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吴庸:十七大后,政治改革能否启动?

十七大尚未开幕时好评已经传出,一是“政治报告令人鼓舞”,二是“政治改革有望启动”。乐观评价自然令人高兴,期望当局向进步方向发展毕竟是当前的普遍共识,但现实的发展逻辑往往并不支持人们的善意推断。政治改革真的有望启动?对此,试作如下分析。

不管十七大政治报告如何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如何支撑民主建设框架,应当承认,那些都是未实现的构想,未兑现的允诺。胡锦涛提出崭新的“四个坚定不移”, 其中包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这顶多可以看作一种决心,或者一种表态,在决心或表态之后应有一系列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措施,说明已付诸实践。如果决心或 表态只是一句空话,乐观者只能白白跟着空欢喜一番。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判断任何政治家的决策都少不了的原则。

十七大前,胡锦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增强了自己的施政能力。但这仅是“一定程度”的巩固和提高,离他施展自己的抱负,比如构建和谐社会, 还有很大距离。如果条件不具备,却期望他立即实施,是不现实的。说到底,他不能脱离十七大以前的社会现实而前进,必须从原有基础出发,逐步解决面临的诸多 社会矛盾。就国内言,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是:(1)地方坐大而中央政令难通四方构成权力结构的巨大扭曲。经济过热不能减速、楼市股市泡沫飞涨、国内消费不 足乃至通货膨胀,尤其是关系百姓生活的日常消费品价格涨幅过大,均与中央政令不通、地方一味追加政绩工程和助长楼市股市疯狂有密切关系。这个矛盾不下大力 解决,不求根本扭转,必然日益恶化,一旦经济崩盘、泡沫破裂、银行挤兑、金融破产,发生这种突变时再傻眼就晚了。问题是,胡氏至今没有必要的智慧和实力推 动这种局面根本改观,只能敷衍应付,勉强维持大局不败。唯一的出路是,他自己从目前的维持会长升格为协调会长,或者可以使局面稍许改观,这应该是十七大后 他的头等任务。(2)权力腐化,公开的和隐蔽的,均已达到中共执政以来的巅峰。权力寻租发展到权与钱勾结而形成官僚资本,加以收买知识精英,构成压榨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强势集团。这个集团以其优势地位霸占关键政治岗位、大肆掠夺社会财富、强力腐蚀社会道德,从而在中共历史上突出了他们不仅 “共产”而且“共妻”的形像。胡锦涛就站在这个特殊利益集团之上,他不能撇开它独自行动。固然,作为执掌中共方向的领袖,他不象秦二世那样颟顸,他明白权 力腐化下去的危险,但他不具备必要的认识和手段治理这种特殊利益。在新的5年,他只能扼制特殊利益漫溢,这应该是他的工作重点。(3)在官僚资本进一步发 展为官僚垄断资本,资源性、行业性、技术性、市场性垄断利润日益膨胀的今天,劳苦大众的生活日益紧张。对此,胡锦涛施以大棒兼胡萝卜政策。对工农维权、上 访活动,政权与黑恶势力勾结一起,不惜制造血案,百般打压,同时对生存面临危机的群体略施救济,对医疗、上学、住房问题略予布施,企图缓和社会基本群众的 不满与反抗。在新的5年,他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并且提防一旦压制不住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个问题是他心中的结,不会片刻忘掉。

老实讲,十七大后胡总书记面对的社会形势是严峻的,上述3方面的社会矛盾是他最大的隐忧,不敢稍有松懈。如果加上台海局势可能趋于紧张,军队如朱成虎之类 鹰派要求火并,他的负担就更重了。请想,在社会主要方面都呈紧张状态的情况下,他怎么能把“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并力促实施呢?所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 革”,即使他是诚心诚意立此宏愿,到现在也只是一种决心或一种表态了。

说到“改革”,邓小平时代“改革”确有体制性变革的涵义。这是指邓的经济改革,以市场经济替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以私有经济优势替代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一统 天下。这是体制性交易,邓时代经济高速发展是以基本上抛弃中共视为珍宝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换来的。胡锦涛主政后,经济体制仍然需要继续改革。比如,所 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称谓表明权力还在相当程度上既当市场裁判员又当市场运动员,戕害价值规律正常作用的发挥。为什么有些国家至今不承认大陆是市 场经济国家,其源盖出于此。但是,若想取得世界共识的“市场经济”地位,必须斩断权力介入市场寻租之路,使政权只能利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运作进行必要的调 节。这对胡锦涛来说当然是严峻的挑战,他不可能对权力寻租而形成的官僚资本采取严厉措施,痛下杀手。邓小平曾经以基本上抛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代价换 取经济高速发展的魄力和勇气,在胡锦涛身上并不具备。官僚资本发展为官僚垄断资本,正造就拥有亿万财富的富人集团和处于社会边缘、积累着绝对贫困的赤贫群 体。这种经济现状,胡锦涛敢于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吗?他没有这个力量。实质性的经济改革,在胡锦涛时代已经终结。

