八九年镇压"反革命暴乱"之后,以
"换防"为名驻留北京的,就驻扎在南四环外旧宫镇东营房——南苑
机场的东侧,毗邻一○四国道。名义上是机场的高炮护卫部队,但实
际上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深意却并不简单。

首先,该部驻扎在北京南四环外人口稠密的地方,濒临中国运载火箭
研究院的二十余家研究所和兵工厂。其次,该部驻地据北京城市中心
点的直线距离不足十二公里,是三十八军唯一驻扎在北京南部市区的
"突出部",是证明军事力量存在及首都保卫的重要标志。

再次,由于该部队地处五环内的人口稠密区,营房的三面均被居民区
包围。尽管他们名义上只是"高炮团",却罕见地保持了三千人的兵
力和编制。无论是其营房面积、还是重武器和火力的配置均不可思议,
比如他们居然配备了我国最为先进的装甲自行火炮和大批装甲步战
车,这显然不是普通高炮部队的配置。一旦开战,该部还会立即扩编,
成为师一级作战单位。长期以来,记者始终感觉该部队的存在并不是
针对外部威胁而设计的。

第四,该部队经常在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国境交界处训练或参与军事演
习,给外蒙古政权及驻扎在外蒙境内的某军队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压
力。

最后,记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这支三千人的部队是拥有八万六
千兵力的第三十八集团军中的王牌。一九八九年,第三十八集团军奉
命开入北京实施"戒严",尽管该高炮团不是距离最近、也不是最早
开拔的部队,但却强行军最快抵京,曾惨无人道地血腥镇压了和平情
愿的市民、学生,可谓血债累累、"战功赫赫"。将这支部队部署在
现在的位置,可见中共高层的"用心良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军史可追溯至一九二八年参加平
江起义的湘军独五师第一团,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生擒天津警备司令陈
长捷。在整个国共内战中,三十八军从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
境。一九五○年,三十八军参加朝鲜战争,表现突出,由于总司令彭
德怀"第三十八军万岁!"的嘉奖电报,三十八军从此便有了"万岁
军"的称号。该部于一九八五年被加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
八集团军,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6393部队。三十八集团军隶属
北京军区,尽管军部驻地在河北保定,但其所部分散部署在京畿各地,
又被戏称为"御林军"。坦诚地说,由于工作和私人的关系,记者在
三十八集团军中颇有人脉,仅装甲六师的这个高炮团就认识现役的、
以及曾经在此服役的十一名校官,对这支部队的堕落和腐败也是痛心
疾首。我们就以这支"固若金汤"的高炮团破题,带大家看一看今天
那传说中的三十八军。

一、六十万元换来的"破格提拔"

高炮团的团长杨勇是江苏人,原系该团的参谋长,曾为陆军少校军衔。
按照军队的提干标准,团参谋长是不可以被直接提拔为团长的。尤其
是高炮团这支劲旅,通常会在表现优秀的团职军事主官中选择。但
"奇迹"还是这样发生了——杨勇由团参谋长被直接任命为高炮团团
长。但遗憾的是,但这一任命并不是基于对杨勇同志军事指挥能力的
认定,而是金钱的力量。

按照当下中国军队的"潜规则",所有军衔的调整、实缺的外放,都
是必须要花钱的。同一职位放缺时,往往会有符合条件的几人、甚至
十几人参与竞争,这叫"公开选拔"。这个时候,军事能力不重要,
光辉履历也不重要,可人脉关系很重要,金钱资源更重要。如果没有
钱,就只能被无情地淘汰了。为高炮团遴选团长时,共有符合提干条
件的七名校官入围。这七名校官为了获缺,都在各自的圈子里积极运
作着,也在大肆筹钱、递钱,三十八军和北京军区的多名高级军官都
参与了这些幕后交易。七名校官中,递钱最少的也有人民币十五万元,
最多的听说有三十余万。但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七人全部出局,无
一被任命。由于这个团对于北京军区非常重要,而且是肥缺,于是军
区高层直接拍板任命了不符合提干条件的杨勇为高炮团的团长。杨勇
的战友——当年高炮团的一位营长告诉记者,超出想象的是:杨参谋
长居然花了六十万元、直接递给了北京军区的最高层,就这样被破格
任命了。在当时,这个价钱是无人能及的,被淘汰者也只能自认倒霉、
怪自己没本事了。后来这名营长也不得不转业离开了部队,因为他既
没有钱、也没有关系,而且不再年轻了。

