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安希孟:正义就是符合定义:柏拉图的理念论

----
从一个言必称希腊的掌故牵引出的现代话题:

哲学寻找定义,而不是正义。它寻找正义本身,而不是寻找正义的例证。正义就是符合正义的定义。 凡不符合正义之定义的就不是正义。

苏格拉底追求绝对知识,寻找形式定义。求爱者、追慕者,必须追随被爱的人,寻求智慧的人,要追随有智慧的人。那么,苏格拉底说,再问一次,请您说说怎样定义虔诚呢?他寻觅和追求定义的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定义来自苏格拉底不变的正义:“你控告父亲,有何普遍性?”


不忠不孝,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难兄难弟——一个不孝其父,一个对神不忠。本文探讨,金规则,抑或软规则?——关于中华大帝国亲亲互隐大论战的总结发言。最近文坛起事端,苏格拉底作后援。争论源头很简单:亲情包庇美名传。洋为中用出得奇,底线还要做宣传?中国学人黾勉从事的,居然就是用西哲论证吾国父为子隐为腐败风气添砖加瓦。有中国哲学博导在西哲草地上跑马溜狗借西方古代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美化现实社会中家族抱团师徒结党,其根据就是苏格拉底责难游叙佛伦控诉乃父之误杀长工。

不 过,须知,关于游叙弗伦控告其父是否合理,《游叙弗伦篇》并没有给我们以确定答案。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同病相怜,患难与共,同受指控。所以,断言苏格拉底 和游叙弗伦立场相佐,可能有失公允。苏格拉底是否赞成子告发其父,我认为对话篇并没有如郭齐勇说的那样清楚明白。苏格拉底所关心、所萦绕于心的,是关于虔诚正义的定义问题。死到临头,他依然固执地追求定义和概念之美。关于什么是虔诚,苏格拉底希望得到答案。游叙弗伦答:“如我所为, 控告父亲。”然而, 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虔诚的单一事例,不是概括的界定,不是定义!注意,苏格拉底依然认为游叙弗伦之所为,毕竟还是敬神。

游叙弗伦与苏格拉底,一个被控不敬其神,一个被指不孝其父。很难看出,为自己不敬神的罪名感觉难堪的苏格拉底,会对别人落井下石横加“不孝其父”的罪名。

讨 论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纳为:苏格拉底请教游叙弗伦:“什么是虔诚?”游叙弗伦答称:“如我控告父亲杀人!”然而苏格拉底认为,举例不是概括或定义。游叙弗伦 认为,敬神,是神所喜欢的,慢待神, 是神所不喜欢的。可是苏格拉底认为,这个神喜欢,那个神未必喜欢。你起诉父亲,这个神喜欢,那个神却不喜欢。 如何判断神是否喜欢?游叙弗伦答:“比如杀人有罪,无论何神,皆认为当抵罪。神人公愤!”苏格拉底想激励游叙佛伦懒惰的智力。他钦佩游叙弗伦,认为他在智 慧方面超过自己,就像游叙弗伦比自己年轻。他对游叙弗伦说:“我的朋友,我敬佩您的智慧,用心听讲”。苏格拉底坚信游叙弗伦对于虔诚,必定了然于胸,否则 不至于起诉乃父,故希望不吝赐教。苏格拉底称赞游叙弗伦市海戈里斯神,大多数人不知义理何在,唯有大智高识的人方可。“我请教虔诚是什么,你只告诉我诉父 杀人的是虔诚的”。关键在儿上。中国人对人不对事, 欧国人对理不对事。“我不是要从许多事例中找出一两件虔诚的事,而是要找到虔诚的本质:一切虔诚的事例之所以为虔诚的特性本身——所有虔诚的事情之所以为虔诚,所有渎神的事情之所以为渎神,都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懂吗???——苏格拉底问中国的教授)”事关重大。诸神的争论,在苏格拉底,都只是关于个别的事。苏格拉底需要的是,诸神是否一致认为那个奴隶死得冤枉。一致,才有定义可言,有定义,才有真理可言。何况,诸神喜欢与否,都只是虔诚的赋性属性,不是虔诚的本质。本质,才是定义的基本要素。所以,没有任何句段表明苏格拉底谴责游叙弗伦控告乃父是错误的。

