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梁京:从住房新政看温家宝的认知能力

最近,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这个被称为国务院24号文的新文件,体现了温家宝对解决中国城市住房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新政策。

这个文件的公布,距中国政府1998年发布的第一个城市住房的纲领性文件,也就是许多人说的“23号”文件已近十年,距2003年,也就是温家宝上台以后发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住房政策文件,即所谓的“18号文”也已经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官僚们,住房从几十平米,到一百多、甚至几百平米,更有人从一套住房发展到多套住房,乃至住进了别墅,而对几千万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农民工的人数从几千万增加到两亿,他们的住房问题政府则连提都不敢提。

众所周知,温家宝并没有对住房问题掉以轻心,而是一直在和不断攀升的房价搏斗,结果又如何呢?尽管温家宝一度对自己的“组合拳”颇为得意,但现在很清楚,温家宝与市场大趋势的搏斗就像唐吉哥德与风车搏斗一样,从来就没有获胜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温家宝终于明白了,即使他能够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想借此来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城市住房问题,根本就是一条错误的思路

此次住房新政的意义,就在于温家宝开始回到常识。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搞各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在住房问题上,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就是最典型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百姓一看就明白,这种私人拥有完全产权的低价住房,除了给官僚制造寻租机会,对绝大多数低收入人口只能是画饼充饥。此次住房新政终于明确指出,今后政府主要提供廉租房和有限私人产权的低价房,说明温家宝已经知道,“经济适用房”的游戏不能再玩下去了。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花了如此长的时间和周折,温家宝才学到了一些本来并不难懂得的道理?解决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世界上早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二十年前,世界银行就曾经把一些相关经验介绍给中国政府,况且,还有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这些华人社会的成功经验。政府每年花几千亿人民币送官员出国“考察”,怎么就学不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早在担任副总理时,温家宝就亲眼看到,朱镕基刚愎自用,在粮食政策上造成了重大损失。温家宝想必相信,他若上台,不会像朱镕基那样自以为是。事实上,温家宝确曾数次亲自召开有关住房政策的座谈会,据说还邀请了包括任志强这样公开批评他的房价政策的开发商。但是,这也没有能帮助温家宝早一点发现自己的住房政策根本行不通。

回顾温家宝上台几年的决策风格,不能否认他的亲民意识要比朱镕基强,他敢于面对朱镕基不敢面对的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方面,温家宝的认知能力似乎并不比朱镕基高明多少。这究竟是因为他不能择善而从,还是因为他无法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对此,局外人虽然无从判断,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中国所有重大的民生问题都像住房问题这样,要靠温家宝一人的认知能力,不断以巨大的社会代价来试错,恐怕等不到当权者把问题搞清楚,中国的社会危机就已失去控制。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