邓小平大手笔的经济改革虽然遭到毛派极力抨击,高层议论纷纷,但他在经济高速发展基础上开放一条活路,容忍高干及其子弟凭借权势搜刮财富,先富起来,以此 赢得党内多数支持,他的权力也得到巩固,邓的“改革”也就到此为止。他非常清醒地懂得“社会主义原则”的出让已经换得中共权力稳定,不能再多让一步。舆论 呼吁的“政治体制改革”,邓深知其利害。他说:“一般讲政治体制改革都讲民主化,但民主化的含义不十分清楚。”(邓选5卷240页)其实,不是他不清楚, 而是他不愿意“民主化”,不愿意丧失一党执政的特权。为了使政治改革与“民主化”脱钩,他将政改的目的限定为:“第一,党和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体制要增 强活力,就是说不要僵化,要用新脑筋来对待新事物;第二,要真正提高效率;第三,要充分调动人民和各行各业基层的积极性。”(同前241页)就是说,坚持 一党执政,不与其他社会群体分享执政权,更谈不上还政于民,政治改革只是为了焕发一党执政的生机,如此而已。试问:胡锦涛能够超越邓小平这种政改思维吗? 要求在政治上向朝鲜和古巴看齐的这位总书记能够突破一党执政的窠臼吗?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他主张民主从基层搞起,但村民自治与村党支部的关系迄今不能摆 正;他主张发展党内民主,但党内连当权者财产申报的民主监督制都遇到顽强阻力而无法建立。凭胡锦涛拥有的权力实体,真的连村民自治与村党支部的关系都无法 摆正?真的连当权者财产申报制都无法建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在这些民主碎步间徘徊不前,欲行又止,无非是以此来搪塞民主化的呼吁,拖延时日。他既然不 肯放弃一党执政的特权,除了迈些民主碎步以求敷衍外,再没有其他法术应对民主化的强烈要求了。政治上的民主改革,在胡锦涛时代无望启动。

经济上的实质改革已经终结,政治上的民主改革又无望启动,这样的结论似觉悲观。然而,如果事实证明这是必然趋势的话,只能如实显示这一趋势,不能用盲目乐 观麻醉自己。胡锦涛是现实的人而不是幻想的孙悟空,他所受的教化以及他的多年经历,他目前的处境以及党内各派对他的制约,造就了目前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政 坛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挣脱诸种社会条件的束缚而独自行动,只有孙悟空才能一个筋斗翻越十万八千里。

近年来,对胡锦涛的幻想不少。或是幻想他摇身一变,脱离中共另组新党,或是幻想他揭竿而起,将中共改组为民主社会党。这些毫无根据的天方夜谭式的说教像肥 皂泡一样随吹随灭。现在又冒出一个新泡,说是胡总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取代了邓小平的“四项基本原则”,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说明这个党是在 接受教训,逐渐进步。”如果人的头脑发热,的确可以见到眼前任何实体都会幻化为天花乱坠。不过,事实却不是狂舞的天花:胡在中央党校8月23日报告中,在 提出“四个坚定不移”的同时,重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非常坚定的口吻指出:“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里说得清清楚楚,“四个坚定不移”绝不排除“四项基本原则”,相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决不能动摇。为什么有人偏偏要把这 些异常明确的表述加以歪曲,以致从中引出什么“历史性进步”、“这个党是在接受教训”,怪哉!怪哉!恐怕是希望这个党“接受教训”的心情太迫切了,乃至竟 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胡锦涛身上。可惜,胡不会抛弃“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不会抛弃一党执政和专政暴力,这两项可是他的护身法宝啊!

与其在胡锦涛身上胡思乱想,不如听听中共老一辈智者的箴言。十七大前,资深者李锐致胡一信,对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做了语重心长的阐述。其意略为:(1) “我党的改革是中国现在所有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执政年代形成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型政党,转变为 依靠民主和法治管理国家的现代执政党,这是我们还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3)“党对国家领导的性质和方法,我个人以为应该有进一步的反思和认识。” (4)“必须进一步地有效地消除我党的‘特权地位’。”(5)“官员腐败如此普遍,主要是权力失去强力制约的制度造成的。”“必须变专制型体制为实施宪政 的民主体制。”(6)要“完成‘五四’以来尚未完成的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启蒙运动。”这里说的可谓字字珠玑,胡锦涛能够汲取一二,对他的新5年执政也会善莫 大焉。如果他真的能遵循李锐一信阐述的思想施政,政治体制改革才真的有望。

(2007.10.13)
--------------------------
原载《议报》第324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