所 以,危难之处见真情。苏格拉底受审之前仍旧移樽就教,要球为虔诚下定义,事情就这么简单。讨论的焦点在于斯。“我父亲确实杀了人,他们说儿子控告父亲是不 虔敬的,你瞧他们对神圣与虔敬的理解有多么贫乏!”那么好,他们贫乏,你游叙弗伦就给虔敬下个定义吧!游叙弗伦认为虔诚就是像他那样做,起诉杀人的父亲; 相反,如果不控告,就是不虔诚。苏格拉底不满足于游叙弗伦举出的例证。举例不是证明——早有人这样说过。

虔诚不是指个别事例。事例不是定义。苏格拉底说,我问你虔诚是什么,你只说虔诚就是你正在做的事,就是控告乃夫杀人,你只说个别事物 是虔诚的。我向你提出请求,并不是从许多虔诚的事例中说出一两件来,而是说出那个使虔诚的事物成为 虔诚的 “型”本身,因为你说过,有一个“相”,他是虔诚的事物成为虔诚,使不虔诚的事物成为不虔诚。

我的问题不是从无数虔诚行为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而是想知道,使一切虔诚行为成为虔诚的基本的是什么。我相信你知道有一种完美的,它使虔诚的行为成为虔诚的。那么请告诉我,这个完美的是什么,拿它作为标准来衡量你的行为,凡与之相同的,就是虔诚的,相反,就是不虔诚的。”苏格拉底如是云。“如果你对于什么是虔诚这个问题,没有真知灼见,那么你为一名雇工而控告父亲,就是不可思议的。”

定义概念界说这类事,来自古代希腊,向为古代中国所阙如。这段话,严群先生如是译:苏格拉底说,“方才请教虔敬是什么,你还没有充分指教我,只告诉我你现在 诉讼父亲杀人的事是虔敬的。”“请注意,我不是要求你从许多实例中指出一件两件虔敬的事,而是虔敬的本质,一切虔敬的事之所以虔敬的特性本身。你曾经说 过,所有虔敬的事之所以为虔敬,亵慢的事之所以为亵慢,都是因为他们又一个共通(就是共同——安子)的概念。”(以上是严译实录照抄照搬)苏格拉底注意 到,普通民众所关心的,都是关于个别的事,而不是关于普遍。苏格拉底说,有罪应当处罚,向无争议,只是,他们关心WHO,WHAT ,WHEN .WHERE.诸神的争论也是如此,都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谁敢说,犯罪不该受处罚!他们之关心个别的事,可事, 苏格拉底需要的 ,是关于 某人死于 缧绁(leixie) ,你,游叙弗伦,如何证明诸神一致认为奴隶死得冤枉,子告乃父为正当?诸 神一致承认!这就是概念、一般、通则和规律。你如何提供?希腊人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所以游叙弗伦接下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呢!希腊人悠悠万事唯此伟大 者,“必也正名”乎!他要求游叙弗伦,你总得向他们指出,杀人有罪,是全体神所厌恶的!“全体神所厌恶的”,就是一般共相概念规则而非个别。——例外,法 不责众,特批,特区,国货也。中国人踩踏草坪、闯红灯,钻法律空子,就是不懂得一般和共性。但是,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于此,他关注的是,究竟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渎神!游叙弗伦答称,神一致所好者,是虔诚,一致所恶者,是亵渎!于是问题的讨论转移到正题 上。

普通民众不能深明大义。苏格拉底赞美说,只是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才会像游弗伦那样做。只有大智者,方能够如此。有趣味的是,苏格拉底说:“有人认为,错 杀了人,比如游叙弗伦的父亲错杀长工,可以不必抵罪”——但是,这并非苏格拉底的本意。游叙弗伦机智对答,云:有人作恶多端,为了逃避惩罚,什么事都可以 做出(例如现在中国人托关系走后门送巨款)。苏格拉底追寻的是关于“虔诚”的恰当定义。“你有什么证据表明儿子控告父亲,以杀人罪起诉他,是正确的?”