二、收回成本与扩大盈利

为什么要花钱买官呢?这个问题无须记者回答了。但买官的人一旦大
权得手,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本儿搂回来。然后,挣更多的钱,买更大
的官。杨勇也不例外。当上团长后,杨勇首先理顺了该团的财务人员
和财务关系,想办法搁置了上一任团长财务上的亏空,这样才能继续
亏空下面的。那么,他如何挣钱呢?这个好办得很,有很多种方法,
记者试述如下:

1.克扣、倒卖军用物资

早在几年前,记者就盯上这位刚刚上任的杨团长了。通过特殊关系,
记者首先认识了一位叫"崔中营"的军需品商人。崔先生在东营房附
近经营着一家叫做"天立军需劳保"的小商店,卖的大都是一些仿冒
的军需品,比如假军装、假大衣、假军鞋、假被服……看上去,这就
是一个专卖假货的劳保铺子,但其实不然。崔先生是一位专业倒卖军
需品的商人,而且从1994年就开始从业了,杨团长是其商业上的重
要合作伙伴。

在一年的时间里,记者帮助崔先生实现了十余万元军需品的交易。这
些军需品五花八门,既有现役部队校尉级军官、以及普通士兵的军装
被服,也有军用皮鞋、作战靴、内腰带等军人个需品,有军用罐头等
特种食品,还有各型军用望远镜等专业设备,更多的是各型军用车辆
和设备的轮胎、轴承以及其他零配件……

据崔先生说,最赚钱的是倒腾军队的油料。军方使用的油料远远优于
市面上的。崔先生会将这些油料转手倒卖给专业的"油耗子",再由
他们通过自身的行销网络销售到各地。汽油之外,油料的销售也有季
节性。以现在这个季节,最为畅销的是各型负号的柴油,因为冬季不
会冻。

我们越来越熟悉了,记者以为找到了杨团长的大总管。但一次宴后,
崔先生却告诉记者,他只不过是杨团长的合作伙伴之一,实际上"姓
杨的贼得很,广交朋友,身边围着十几条销路"。团长不仅倒卖自己
部队的物资,还介绍其他部队的物资交易,生财有道啊。

记者曾经质疑崔先生的说法,因为杨团长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哪有这
么多闲置的军用物资可以倒卖。崔先生说,杨团长不仅吃空饷、在账
面上虚报损耗,甚至还克扣、倒换。举个例子,物资、武器弹药统一
是成建制的基础,军队需要向官兵们发放很多个需品,比如军装、鞋
袜、腰带……一开始,团长会扣发一部分倒卖。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销售旺盛的时候,团长甚至要求崔先生帮助购买仿冒的军用品,假的
便宜嘛,然后换出真的军需品,再由崔先生这样的商人将真品倒卖出
去。这一过程中,崔先生并不吃亏,因为他先后实现了两次利润。而
假货就被部队发放给了官兵。有时团长也会联系大型军需仓库,低价
购买积压多年的老式库存品,置换出新配发的军需品。由于军人每天
的活动强度大,其所使用的劣质军装、鞋袜往往不够穿,他们就只好
到崔先生这样的小店来购买。不愿意多花钱的,只好买假的回去,只
要出得起价钱,也有真货。

"这算什么,杨团长赚钱多的是车辆和油料。这个团是机械化的,每
年的维修费和油耗都是惊人的。尽管这样,其车辆的状态并不好,听
说有三分之一的车辆几乎开不出营房。"崔先生说,大部分的维修费
用都进了个人的口袋,而零配件的倒卖更是肆无忌惮。这一点,记者
深有体会。帮朋友从高炮团买了4只轮胎,居然可以抗扎,不可思议。
崔先生说:"油料实耗嘛,快赶上空军了。"

2.金钱晋升军衔,官职买卖明码标价

既然自己的官职是买来的,那么杨团长也不会忘记出售自己手中的官
职、位缺。该团团长以下的职位,如营长、连长、排长……都是有明
确价格的。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该团老六连连长职位的价格,通常
就要比其他连长职位高出很多,这是因为老六连是有光荣战史的英雄
连队,这个连长的职位会更加有前途。不花钱,就别想晋衔、晋职,
这是铁的纪律,也是铁的法则。这位团长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手中的权
力和影响力,并成功地将其货币化。

3.在士官选拔、聘用过程中,放标示价

服过兵役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种独特的"士官制度",是目前正在
服役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序列中使用的军衔制度。我国志愿兵役制士
兵称为士官,一般从服役期满的义务兵中择优选取,必要时也会从军
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二○○九年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
制度改革方案》,士官军衔调整为七个衔级。分为初级士官(下士、
中士)、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
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为士官军衔中的最高级别。

