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看懂“飘浮不定”的特朗普

原创 杨大巍 印象与逻辑 2025年04月09月


在中国,做投资、搞企业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政策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你是炒股的,还是做实体经济的,都要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因为那是判断方向的风向标。在美国,这一逻辑同样适用。只不过,美国的方向制定者不是国务院,而是白宫;而当白宫的主人是特朗普,这个"风向"就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也更加有效。

过去十年,特朗普留下了太多让人"看不懂"的操作:退出TPP,打贸易战,对盟友征税,搞"美国优先",频繁人事更换,社交媒体治国……许多人一直觉得他鲁莽、情绪化、缺乏章法。但现在回头看,那些骂他最狠、最"看不起他"的评论家、媒体人、学者,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得最彻底的人。他们在愤怒中失去了判断力,在嘲笑中错过了趋势,最后输得最惨。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喜不喜欢特朗普",而是"你是否看懂了特朗普的逻辑"。我曾一再强调过一句话:"听他说话要认真听,但不要照字面理解。" 可惜,太多人总是自以为是,认为川普愚蠢,他的顾问更愚蠢——但过去十年,被耍得最惨的正是这些傲慢的评论家和媒体人。他们除了愤怒,已经没有别的情绪。

特朗普是个语言型战术家,他说话不一定靠谱,但每句话背后都有用意。他不是政客出身,也不是学院派学者,而是一个混迹商界几十年的电视人物。他深知如何用语言制造注意力,用争议拉高热度。他发推特、喊口号、做直播,这些行为并非失控,而是精心设计的舆论布局。

举个例子,今天早上,川普一句"鼓励大家买入",大多数"聪明人"都不信,他的支持者信了,反对者骂了,媒体批了,但最终节奏还是被他主导了。他在公众话语系统中的核心策略,不是让人信服他,而是迫使对手被动回应他——你不回应,他独占话语权;你回应,就被他拉进节奏。

很多人不理解他对着空气高喊要价100的逻辑。可问题是,如果不喊这嗓子,他连一块钱都拿不到。喊了,哪怕只成交20,也值了。这就是川普的商业逻辑:敢喊,敢赌,敢拿捏情绪。他不怕你骂,甚至欢迎你骂——因为你骂得越响,越表示你被打中了神经。他要的就是你愤怒,你焦虑,然后他才能转身掌握节奏。

再比如他卖五百万一张的"金卡",引来群嘲,大家都当笑话看。但你想过没有?他也许真的能卖出20万张,那就是1万亿美元的收入。更妙的是,在税务上,这类金卡持有者,不需要全球征税。这不是"发疯",这是"高招"。特朗普的商业思维里,没有"体面"这个词,只有"有用"与"值不值"。

最近这轮Tariff战,也是一堂生动的"特朗普行为逻辑"课。从开打到局势转折,前后不过几天。市场还没看明白,他已经变招了。很多人还抱着传统印象,以为贸易谈判是长期博弈,要慢慢铺垫、层层接触、彼此让步,结果特朗普直接加码,逼得对方立即坐下来谈。节奏快、力度狠、目标明确。有人说这是"闪电战" ,有人说是 "烟雾弹" ,其实这就是 "特朗普式行动"本身。

他不打持久战,他打的是情绪战。他不靠程序推进议程,而是靠冲击力逼迫对手进入他设定的赛道。他懂得如何利用一句话、一条推文,引发市场波动、引爆舆论争议,然后趁乱推进自己的目标。这种做法看似反常,却非常契合这个注意力稀缺、信息爆炸、节奏至上的时代。你可以说这不是"总统该有的样子" ,但你无法否认:这就是今天政治与资本互动的新模式。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掉入他的节奏。他们对着他的言论暴跳如雷,以为这样就可以对抗他,实际上反而成了他注意力经济的"免费燃料"。你越骂,他越被看见;你越愤怒,他越掌握主动。到最后,反而是你被牵着鼻子走。

很多评论者骂他"疯子",但真正"疯"的是市场,是那些试图用旧有经验来预测他的人。特朗普不是不讲逻辑,而是换了种逻辑。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比起长篇论文,更有用的是一句能上热搜的话。比起精细政策设计,更关键的是能否抢先压住市场风口。比起维持全球秩序,他更在乎"有没有赢"。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团队并不是文职型的文人,他的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可不是课堂里的学者,而是在华尔街一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这和奥巴马的Larry Summers、拜登的Janet Yellen完全不同——那两个都是 "学术派" 。而川普内阁,全是 "实战派" 。所以,结果必然不同。他们做政策不是为了维稳,而是为了拿结果。他们不在乎你怎么评价,而在乎你有没有被他们的节奏击穿。

这就是特朗普团队给世界带来的最大挑战。他们不是在和你讲规则,而是在逼你进场。他们不是追求长久的国际秩序,而是精准打击、快速套利、灵活反应。他们不怕被骂,甚至欢迎被骂,因为愤怒意味着你已经开始在意他们了,而在意,就是失控的第一步。

很多人至今还停留在一个误区里:以为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就能赢。以为只要批判他"没有总统样子" ,就能让他失去支持。可现实是,他在混乱中前进,在骂声中推进议程。你说他疯,他却赢了;你骂他不讲理,他却成交了。这种现实,是很多评论家到现在都不愿意承认的尴尬。

与其继续骂,不如冷静分析。特朗普的操作逻辑其实不复杂:敢喊价,有筹码。他永远先开口,先定节奏。他永远不怕别人说他疯,因为那正说明他成功了。他要的从来不是被理解,而是被跟随。

你可以讨厌他,但你必须看懂他。因为他就在台上。他的战法不会变,他的节奏只会更快。而如果你还用上一轮的思维去预测下一轮,那只能说,未来还会继续被他带节奏。

在这个情绪化的时代,真正稀缺的从来不是愤怒,而是清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