中国学者洋为中用,拿古希腊哲学为今天的贪赃枉法家族犯罪辩护。然而,在《游叙弗伦篇》中,苏格拉底探讨的是“虔诚”的定义问题。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的对话 并不涉及子告其父是否正当,而是要求为正义提供概念基础。苏格拉底也没有“责难”游叙弗伦告发父亲,而是要他论证理由。问题不是“子证父罪”是不是美德, 而是以什么根据为出发点给美德下定义。苏格拉底没有说老子反动儿造反有什么错误,而是要求出示“充足理由律”。做事要有根据,说话要有缘由,推理要有分 寸,论据要有把握,这是希腊人的秉性。所以,苏格拉底要求游叙弗伦在省视人生,做出价值判断之后,再控告其父杀人。了悟和省思的快乐具有无上的趣味。苏格 拉底对雅典人素来崇敬的神祀(si)加以质疑,这才有了牢狱之灾肌肤之苦性命之虞。

果说苏格拉底批评了游叙弗伦, 那么最有说服力的关键词在结尾处,实录如下:“现在你该感到惊愕了吧,你的论断游移不定,不能停留在你安放它们的地方。……你不是看到我们的论证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原来的地点上了吗?你肯定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发现虔敬和令神喜悦不是一回事,而是相互不同的。……但是现在你说诸神所爱的就是虔敬的,是吗?这不就是说诸神热爱的,与使诸神喜悦的,是一回事吗?” 所以,苏格拉底说,我们不得不回到起点,重新定义虔诚。他表示不到完全弄懂,决不放弃。“不要摒弃我,请尽心尽力底把绝对真理(绝对值就是本质理念)告诉我。……如果你对什么是虔敬,什么是不虔敬没有真知灼见,那么你为了一名雇工而去告你年迈的父亲杀人,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苏格拉底意思急转直下:“现在我肯定你认为自己完全知道什么是虔诚。”

《游叙弗伦》的副标题是“论虔敬”。这点名了文章的主旨。后续的对话主要是给虔诚下定义。只要游叙弗伦告诉他什么是虔诚,苏格拉底就会说自己成了一名伟大神学家的学生,将过一种更好的生活。

哲学家喜欢打笔墨官司。哲学家 总是诉讼缠身官司连连浓墨重彩。现在有些中国哲学教授有案在身。哲学就是聚讼纷纭。结论与夫争论,不可离异。苏格拉底不喜欢作结论,而喜欢争论争鸣。结果 就创造了价值。无果而终的结果,就是争论本身。人生的价值就是争鸣争论。要争论,不要结论。要争论,不要争霸。结果就有了价值。希腊人不是不要争论要结 论,而是要争论不要结论。严复的后人严群说,此篇没有任何结论。虔诚与不虔诚,仅只是题材!这个问题没有结论。价值不在结论,而在运思和立言的方法,就是思路语言的运用。运思,就是辩证法;立言是指:实例不是定义,举例不是证明,不足以使人信服。他讨论定义也就是界说的性质以及下定义的方法。这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质或基本元素,以构造定义。这就是《游叙弗伦篇》的意义。今人从中居然学到苏格拉底主张孔子的父为子隐,太过造次!

当然,苏格拉底还区分了“敬 畏”和“害怕”!注意:害怕的概念大。“敬畏”是“害怕”的一部分。“敬畏”是个别,“害怕”是一般。犹如奇数是数目的一部分。斯塔希努在《残篇》中说: “创造万物的宙斯……有害怕的地方,也有敬畏。”苏格拉底认为不对。他认为,不能说“有害怕的地方,也就有敬畏”,因为,害怕疾病贫穷,并不就是敬畏疾病 贫穷,并不敬疾病。但是,说“凡有敬畏的地方,就有害怕”,就对,因为敬畏包含害怕。有敬畏感的人,害怕恶名骂名臭名,所以格外谨言慎行。害怕的含义比敬 畏范围广大。害怕,也许敬畏,但也可能不敬畏。敬畏是害怕的一部分。