也就是说,义务兵服满两年兵役后(一般是两年)会被"择优"提拔
为士官,开始"志愿兵役"。通常,部队会与入选者签署协议,而且
是一年一签。此后,士官就开始领工资了。就说高炮团吧,据记者所
知:一般士官的月工资均在人民币一千八百元以上。所以,士官也被
戏称为"合同兵"、"雇佣兵"。部队每年都要提拔大批的士官,但
应征者人数众多。那么,如何"择优录用"呢?其实规定很多,但实
施起来,就变成了金钱门槛。去年,该部队的潜规则是签一人一万元。
今年,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加之涨工资等因素综合起来,这个价格已
经上涨到了一万五千元,但依然供不应求。但绝大多数士官其实都不
会有什么光明前程,最多也就是在成为中级士官后被迫退伍。在中国
各大军区内,高级士官屈指可数。

4.虚报伙食开支压榨官兵油水

众所周知的是,绝大多数中国部队所执行的伙食标准依然是中央军委
在二○○六年制定、二○○七年开始实施的(军兵种不同),一类灶
每人每天十一元、二类灶十三元、三类灶二十三元、四类灶三十九元。
但四年过去了,中国的食品价格在不断上涨,通货膨胀越来越难以抑
制,可伙食标准却没有丝毫改变。只要对中国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会
明白:别说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算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
这样僵硬的伙食标准绝对远远无法实现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
廖锡龙将军所吹嘘的"五荤三素,八菜一汤,外加一个水果拼盘"—
—那样的高标准、现代化后勤保障。但军队的宣传机器依然在不停地
这样宣传着,不断重复着谎言。电视新闻里士兵们那有鱼有肉的丰盛
餐桌,不过是为了迎接首长的检查、配合电视宣传而故意安排的,是
做给别人看的。镁光灯熄灭之后呢?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十八军
伙食标准。

记者曾在三十八军多支部队的食堂不知多少次地用过餐,感觉是:只
比监狱里的犯人稍好一些。除了主食之外,基本上都是熬菜。为什么
要用"熬"这个词呢?因为菜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煮出来的。菜里星
星点点的有些肉,往往都是熬制猪油之后剩下的焦渣,菜汤里轻轻地
飘着一点儿油花。主食基本上是馒头米饭,我就餐时赶上的面食多一
点儿。高炮团的一名司务长悄悄告诉记者,他们团一直都在悄悄使用
陈化粮。据记者所知,中国大陆的法律是严禁给人食用陈化粮的,理
由是过量摄入的黄曲霉素会致癌。一定要食用,只能充作动物饲料。
记者一再追问,但司务长说他也不知道好粮食去哪了。这个团的就餐
人数以千来计算,每天的开销是巨大的。据知情人透露,尽管中央军
委制定的伙食标准如此苛刻,但以这样的伙食标准来计算,首长们的
利润空间依然是巨大的,这还没有计算上食用粮和陈化粮的高额差
价。官兵们每天吃着这样的伙食,还要进行着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愚
兵好带呀——这恐怕也是军方只要农村兵,却不愿要城镇兵的真正原
因吧。

5.承揽军训、娱乐、影视拍摄等各种盈利业务,私分部队收入

军队的设立是为了国防,但中国却有太多的部队不专心于国防。从九
十年代初开始,受到西方普遍制裁的北京政权强调忧患意识和国防教
育,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大学新生、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宣传
和教育。而军训也由此成为中国国防教育最为普遍的教育形式,从推
广最终变成了强制。但遗憾地是,这一切努力都无助于中国军队的建
设,反而造成了基层部队泛滥式腐败。因为军训是服务项目,是一种
商品,并不是免费的。这成了中国基层部队最为重要的创收之一,各
级握有实权的军官都赚得盆满钵满。

每年的寒暑两假,是学生军训最为密集的时间段。此时,各级学校会
依照教委文件组织新生军训,他们向学生家长收取军训费用,这笔费
用包括:学校的组织费,学生的军训费、服装费,军训期间的伙食费
等等。学校会将这笔钱交给部队,而校方的负责人通常会得到不少于
百分之十的回扣。而剩下的钱入不入帐,入多入少,就要看部队首长
的意思了。其实,部队是没有成本的。首先,部队的劳动力充足,基
层官兵是在无偿劳动。其次,学生们的伙食尽管很差,但却是从士兵
口中挤出来的,部队不用花分文。何况每到军训期间,部队还会临时
开设小卖部和军内餐厅,依靠着那些无法忍受清淡食物的孩子大发一
笔。再次,学生住在军营里,住宿无成本。最后,发给学生的被服大
都是部队平日里通过克扣、虚报积攒下来的,这下可以变现了。

