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陶杰:中山陵

台湾的国民党人访问大陆,必先去南京谒中山陵,好像香港的特首和美国总统访问北京,也要去天主教堂参拜,以示不忘本根。所谓「谒中山陵」,有什么问题?首先这四个字里,有两个与帝皇有关:「谒」只用于皇帝召见,「陵」专指皇帝的墓。孙中山既然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为什么他自己的坟墓,却叫做帝王的「陵」?为什么去他的墓室献花,是一个「谒」见皇上的姿态?

图为中山陵

问题有一半,出在孙中山本人身上。民国初年,孙中山刚卸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与心腹胡汉民等人去紫金山打猎。在山中,孙中山拿猎枪坐下休息,看见山下的明孝陵和孙权的陵墓,孙中山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耳。」这件事,记载在民国史上。

从行为心理学来看,孙中山打猎,是受到满清的康熙和英国的亨利八世皇室影响。打猎这种嗜好,是帝王贵族的专利,像孙中山是平民出身的共和总统,根本不应该有。孙中山去过英国,没有理由不知道打猎是阶级分明的活动,而且杀生残忍,英国的工党,一直在下议院推动立法禁止,一个受过现代文明思想洗礼的人,是不会打猎的。如果孙中山不打猎,那天就不会在山头「发现」这片宝地了。他看见朱元璋和孙权的陵墓在脚下,心动了,想自己死后,也建一座陵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比朱元璋等更威水。

但孙中山不敢明讲这片当皇帝的终极心迹,他很虚伪:「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这句话狗屁不通。你人都死了,还怎样向国民开口?退一万步,如果真的想大兴土木建一座豪华的山坟,一个民主的政府,完全可以趁这位国父在生的时候,征求设计,预算在立法议会通过,堂堂正正地开工。然而孙中山很狡狯,他想身边的擦鞋仔会意。

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在北平弥留,再提一句:想归葬紫金山,他对当日狩猎的发现念念不忘。于是臣民替他动工了:一座帝皇陵墓,造了三年,由云南、福建和香港采来花岗石,面阔七室,进深五殿,正三大拱门,祭堂内列青岛大理石圆柱十二座,聘法国雕塑家用意大利白石为孙中山雕像。还有捷克艺术家专造的大理石塑像,还把「三民主义」全文十五万字由四位书法名师抄录镌刻,有藏经阁和碑廊,日本人打进南京,毁了不少,「文革」的红兵,也凿掉了字碑。搞这等派头,像慈禧建颐和园一样,中国在二十年代很富有吗?

孙中山有点「衰收尾」。百年亚洲,印度的甘地,国际声誉比孙中山高,甘地死后,遗体在柴堆上,一把火化为飞灰。

(苹果日报/凌锋推荐)

1 条评论:

  1. "一个受过现代文明思想洗礼的人,是不会打猎的"

    完全不实。 殊不知英国皇室都是爱打猎的?
    莫非女王一家都是未经现代文明思想洗礼的?
    显让作者不知打猎文化。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