同样,如果说“凡有公正的地方 也有虔诚,或者凡有虔诚的地方也有公正”正确,那么,凡有公正的地方,也就有虔诚。这样,虔诚就是公正的一部分。如果这样,公正的哪一部分是虔诚 呢?!!!!!!!!游叙弗伦说“神喜欢的,就是虔诚的,神厌恶的,就是不虔诚的”,然而苏格拉底说, 神们的意见也不一致。这些不一致,不是数目问题,不是大小问题。而是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是非、贵贱、善恶,这类问题无法一致。但是所有的神灵,都会 说他喜欢善,厌恶恶——至少嘴上如此说。大家都会说喜欢虔诚,可是,在具体问题上,同样的行为,就会有人认为虔诚,有人认为不虔诚。同样的事情,就会既虔 诚,又不虔诚。苏格拉底注意到,神灵和人们所争论的,往往是单个的事例,不可能证明,所有神灵会认为游叙弗伦告发其父,是正当的。苏格拉底始终萦绕于心 的,是给虔诚和不虔诚下定义。他想在虔诚还是不虔诚的问题上学到什么。他不同意说:“所有的神灵都厌恶的,就是不虔诚的,所有的神灵都喜欢的,就是虔诚 的。有些神灵喜欢,有些神灵厌恶的,就两样都是,或两样都不是。”这告诉了人们什么呢?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虔诚的事,由于虔诚,所以神灵才喜欢,而不是 “因为神灵喜欢,所以才算虔诚”。虔诚是第一位的, 是根本,是本体。虔诚之为虔诚,以本身为支柱,不假外求。一个东西扛着一个东西,什么被扛着,一个事物领着什么,什么被领着,一个事物瞧着什么,什么被瞧 着。虔诚 , 就是载着、扛着神的喜悦欢欣的东西。载体,就是本体。理念,概念,是重要的。被喜爱的,不同于喜爱。有个东西被扛着,因为有个东西扛着它——这就是本体、 载体——载不动许多愁?被领着的东西被领着,是因为有东西领着它。被瞧见的东西被瞧见,是因为有东西瞧着它。凡事有原因,有所从出者所由来者,有根本,有 原因。由争议的,往往是个别事物,一般、共相、理念的善良和正义,不会有争议 。

下面他有区分了照料和侍奉,献祭与祈祷。可见, 苏格拉底关心名词概念之辨! 这是问题的实质!

害怕”和数目一样,是一般,是类名;“敬畏”和奇(ji)数是个别。子控乃父,是个别,是部分。正义一般,一般正义——他所漫漫修远上下求索的,是一般!

耶稣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 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并且认识 神。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神 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 神,乃是 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 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 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壹 4:7-12)上帝的爱,是爱的一般,是本体意义的爱。我们的具体的爱,是爱的个别和具体表征。人的爱,其实就是被爱、见爱、见怜。先有被爱,然后才有爱。这和寻常的理解不同。常人理解的主动的施予的意义上的爱,在基督教里,其实是被爱。 上帝的爱,是爱本身,不是具体而微的个别的爱。神的爱,无差等。而且,神的爱,是爱罪人。人有罪,不配这爱。这爱,最为普泛广阔,是不可落入因果律的窠臼 的。神的爱,没有因果,因为我们不配神的爱。若论因果,吾人不配神的爱。爱是从神来的,神就是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游叙弗伦认为,诸神全都热爱的,就是虔诚,诸神全都不热爱的,就是不虔诚。这个观点,即使我们今天的人,也不会赞成。全国人民参加文化革命,不说明就是虔诚。

苏格拉底说最好先考虑一下再说不迟。他认为凡事应该钻研一番,他问,虔敬之所以为虔敬,究竟是因为诸神赞许它,它才是虔敬呢,还是因为它是虔敬的,所以诸神才赞许它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后者吧。虔诚之为虔诚,就是虔诚本身。从哲学理念论来看,某物受到诸神赞许,是因它本身就是虔敬的。

所以,说虔诚就是诸神全体热爱的,不虔诚就是诸神全体痛恨的,如游叙弗伦所言,就不对。而是:虔诚之为虔诚,自身就是虔诚,不假它物,不假外求。诸神之所以喜欢,恰是因为虔诚。由于虔诚,众神才悦纳喜欢。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理念论哲学。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寻求虔诚之为虔诚的本质,如果孤立寻求原因和结果,就会陷入原因和结果二分,就会出现混乱或者歧义。虔诚之为虔诚,没有因果关系二分。一种行为, 由于虔诚 ,所以才神圣,而不是相反。不是如游叙弗伦所想:因为神圣,所以才算得上虔诚------。虔诚之为虔诚,它自己就是虔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不说,他让安希孟说。他反对说“因为神圣,所以虔诚”,因为,诸神总也意见不一致,何来神圣之说,何来符合神圣——你天上诸神都不统一,怎能知道诸位大神的意见呢? 毕竟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们不像玉皇大帝的忠臣良将分立两班——现在中国的快慢班和上班朝圣,就由此而来。虔诚,偶然事物由原因或结果据以做出价值判断的东西。理念或者本质,却无所谓因果。

苏格拉底思考:被携带和携带者,被引导和引导者,被看见和看见者,被爱和示爱者,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区别何在?被喜爱者,和喜爱者,共同分有喜爱。常人不思,哲人要思。

