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戈扬女士元月18日病逝纽约,享年94岁

新华社退休记者杨继绳探望戈扬

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右)与前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的传奇爱情故事脍炙人口。图为2002年10月,司马璐、戈扬在纽约宴请亲友,当时的戈扬尚神采奕奕。没想到他们结合没多久,戈扬就罹患老人痴呆症。(曾慧燕摄)


美东时间1月18日凌晨12时16分,接戈扬大女儿胡小米来电:刚刚接到医院通知,戈扬已病逝法拉盛医院,享年94岁(戈扬生於1916年1月15日)。慧燕谨此泣告。

请参考相关文章


戈扬 峥嵘岁月俱往矣 黄昏之恋忘不了


(节录自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不要忘了我是谁 老人痴呆呼唤爱 》)
文、图/曾慧燕
(2006/12/03)


前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与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三度悲欢离合、长达70年的马拉松式爱情长跑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
戈扬生於1916年1月,即将届满91周岁。2002年9月23日,86岁的戈扬,与83岁的司马璐同梦结连理,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也为历史留下一段乱世中国儿女情的佳话。没想到他们结合没多久,2004年4月,戈扬开始出现老人痴呆症前兆。
戈扬有过异於常人的峥嵘岁月。早在延安时代,她是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赏识的「红衣少女」。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她与原《大公报》女记者彭子冈、浦熙修和杨刚,名列「中国四大著名女记者」,曾任新华社华东社社长。
2000年戈扬眼睛动了白内障手术,后来又因青光眼视力退化,接著又动了心脏大手术。2004年患老人痴呆症后,身体更是每下愈况,健康一直走下坡,眼睛看不清东西,听力也在逐渐消失,说话吃力, 常常要拚尽全力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真是有口难言。
人老了、病了,性格脾气跟小孩子无异。戈扬自健康状况恶化后,心灵变得特别脆弱,缺乏安全感。有时会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对以前的生活嗜好及活动,再也提不起兴趣。
为 了便於治疗照顾,家人安排她入住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一家安老院;身体比她健康的司马璐,申请到附近一家好像「星级旅馆」的老人公寓。一对「革命老伴」在有生 之年被迫分开,令人有咫尺天涯之感。幸得他们的女儿或友人有空就接载司马璐去看戈扬。戈扬对昔日的许多人与事都记不起了,记忆常常一片空白,一些亲近的人 来探望她,她眼神一片茫然,流露出「你是谁?」的困惑。有时客人刚来一会,她就不停的跟对方「再见」。
不 过,她对「黄昏恋」司马璐却是「忘不了」,每次两位老人见面都十分动情,司马璐往往情不自禁拿起戈扬的手往脸上摩挲,戈扬一脸满足呵呵大笑,令人动容。每 次司马璐都拉著她的手不忍离去。有时他欲透过电话跟戈扬说几句话,戈扬想说说不出,急得在电话里干嚎。回想当年驰聘新闻战场的「女强人」及延安时代「红衣 少女」的飒爽英姿,令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百变沧桑,不胜唏嘘。
跟 许多老人排斥入住安老院相比,戈扬十分享受安老院的生活,以前胃口尚好时,也喜欢吃「老人餐」,无论吃什么都津津有味。有时女儿接她回家坐坐,不一会她就 闹著要「回家」,原来她已把安老院当作她最后一个家。中国北京那个老家,随著岁月的流逝,已逐渐淡出她的记忆。「无论海角与天涯,此心安处便是家」。


传奇:司马璐、戈扬结连理

时间:2005/06/20

曾慧燕

被称为「当代中国政治人物活辞典」的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本名「马义」),与70年前青梅竹马的「红衣少女」戈扬 (本名树佩华 ),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13日在曼哈坦移民局法庭举行特别婚礼,一对新人正式结为「老伴」,喜极而泣,场面感人。
83岁的司马璐和86岁的戈扬的婚事,委托自香港移民来美的名律师潘绮玲一手
操办。鉴于两人的特殊身分和年龄,纽约知名女法官麦曼奴斯 (Margaret McManus),特别在曼哈坦下城移民局法庭为他们主持简单隆重的婚礼。
两人在两岸三地知名度颇高,但他们却相当低调,事前保密功夫十足。13日的
婚礼,除了由陈健华、潘绮玲律师夫妇及其助理陪同,并邀请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顾问马大任和台湾友人陈宏正作结婚证人外,再没有邀请任何亲友。
一对新人在结婚仪式时,宣读「结婚宣言」说:「我们相识了 70年,从幼年孤
苦伶仃,一生中的艰辛,多少辛酸的故事,值得我们怀念!...... 我们多次逃过死神的召唤,居然都活了 80多岁。感谢美国这块土地,使得我们又重新团聚,从此,我们相互扶持,安度晚年。」
司马璐、戈扬这对儿时玩伴,曾相继投奔中共「革命圣地」延安,巧合的是,
两人分别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手下工作,后来因司马璐「背叛革命」逃出延安,两人再度失散,历尽劫波,最后殊途同归,在纽约重逢。
在司马璐与戈扬结缡前,两位老人三度奇妙地悲欢离合的故事,已成为一段历
史佳话。他们同为江苏海安小同乡,70 年前,两人在镇江一起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读书会」,戈扬是这一时期的活跃分子。司马璐回忆,年轻时的戈扬,「非常漂亮」,喜欢穿一袭红衣,那个「红衣少女」的形像,多少年来一直深刻烙在司马璐的脑海中。
1937年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司马璐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奉中共地下党命令急赴上海,与戈扬不辞而别。此后再奔赴延安。
1940年,司马璐与戈扬一度在四川重庆不期而遇,戈扬当时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会战」,深得中共领导人器重。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司马璐在延安经历政治打击后,「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背叛革命」远走他方,「解放后」在殖民地的香港,开创出一片天地,名成利就。
戈扬对革命坚定不移,「解放后」曾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并出任著名的中央级综合性杂志「新观察」主编,在1957年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前后下放劳动改造21年,受尽折磨。
由於两人在失散后都改了名字,司马璐1983年自香港移民美国,在世界周刊看到有关戈扬的报导,觉得戈扬似曾相识,后来才知她就是当年的「红衣少女」树佩华。
两位老人重逢,虽然年轻时的激情不再,但难得的是两人同心相知,同气相求,共同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理念不变。「70年前,我们做过同一个梦,今天我们还做着同一个梦」。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