驻扎在北京城区的装甲六师高炮团更是业务繁忙,暑假期间,该部通
常只有一个营在待命执行国防任务,其余部队全部承接军训业务。尽
管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是采取每天"走读"的方式接受军训,但还是
会有大批不同学校的学生入住军营,就住在士兵们的宿舍当中。而士
兵们不得不拥挤着住在闷热的炮库里,甚至会睡在炮车和装甲步战车
上。据该部队的一位营长告诉记者,他知道每一次军训任务,也知道
大概的金额。据他估计,这几年来,团长个人仅从军训业务中,可能
就悄悄获得了七十万元以上的收入,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同时,军队还可以组织盈利性的打靶、军事表演等活动,反正军用的
枪支弹药和士兵都是无成本的。只要你能给部队办事儿,比如某些军
官转业后地方工作的问题或者安置军嫂、解决军官子女入托入学等问
题,军方也会有独特的酬谢方式。当然,请客吃饭是免不了的,酒后
带着"有能耐"的宾客到训练场,开出坦克和步战车给高贵的宾客们
助兴、甚至拍照留念。这些都是司空平常的。装甲六师的高炮团就曾
经很多次地这样酬谢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和下设各委、办、局的头头儿,
这其中就包括发生丑闻的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以及那位贾景水处
长。

接拍电影就更活分了。除上级布置的"政治任务"外,还可以接拍商
业电影,尤其是一些军旅题材或群众演员众多的大场面。敛财的手法
相似,不再赘述。其实,部队首长发财的手段还有很多,记着了解的
更多,但限于篇幅,只能嘎然为止了。

三、第三十八集团军的日益堕落源自中共军队的高层腐败

众所周知,第三十八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铁军","万岁
军",御林军,王牌军。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也是一支腐败军、堕
落军,金玉其外的层层光环下,掩饰的是金钱至上的败絮其中。装甲
六师的高炮团并不是腐败的个案,也绝不是最腐败的部队。记者几乎
熟悉三十八军的所有部队,之所以要以该团"破题",只是因为其问
题具有普遍性,属军中常态。

其实,三十八军及北京军区的腐败早已开始了。在李少军将军担任三
十八军军长时,卖官就相当猖獗,军队的腐败甚至导致军官们公开地
相互拆台,但在李将军"吃一嘴,夸一句。软一手,狠一手"的手段
下,尚可维持局面。可二○○七年,胡温政府在"政治安全、增加筹
码"的思路下,将广州军区参谋长房峰辉中将调升为北京军区司令员。
同年,被调入京的还有重庆第13集团军军长王西欣少将,他随即就
被委任为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军长。此后,军队的腐败愈演愈烈,以
至于到了无法节制的地步。如果说在邓小平时代,军官们还只是玩玩
特权、搞搞帮派。那么,在江泽民时代,他们就已经在悄悄卖官了。
但那个时候,军内还有些相互监督的气氛,多少有点儿效果。可走到
了今天,恐怕一切都不可逆转了,量变最终演化成了质变。金钱晋衔,
公开卖官,腐朽不堪。而海量的金钱,都最终流向了高层。

四、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66176部队的官方链接

博讯刊出了"窃贼窜入国防重地"的新闻稿件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
的反响,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当局一方面疯狂删帖,另一方面组织了
大批"网络评论员",以搜寻各种所谓"疑点"为名攻击稿件的真实
性,干扰网民的判断。最终,五毛们统一口径,声称发生盗窃案的北
京市大兴区旧宫镇根本就没有三十八军部队的驻地,而三十八军驻扎
在河北。这种脑残的"辟谣",令记者哭笑不得。本来觉得不值一驳,
但又顾虑很多网民的思考能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北京街头来
实地调查。故在这里给出了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两个官方
网站的相关链接。文中提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6176部队即为陆军第
三十八集团军装甲六师高炮团。大兴区人大主任张书领(正局级)还
曾在二○○九年八一前夕,到该驻区部队慰问官兵。而大兴区教委的
网站则展示了该部队军营内部的照片。只不过,部队展示给学生们的
是老式防空炮,而非装甲自行火炮。