游叙弗伦说,由于先有携带者,所以才有被携带者。由于有引导者,所以才有被引导者。——我们人人都会这样说,但这不对——苏格拉底认为。

因此苏格拉底说,所以并不是由于被看见,才有看见;而是由于看见,才有事物被看见。并非由于被引导,才有引导,而是由于引导,才有事物被引导。“看见”、“引导”等,不加外物,独立自存。

我 问你虔诚是什么的时候,你似乎不想说出它的本质,只举出它的一个偶然情况:被一个神灵所喜爱,至于它本来是什么,你并没有说。如果你愿意,就请不要对我隐 瞒,从头说起,告诉我虔诚是什么,不要问它是不是被神灵所喜爱┉┉请你坦率地告诉我:虔诚和不虔诚是什么。”苏格拉底关心的是虔诚的性质,希望解释虔诚的 本质。

如今,借着一知半解并未被自己彻底了解的苏格拉底,中国旧文化中的父为子隐,又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残渣文化,人各为己,似乎就是中国的古董,可以卖好价码。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古绝唱?

中国文化沼气池冒气泡,拿封建落后的劳什子和先进西方文明抗衡对峙.对抗也行,武库里总得有点新花样.然而抬出来的却是未经过审查的老古董。当然,中华基因图谱,就是旨在推行中华贵胄炎黄子孙雅利安种族优越论。

你 搞这个基因图谱,不等于会使贪官恶吏体恤贱民,不等于你的人群就团结一心。很可能各自心怀鬼胎。在劣质人群里,中国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又是最反动的一帮。 他们中有的人当年住牛棚挂黑牌当牛鬼蛇神,原来就是活该!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自己发起的浩劫坑害了人民附带自己也相互残杀。你整我来我整他,你来登台我唱 罢,文化革命我见过,人人都把别人打!文化革命大跃进反右,全是中国知识分子挑起煽动推进的。单说中国知识分子记吃不记打,可能还不行,因为他们就善于打 人整人捞取一官半职。

在中国大地全面复古的锣鼓喧哗声中,孔老夫子亡灵又被抬举出来。历史记载,叶公said to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reply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价“值”(直)观念久截然不同。显然,在万恶的旧中国,“吾党”提倡可以互相包庇。那时的党就是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但是也容易造成“党锢之祸”的意思。

  朱熹说:“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天理就是自然。自然血缘地理亲情,乃十分落伍的意识。今日商品法制契约文明时代,已非所宜也。

《孟子》说,如果舜的父亲瞽瞍杀人,既是天子又是人子的舜应该先让执法者皋陶“执之而已矣”,然后再以儿子的身分“窃负而逃”,把父亲藏到海南岛。显然,安希孟的先辈孟子不像孔子那样赤裸裸。

然 而毕竟,吾华夏古文化就是自然地理生理血缘文化,缺乏超验超越意识。人伦,是作为血肉之躯的肉身凡胎的有限的人的中华古老道德。但是西方自古希腊起,可能 也许情形就并非如此。伦理风俗以对于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全人类同胞为亲情。然而在中国,“亲亲互隐”的观念一直就是儒家伦理。这就是中华人治发达法制不 彰的表现。

   当然,叶公标榜告发父亲攘羊的“直躬”,也不能算作什么 “大义灭亲”或奉公守法,因为封建社会的“大义”别有所指,指谓的是效忠于封建皇帝佬儿。孔夫子在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时,仍旧气呼呼地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可见他的观念在当时就不得人心。

李 零说:“文革”中他父亲是“黑帮”,他当时就想到孔子忠和孝。他的同学有的打骂父母,张贴辱骂父母的大字报,甚至带人抄家。 这似乎告诉我们,子为父隐,是多么“此其时也”。 然而事实上,“文革”发生的“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学生打老师”,恰恰表明,封建效忠观念在作 祟——忠是孝的集中体现和放大。文化革命,究其实就是封建文化大泛滥大肆虐。子为父隐,为尊者毛讳。有人从废旧报纸翻检出30 年代江姐江青的影照,就有罪。忠于党国,就是孝子贤孙忠臣良将。忠孝难两全,事实上,孝服从于忠。忠孝节义,是层次的差异,程度的不同。孝是忠的基础和起点。忠是孝的归宿和结局。岳母刺字, 母亲让他忠君,忠就是孝。忠臣孝子烈妇节女,就是古代的雷锋。大逆不道,就是不忠不孝的逆子二臣。

   范忠信在《中西法传统的暗合》中探幽索微,说在德法韩日台的法律中,均规定“藏匿犯人罪”、“隐灭证据罪”、“包庇罪”等犯罪行为,如果是“直系血亲或 配偶”,就可以“免除处罚”。他认为,这表明法制社会对“人性弱点”的正视和尊重。说得多好! 可是,人性弱点呀!网开一面呀!免除刑罚呀!哲人性的弱点我们中国也要出口转内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直系亲属窝藏罪犯隐匿钱财每天均有,已经不用提倡和 推而广之啦!可是,外国法典明明说的是“对于直系亲属或配偶”的“藏匿犯人罪隐灭证据罪包庇罪”,已然定性为罪愆过犯过失。罪啊,有什么好提倡褒奖学习效 法的呢?对于罪,可以原谅宽恕,优待俘虏,宽待俘虏,不是优渥从优,不是拥军优属戴红花绿帽疲彩带,不是款待。可以免于刑事处分,并不是或提倡或褒奖或景 仰或表彰的高风亮节。

人 是有局限性的。这显然不是把包庇罪犯隐匿罪证当作嘉奖推广的行为范例和锦彰的善行。免除处罚,免于起诉,原宥过失,谅解罪行,可不等于提倡弘扬“学习雷锋 好榜样”。免于起诉,让你闭门思过,良心折磨,比坐班房舒服些?给出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还能比红五类安希孟风光体面拿大奖?

中国人也许这样思忖黯然神伤??有人八竿子打不着地说,老子包庇儿子,如果说有缺陷,那也是人本身的缺陷。可是谁人犯罪贪渎受贿不是人的有限性呢?法律严 惩,政府存在,国家不亡,恰恰就表明人类的有限性。纵容包庇,恰恰使有限性更加有限。对此有限性难道法律就束手无策纵容放肆懈怠乎!似乎人的有限性反而是 人的优先性之所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到人的软弱,原宥人的过犯,丝毫不是推举表彰。不能够犯罪者反而强词夺理振振有词,受害人要做圣贤皇帝。我们万不 可把个别国家基于人的有限性所规定的亲情包庇免罪“但书”“例外”,当作楷模,奉为圭臬。

有人说,离开了人,一切学术、公理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是,尊重人,保护人,内在地就包括保护那些你为了你自己的亲情而被你们伤害的其他人!被盗者、 被杀者,正是应该同情的弱小分子。现代法律的精髓恰恰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就是别一些个人或他人,哪怕是罪犯)的人权和尊严为归依的,但不保护犯罪者 的犯罪过恶。惩戒之,挽救之,就是爱之欲其死,爱之适足以害之。欲其死,挚爱的表现乎?

有人认为,无视“人性弱点”的所谓的“天下之公义”,就是用意识形态乌托邦强奸民意的“国家”。然而一谈人性、人道、人本,中国古代家族本位、血缘亲情,就 十分地捉襟见肘不够用了。法律存在的前提就是承认人性的弱点。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人不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中国古代杰出的经典文献,可以和基督教的 《圣经》相匹敌,现正在被杰出一流学者修订续定以便赓续万年永远不辍的中华宝典《三字经》,标榜华人与众不同“性本善”。可惜这一群人恰恰太恶劣。人性本 善 之说,就是否认中国人是不同于全人类的具有无限性,不具有原罪,无须上帝超然拯救的一群人。可是按照苏老泉苏格拉底, 善之为善,就在于它本身就是善,并非因为诸神喜欢受党赞扬或能带来效益,而是相反,只是因为它是善的,众神才赞扬。人之初,何来性本善?未有宇宙之先,万 物出现以前,善,就存在于理念世界。人不能贪天功为己有。

好啦,多年来以批判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学者,一天醒来,忽然发现被中国人糟踏了几十年的西方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可以派上用场了。中华三子经就是 以人为本,批判人道主义人性论的中华学人忽然翻脸不认人,说中华文化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那么,那些被你伤害的人,难道不是本?北京某公驾车违章压死 人逃逸,其父隐匿帮助销赃。观众所有的同情都集中在死者身上而不是在罪犯身上。我们时代的贪官污吏,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有一个贪内助,贪衙内,贪小姐,贪岳 母,贪兄妹,贪公子,移民海外。这就是现实,现实比理论更有魅力。在此情形下,中国哲人“米高扬”似地“高扬”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妻为夫隐,兄为弟隐, 姊为妹隐,友为朋隐,科为处隐,处为厅隐,校为系隐,而且视之为义举,是可忍孰不可忍!