学渊评:中国人的文章罗罗嗦嗦一点。

···········

【中选网】卢汉超:《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前言

中西作人物传记之思维和方法有所不同。中国以评价褒贬人物为主,
所谓文以载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中国久远的史学传统。
运用到人物传记上,则表现为传记作者有意无意地站在道德制高点
上,臧否人物,对传主进行点评,传记作者似有为历史人物盖棺论定
的责任感。西方,特别是西方学术界,传记作者对传主的道德品行、
功过是非虽也有评价,但这种伦理评判往往不是立论之本,学术界写
传记的目的主要是要通过一个人物来看一个时代,或者是通过一个人
物来看一种现象。拙作《赫德传》原作于一九八○年代初,当时虽已
开始借鉴一些西方的史学方法,但基本上尚未脱离中国传记月旦人物
的传统。差可自慰的是本书出版二十余年来,书中对赫德一生的描述
和评价,似乎仍然经得起史实和时代的考验。

八十年代初,万象更新,史学界也开始反省过去长期当政治附庸的不
幸经历。但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文化禁锢和文字狱,许多
人劫余重生,还是战战兢兢。当时最常用的一个词语就是"心有余
悸",怕毛泽东时代反反覆覆多次的政治运动"过七八年再来一
次"。对赫德这样的人物,通常只需用"帝国主义侵略者"一言以蔽
之,除了谴责(有时是谩骂)外,无需多加讨论,更不必为之作传。
所谓反面人物的传记,多年来只有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和
《人民公敌蒋介石》属许可范围,这是因了现实政治斗争需要。但即
使是这样的著作,也都写于民国年间,一九四九年后也不大提起。另
一部有名的传记《朱元璋传》一开始就是影射史学,后来根据政治需
要先后修改了二十年,其中还得主席亲自垂训指导,结果作者吴晗却
仍不免以文取祸。

所以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叶亚廉先生收下这稿子,还是稍
稍冒了一点风险的。拨乱反正刚开始,前途未卜,如政治空气有变,
编辑和作者都有可能被指责为帝国主义侵略者树碑立传。现在年青的
一代学人,大概很难想象过去的文网之严了。所幸后来的形势发展很
快,到了一九八六年《赫德传》出版时,改革开放已有不可逆转之
势,出版这类传记已没有政治风险了。熊月之兄还在《文汇报》上发
表了书评,扩大了本书的影响。我本人则因此书出版时已在国外,研
究兴趣也有所改变,在海外汲汲于新领域的探索,对拙著未有很多关
注,只是在偶然的机会读到台湾学界的一些介绍,也知道美国史学界
的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司马富(Richard J. Smith)等人很快就
注意到此书,并在他们研究赫德的著作中引为参考书目,称为大陆学
界研究赫德的最新成果。这大概是因为拙作出版后十多年内,一直是
国内唯一的一本赫德传记。此次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承载先
生不弃,认为此书尚有再版之价值。这个修订版,除了在文字上作了
一点润饰修改外,全书结构和观点未作重大改动。修订版增加了八十
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每幅照片都附了说明。西谚云"一图抵千言"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这些照片相当生动地反映了赫
德一生的逆旅屐痕。另外,修订版加了一个英文文献资料目录,书名
也有改动,定为《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

"客卿"一词最早应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客卿",都是中国
人,或者说都是汉人。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说服诸侯接受他的学说和
治国理念,实际上就是想要当个客卿,以图施展他的抱负,实践他的
政治和伦理思想。到了战国时代,外来人士在秦国得到卿之爵位者,
通称为"客卿",最有名的如商鞅(前395-338年);秦国也是靠
广纳天下有识有才之士,才能振兴这个西陲小邦,击败六国,完成统
一大业。此后"客卿"一词很少见于史料。到了十三世纪,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254-1324)自称曾受元始祖忽必烈之聘,任职于朝廷
和在扬州当地方官, 可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客卿。不过这是极具争
议的问题,从现有的史料看,这基本上是杜撰的。直到明代,才有欧
洲人应聘为中国政府官员担任专职,如明代崇祯年间政府聘用意大利
人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 1559 -1654)、瑞士人邓玉函
Johannes Terrentius Schreck,1576-1630)修天文历法。但他们只是一
些技术官僚,为时也短,仅在科技史上留下一页。有名的意大利人利
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虽得明神宗信任,得以居住北京多
年,但他实质上并未受聘于明朝政府。明清之在华的德国人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年)和比利时人南怀仁
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虽被御封為欽天监监正、监副,受
皇帝器重,但其影响也仅止于天文历法。真正为中国政府长期聘用,
有职有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了举足轻重影响的,则非鹭
宾·赫德(Robert Hart, 1835-1911)莫属,故称赫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
客卿,不为过也。