马克思说:“从 纯粹的人的感情上来说,亲眼看到这无数勤劳的宗法制的、和平的社会组织崩溃、瓦解,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他们的成员既丧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 传的谋生手段,是会感到悲伤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诗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 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 田园情色,宗法制度,专制基础,狭小范围,传统规则!言之者谁?卡尔 ·马克思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有人说, 就“亲亲互隐”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学习孔子“伤人乎?不问 马”,来一个“伤人乎?不问主义”。然而,人文主义,天下大同,法制人权,自由博爱,吾人可以不闻不问乎!你的亲属开车压人你得先问,吾儿杀人乎?伤者得 救乎?如果你的亲人惨遭杀戮,如果你的巨额存款被盗,您的儿子,也就是博导院长的儿子遭绑票,吾人首先得问:“伤人乎?”——不过不是指案犯这个人,而是 指贵公子。如果你的亲属杀人放火贪污盗窃,尔,就是您,应该问:“伤害了别人乎?老百姓生活无虞乎?神女应无恙乎!”你的孩子打了人,你该问,别人的孩子 伤得重不重乎?你老公贪污被抓,你该问,穷人国将不国,南方雪灾,百姓米面有蔑?

高考作文关于儿子揭发贪官父亲的事例,纯粹是虚构故事粉饰太平瞎捏造瞎白话,犹如官员妻子联袂禁酒,家属监督,说明社会乏力公众技穷可以列入讽刺笑话大全, 与建设“和谐社会”八竿子打不着。中国如今提倡子控其父并不现实,留白先生大可不必作杞忧。学者不能当贪读官员的马屁精恶讼棍。在此情形下,提倡亲亲互 隐,可能恰好违背和谐社会的理念。 

咱们中国人终究也是地球人类大家族的成员,现如今是在国际上和人家交往,不是闭关锁国的万恶旧社会,为嘛就不能有点寰球人类共同文化意识?就算美国是太阳系中外星人,那也是银河系大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毕竟不是有待父为子隐的犯罪者“子”(鬼子的“子”, 不是先秦诸子的“子”。我自称安子,网上无赖说:“子安得称子乎?狂妄也!”)。所以,地球之大,环渤海,环太平洋,环大西洋环印度洋文化,吾人得胸怀宽广学点世界列国的文明史好!

中国传统父为子隐,乃是小处着眼,西方的子控其父,是大处落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中国儒家的理念。皆小可之思夜。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特别受到中国人的赞美和激赏。父为子隐,就是三七开,四六开,功大于过,尽管杀了人,但是动机好,就是经验不足,在所难免,或者有 恩于此人,就可以杀他——多么离奇古怪的思维!

中国学者谙熟父为子隐为尊者讳的道理,至今不思考自己和黄皮肤的罪恶。在吾国,曾经的事,责任事故,矿难车祸,天灾人罪,干部渎职,领导犯法,常常是内部通 报纪律处分检讨认错了事。内外有别,法外施恩,同罪异罚,割发代首,自贬三级,党纪代替法办,行政免除司法。这就是我们的好传统。我们有过可以载入史册的 隐瞒不报的光辉历史。河南饿死几千万人,子为父隐,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政府讳,为领袖讳。南方雪暴,官为民隐,是报喜不报忧的合法遗产。父为子隐在今 日的表现就是忌讳人家批评我们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拙劣表现。虚无主义抹杀奥运会的人文文化人权意义,把自由民主人权妖魔化,否认西方议会民主的价值。虚无 主义的国粹,也同样有如中医的阴阳虚实穴位脉络,尽皆不实之谈。

中国古代子为父隐,原来说的并不是对司法机关隐瞒亲属犯罪,而是伦理道德的家丑不可外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个姓氏掰不开。隐者,隐私也。老爹与人有染, 老妈患有性病,老哥阳痿不举,弟妹久婚不孕,姐姐脚气狐臭,宁不隐忍弗告外人乎?家族意识,宗族观念,血肉长城,同胞手足,彰彰在焉。中华文明非法制,所 云皆是道德事。自古吾华行德治,法制不彰少主义。个人家庭隐情隐私,当然不可以大肆张扬唯恐天下人不知。但是今日武大郎教授却认为在违法乱纪伦理道德社会 治安法规政策司法案件法律举证上,儿子不可以遵守法纪。原来的出此下策,不得已而求其次,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成为冠冕堂皇高高飘扬值得嘉许锦表推广的 道德榜样和风范。