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评价不同是不作为奇的,重要的是不要因政
治环境的变化而将赫德随意贬低或拔高,给他带上诸如"帝国主义侵
华的主要代表人物"或者"中国近代化之父"之类的好好坏坏的帽
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
指出,恶在一定条件下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没有帝国主义的侵
略,当然不会有赫德这样的客卿。但有了赫德这样的客卿,中国也多
少进步了一些。赫德精明能干、胸有丘壑、一生办事勤勉,未敢稍
暇,一个五万五千余人的大清海关给他整得井井有条,这些都是无可
否认的事实。清政府雇佣外人掌管海关虽是不得已之举,却也与当时
掌权的恭亲王奕訢、文祥等人的开明有关。奕訢、文祥乃至后来的李
鸿章,对赫德都有不同程度的好感。奕訢更亲切地称赫德为"我们的
赫德",并常感叹"我们如有一百个赫德就好了"。 在皇室内排行第
六的恭亲王被时人虐称为"鬼子六",就是与他这种对洋人开放的态
度有关。此语使人联想到香港回归谈判时中国领导人的一句名言,即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吃掉香港,而是要在内地建立一百个香港。如果二
十世纪下半期的香港代表着现代化的一种模式,那么同光时代的奕訢
心目中"一百个赫德"所代表的,就是近代化的理念、人才和工作效
率。

赫德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人的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应聘到清政
府任海关要职,在势力上既有列强作后盾,在见识上又高出一个时
代,加上他既雄心勃勃、运筹帏幄,又谨慎缜密、事必恭亲,所以能
有所建树。赫德在中国海关清除腐败,建立和行使一套近似西方的章
程制度。海关每年的税收从一八六三年他刚接手时的七百万两左右,
到一八九九年已将近二千七百万两,几乎占了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
之一。此外赫德开办和兼管新式邮政、在沿海建立灯塔、改善引航,
这些都是他作为清政府官员所作的政绩。费正清甚至认为,没有赫德
领导的中国新式海关,就没有近代中国;海关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central core)。但赫德所处的时代,是列强凌辱欺负中国的时代,赫
德作为英国人在中国所做的一切,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帝国主义的烙
印。例如海关收益虽丰,后来大部分充当了赔款或赔款抵押;关务引
航虽先进,全由洋人控制,则中国门户洞开。赫德权力意识很强,常
揽事于海关之外。他协助清政府购买军舰,作北洋水师之滥觞,就有
觊觎中国近代海军之嫌。在中外交涉中,赫德本人也并不讳言他是将
英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涛(1818-1891)曾尖锐
地问赫德中英之间如果有事,他会站在哪一方,赫德回答,"我固英
国人也," 可谓实话实说。

《清史稿》称"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
卿',皆能不负所事。"这段话言简意赅, 对赫德在华事业作了基本的
总结和评价。其中税务、邮政两项是不言自明的,因为赫德在华的正
式职务便是总税务司兼邮政总办。第三项"颇与闻交涉"则大有讲
究。赫德以总税务司之职,多次越俎代庖,插手中国外交。中国近代
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对外交涉都与赫德有密切的关系,如中法战
争、澳门问题、缅甸问题、烟台条约、庚子赔款等,赫德都有直接的
影响。换言之,如无赫德的参与,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情的经过
和结果都会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历史就要改写。本书对赫德参与的
近代中外交涉著墨较多,也是为此。

赫德参与中国外交事务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要中国了解西方,有所激
励,进而作出改革。赫德强烈主张清政府向洋看世界,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批外交使节和使团的派遣都是赫德极力促成的。他也大力参与培
养有世界知识人才的同文馆和散播西方文明的广学会。曾任同文馆总
教席二十五年、后来又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席的丁韪良(William A.P.
Martin, 1827-1916)就称赫德为同文馆之父,说自己只是同文馆的一个
保姆。赫德也是广学会第一任会长,长期关注广学会的活动。赫德作
为清政府高级客卿,他本人的利益是和清政府的利益连在一起的。赫
德希望中国改革,但他的立场基本上停留在自强运动的范围内,甚至
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也持谨慎态度,更不必说"体制外的改革"了。
但他懂得中国文化,并深信中国必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有强盛再
起之一日,在这一点上赫德可称先知。赫德对清政府颇有恨铁不成钢
之慨,因为他对近代中外交涉中的一些具体事务或条约有影响,但他
对清廷所提的有关改革的大政方针大多未被采纳,或采纳了却敷衍了
事,效果甚微。

例如,一八六六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官方出访使团斌椿使团是赫
德一手促成的。赫德是希望中国官员能通过访问欧美各国,直接了解
西方,处理内政外交就会有世界眼光。它比日本明治维新后向西方派
出的第一个使团岩苍具视使团还早了五六年,但两者的结果却不可同
日而语。一八七一年的岩苍具视使团由发动明治维新的最高领导者组
成,五十余人,占了当时明治新政府的一半成员,而且个个年富力
强,带队的岩苍具视最年长,也不过四十六岁。这个使团兵分几路,
历时六百三十多天,对欧美先进国家作了主动的、几乎是地毯式的考
察。这些领袖人物回国后马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促成了近代
日本的强大。清廷派出的使团却由斌椿这样一个年逾花甲、退休的县
官领团,寥寥数人,带着传统中国人出使绝域的心理,走马观花,结
果未完成预定访问计划就打道回府;回国后对西方作了一点浮光掠影
的介绍,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几乎毫无影响。同样是第一个使
团,中日之间这种巨大的落差,反映了两国对学习西方的不同态度,
实际上是预报了两国后来不同的命运。赫德在一八六○年代向清廷提
出许多改革图强的建议要到三十年以后才引起改良派的共鸣,有些则
是一百多年后中国人仍在探索的。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赫德既
然是先知先觉,也只能以失望告终。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中国一旦
崛起,也就容不下赫德这样的客卿了。

最后,这本小书在我个人有一段弥作珍贵的生活纪念。当时我住在上
海静安区常德路正明里,这本书就是在家中一个亭子间里写出来的。
从正明里出门沿常德路往北,走过两个街区,有一个神秘兮兮的大
院,门警森严,不挂牌子,但本地不少人知道这里就是上海警备区司
令部;然而知道这里原来是中国海关办事处的人则不多,只有里面颇
具气派、带着花园草地的欧式建筑透露出一点消息。常德路原名赫德
路(Hart Road),选了这条原英租界西区的僻静小路来命名,就是因
海关官署设于此的缘故。此路建于民国初,抗战期间(一九四三年)
改今名,但此后多年上海的一些老市民们和这一带的居民仍习称其为
赫德路,至我幼时对这旧路名仍耳熟能详。我选赫德作研究,是否在
潜意识中与这段经历有关,不得而知。不过当年的写作、出版蒙历史
研究所同仁熊月之兄的种种鼓励和帮助;先师唐振常先生曾挑灯夜
读,一口气审完书稿,嘉勉有加;我的新婚妻子琳琳,也在那亭子间
里读过我的手稿,这些事情都仍历历在目。书出版后,还住在常德路
的母亲来信说,读了赫德传,文笔很流畅。病中的母亲,一定是倚在
床上读这本书的。我写作的书中,这是唯一一本母亲读过的书。

卢汉超
二○○八年五月十一日母亲节
识于美国亚特兰大北郊之中西斋

········

【中选网】洪振快:大清帝国唯一没有贪污腐败的衙门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
方机构而不腐败的话,那大概只有一个———晚清的中国海关。

在晚清,中国海关因廉洁而著称,甚至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
的奇迹之一"。这个"奇迹",是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1835
1911)缔造的。赫德任海关总税务司。所谓"总税务司",意即"总
司海关税务之事",也就是全权负责管理海关事务。从1861年到1908
年,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实际管理权达半个世纪之久。

晚清的中国海关也称"洋关"、"新关",与之相对的则是"常
关"、"旧关"。"洋关"管理国际贸易,由赫德等洋人主持;"常
关"管理国内贸易,仍由清政府官员主管。这是典型的"一国两
制"。两种体制产生两种绩效:"洋关"高效廉洁,"常关"贪腐蔓
延。

"洋关"的工作人员是全世界招聘的,其中的洋人称为"洋员",中
国人则称"华员"。在海关之内,无论是"洋员"还是"华员",都
能廉洁自守。与之相应的是,同是中国人,在"洋关"工作能廉洁自
守,而在"常关"工作则个个腐败。