现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官僚集腐败于一身。官场学界融为一体。中国社科院清一色所长院士、官僚院士,也是中国一大景观。 中国近代全部社会灾难,悉数来自学者文人。文化革命就风起于社会科学院青萍之末——毛老先生有创见,仿苏建立社科院,御用团体。欧美人文非官办,马恩始有 党宣言。中国大学领导,弟子门生留一群,底子剽窃导师袒护,估计今日高扬“包庇有理藏匿无罪”的人,学术帮派也不小,近亲血缘繁殖快。

往远一点说,中国漫长黑暗专制社会恰恰是由于封建官办文化人文学者推动维持的。没有几首古代诗词散文小说是关乎国家民生疾苦的。今日为封建招魂摇旗呐喊擂鼓 助威的,就是舞文弄墨摇唇鼓舌的文化人。帝王戏、将相戏、才子戏、佳人戏、后宫戏、妃子戏、小姐丫鬟武夫拳师骚人墨客达官显贵戏、摇尾乞怜唇焦舌蔽吟风弄 月插花折柳文人戏,盖出于中华小作者之手。鼓捣着读经复古打发中国人自己独有的封建节日,脱离甚至反对世界主流文化形态。就算中国强大了,精神世界里依旧 还是空虚空洞黑洞真空寂寥小人国爱丽丝漫游中华奇境,那也不是寰球人类大家庭的福祉。很可能带给世界灾难的,就是中华文人。中国与其给人类增添祸乱,还不 如不要虚张声势的好!

大唐盛世杨贵妃,马嵬坡前被赐死。如今已然被平反,千古美名香万里。中华如今妃子 小姐丫鬟齐出笼。帝王隐私大曝光,小姐被抱速上床。文人不加思忖,就轻易否定红颜祸水。然而未经过省察的人生,未经过“督察院”省察,未像薄一波一样经过 阎公锡山反省院的人的人生,没有价值。央视百家讲堂酱坛,浅薄无聊,而尽收视率极高, 就是中国文化浅薄庸俗社会受众庸俗低级的表征。中国的低级还表征为父为子隐,是没有经过省察的。所以我们的帝王将相后宫前院的隐私全被曝光。他们,虽贵为 天子, 却最无尊严可言。反省,就是反求诸己,将心比心。“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金律(Golden rule),不是铁则(Iron rule) ——铁不如金贵。未经过滤,未经筛选,未经洗涤的人生, 没有价值。

父为子隐,没有价值观念,或者误将血缘亲情当作价值。法制社会即使是宽容特赦迁 就,也不是某些个别的人心血来潮针对个别人,也得于理有据于法有依于情有仗于公有利。大赦特赦的人犯,不是锦表的节妇烈女,或社会公卿贤达,不是粉丝顶礼 膜拜的佳丽人。原始朴野舐犊情深和超迈的理想社会是不一样的。人有内在于当下现世实然HOW 的一面,还有追求超越追求向上奋进未来希冀求索探究WHY的一面。

一部旧约圣经,记载了以色列人先祖列宗后宫府院诸多谋杀篡弑的历史,兄弟阋于墙,杀父弑君,辱弟乱伦,风纪纲常,一塌糊涂,一点也不为尊者讳,不为贤者讳。该隐杀亚伯(创48),摩西杀埃及人负案在逃流窜回迦南,皆耳熟能详。

隐匿隐藏 为尊者讳,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国际共运里, 也有不少教训。苏联解密档案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谋篡弑杀的历史。这里是足以使人清醒。

19409月,陈独秀“根据苏俄20年 来的经验,沉思熟虑了六七年”,就民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陈独秀没有为尊者讳。他说:“非大众政权,固然不能实现大众民主。但若不实现大众民主,则所谓 大众政权或无产阶级独裁必然流为斯大林式的极少数人的格柏乌政制。”“以大众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是进步的,以德俄的独裁代替英法美的民主是退步的。”

他说:“苏维埃甚至比资产阶级的形式民主议会还不如。”他对于他死后才出现的中国社会专制现象提出批评,“一国一党,不容许别党存在。思想、言论、出版,绝对不自由。绝对不许罢工,罢工即是犯罪。”我们今天顾不得隐瞒不报了。

2008 年,新春, 父为字隐,中国南方无暴雪,隐去人间多少过恶。

参考文献:[古希腊]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严群 译,商务印书馆,19832007年。

《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译, 商务印书馆,2004 年。

《柏拉图全集》,“欧绪弗洛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