同在中国的土地上,"洋关"廉洁而"常关"腐败,中国人在"洋
关"工作能廉洁而在"常关"工作则贪污腐败,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
道理:腐败在中国是可以治理的,腐败也不是因为中国人的素质差所
致。腐败,只能是制度使然。这样,赫德打造廉洁"洋关"的经验,
就非常值得总结了。

在制度建设方面,赫德主要是借鉴英国经验。当时的英国,高效廉洁
的文官制度已经建立,而海关管理方面,英国更有完善的经验可资借
鉴。制定一套廉洁高效的制度对英国人赫德来说并不是难事,中国海
关总税务司驻伦敦办事处的负责人金登干(J.D.Campbell)可以帮助他
完成。

制定制度并不是难事,关键的是执行问题。以选人、用人(即海关工
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来说,不外遵循几个原则———如因事设岗、
以事择人,选人严格、公开公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如此等等。
以人员选拔来说,赫德在选择海关雇员时全球招考,公开选拔。当时
在国内的招考点,即有上海、九龙、广州、大连、青岛等处,此后伦
敦也设置考点。招考是公开的,但要做到公正,关键的问题是赫德本
人及海关高层管理人员不能任用私人。

赫德在广州有位牧师朋友,他希望赫德能够为其儿子乔治·俾士安排
一个职位。赫德虽然碍于朋友的面子不好推辞,但他要求乔治·俾士
到伦敦的办事处报名参加考试。赫德也的确把乔治·俾士的名字列在
寄给金登干的推荐报考名单之中了,但同时他也附上了自己的态度:
"谁不符合我们的条件,就不录用"。结果,这位伦敦大学的毕业
生,因条件不符而被淘汰。

赫德本人坚持原则不任用私人固然有利于海关用人的公正,但要使这
种公正真正得到贯彻,还必须有杜绝干扰的能力,这必须享有不受任
何掣肘的独立用人权才能实现,而赫德恰好争取到了这个权力。1864
8月总理衙门颁布的《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规定:
"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如
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各口税
务司系总税务司所派委之员。各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
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赫德在用人上是有完全
的独立自主权的,这是他能够打造廉洁的海关的重要基础。

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借鉴英国海关内部防范贪污腐败的管理制度,比
如监督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巡视制度等等,再加上合理的薪
酬福利制度和严明的奖惩制度,就使得海关职员不仅不能贪,也不需
要贪,廉洁就有了保证。

但是,使海关廉洁的关键,不是海关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有效监督,而
是对于海关"一把手"的赫德本人如何监督的问题。"一把手"的腐
败才是反腐制度设计的核心。赫德本人的腐败不能完全寄望于赫德的
道德品质,而必须有监督使赫德本人也不能贪。

对于赫德来说,他必须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监督,他在主观上不会贪,
在客观上更不能贪。

赫德是中国政府的国际雇员(时称"洋客卿"),其地位非常微妙,
他必须面对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中国政府是
有选择自己的雇员的权力的,如果赫德的工作不能让中国政府满意,
那么他的职位马上会丢掉,所以赫德必须做中国政府的忠诚雇员,贪
污腐败的丑闻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二是来自许多窥视这一职位的其他
国家的竞争对手的压力。因为许多国家都想通过控制这个职位来操控
中国,巩固在华利益,特别是德国人,对这个职位一直虎视眈眈,所
以赫德必须面对外在压力,不能因廉洁问题给人可乘之机。三是来自
英国政府的压力。赫德在中国的行为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在一定
程度上代表英国政府的利益,所以他不能因自己的失误而损害英国政
府的利益,更不能使自己丑闻缠身,给英国政府丢脸。

在这三个方面的压力之外,还有来自全社会的监督,包括新闻媒体—
——这个媒体还是全世界的,不仅有中国的民间媒体,还有英国和其
他国家的,特别是那些想争夺这个职位的那些国家的媒体,他们想必
都巴不得赫德出点事情,好让他们把事情放大,将赫德赶下台。

因此,赫德作为中国政府的国际雇员,必须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
监督,他不像大清帝国的其他官员,压力和监督只是来自自己的上
级。

赫德控制下的晚清中国海关的廉洁在二千余年帝制中国的历史上可以
说是广陵绝响,但是它的存在到底也说明了贪腐在中国也不是不能治
理的。治理贪腐,技术性的制度设计并非不重要,但它不是关键所
在。晚清中国海关防止职员腐败的制度设计就证明是科学和有效的,
而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世界上有更多更好的经验可资借鉴,因
此制定科学的反腐制度并不困难,但要让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
挥效用却很困难。反腐败,非知之难,而行之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