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美国资本主义时代》:一部美国国运史

叙拉古之惑 2024年10月16日

原题:资本的兴衰:一部美国国运史


美国资本主义时代》序言

撰写这本书的过程,如同接受一次教育。自从2008年以来,在我所接触到的各个学术圈中,"资本主义新历史"的说法此起彼伏。不管我喜不喜欢这个标签,我都被当成其践行者之一。尽管这一新的学术著述领域多有精彩之处,在我看来,其中却欠缺了与经济学的联系。为了撰写这本书,我学习和借鉴了20世纪的一个经济学思想传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和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这样的思想家令其得以延续。我还从20世纪以前的那些所谓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汲取了灵感,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彼此唱和,而且也与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桴鼓相应。在向这些作家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步建立了这本书所使用的经济学框架。

这些人全都死了,而且几乎全都死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还要回到这些在世时声名显赫,但毕竟离世已久、想法也久已过时的人那里呢?毕竟,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里,在知识上,经济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种进步一直是朝着一个特定方向的,它穿凿出的这条求索之径,要比经济学家们一度自行开辟而成的那条道路窄得多。今天的主流经济学,遵循着一条数学上极尽严谨的小径,但正是因为这一优点,它却未能给有关经济生活的其他解释—其中包括历史解释—留下多少余地。我试图在这项历史研究中,为经济学留出一个空间。那包括了当代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经济史",该部分学术著作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它们,这本书根本不可能被写出来。但我也想为经济学中的历史分析以及针对"何为经济"的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争取一席之地。经济学思想中的某些如今处于休眠状态的传统,一度主张过这一立场。为了复苏它们,我试着重新凿开一条更宽阔的路径,从而为纳入从政治学到社会、从环境到心理学的诸多学科开辟空间。这些学科曾经被普遍视为对于理解我们所处其中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今时今日却已不复如此。我坚信,这些学科和许多其他学科如今仍有重要意义。将它们一一纳入的必要性,是我写出这样一本大部头的借口。

因此,在经济史之外,这本书还可以被当成一部单卷本的美国历史。它是一部美国经济生活的编年史,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大衰退时期。这本书被分成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四个时代:第一卷,商业时代(1660—1860年);第二卷,资本时代(1860—1932年);第三卷,控制时代(1932—1980年);第四卷,混乱时代(1980年至今)。

因为美国经常被恰如其分地视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典范,一个经济学视角的确能为了解其历史提供独特的借力点。一部美国经济史必须包括许多内容:人口趋势、贸易模式、增长率、能源体系、激励措施和生产力指标。但它也必须包括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对英国人的鄙视,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对商业的道德批判以及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回应,林肯(Abraham Lincoln)政府的腐败,劳工暴力运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的笑话,白人至上的积习难改,20世纪的购物中心建筑,第二波女性主义者对婚姻的批判,诸多股票市场投机行为的随心所欲,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关于市场的乐观主义,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对于银行家的爱恨交加。诸如此类的更多内容,将在后面的篇幅中一一谈及。

本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美国资本主义崭露头角的故事,其重点放在投资能力的广泛扩张之上,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了商业、土地和被奴役的黑人。在商品市场不是始终存在的那些经济体中—直到相当晚近的时候,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如此,其中也包括了早期的美国—交易性流动性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借助市场机构的缓慢建立,商业的兴起开始意味着更多的交易性流动性—这是一个更大的销售空间,因此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商业行为。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什么会发生?本书第一卷"商业时代"的绝大部分内容,便是有关这段历史的。本书的第二卷"资本时代",开始于南北战争和废除奴隶制及奴隶资本之后。在工业革命的高能耗、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生产要素"上,是如何涌现出新的长期固定投资的?又为什么会如此?这一卷将对此予以解释。

本书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关于长期经济发展的故事。它是一部某些人商业机会不断扩大、另外一些人蒙受支配控制的历史,但不管怎样,这给创造财富的生产带来了诸多非凡成就—首先是通过商业的倍增效应,最后则借助了工业投资的倍增效应。发展将包括人在内的许多资源吸引到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在其中,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拥有了新的形态。在19世纪的某个时刻,就财富生产和货币收入增加这二者而言,美国都成了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到这个世纪末,它已经成为地球上规模最大、财富最多的国民经济,尽管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不平等也加剧了。可以说,有史以来,再没有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美国更超乎寻常的经济发展案例了。这一时期美国的高投资诱因,是一个必须被解释的现象。

但是,伴随着更高的货币收入,削弱投资的投机行为和预防行为之可能性也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是,货币收入越高,货币导致削弱投资之流动性偏好的风险也就越大。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以电为动力的福特主义式大量生产,这是世界历史上幅度最大的生产能力飞跃,工业革命由此达到顶峰。然而,加速这一进程的,却是一次大规模的、由信贷推动的投机性投资热潮—20世纪20年代的大牛市,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崩溃—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本书的后半部分,便循着从大萧条到大衰退之间的漫长历史弧线展开。它始于第三卷"控制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新政自由主义试图对资本家加以控制,监管是一方面,吸引私人投资进入提供就业的生产领域也是一个手段。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罗斯福新政的各种政策依然是在把收入从资本转向劳动。但如今,一种新的囤积理由出现了,这就是资本家对政治干预自身投资权的反对。在投机性流动性偏好和预防性流动性偏好之外,一种新的流动性偏好形成了—我将称其为"政治性"流动性偏好,因为资本所有者会威胁说,除非其政治诉求得到满足,否则就不会进行长期投资。不管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终于出手干预,通过对军工生产的公共投资这一财政倍增器,终结了大萧条。美国登上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战后时期见证了私营企业投资在工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消费主义的兴起,以及用冷战自由主义稳定美国国内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尝试。

但冷战自由主义失败了,工业社会也走向消亡。1980年后,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本书第四卷"混乱时代"就审视了这个时代。我认为,从那时起,出现了一种相对转向过程,向着一种由高度投机性流动性偏好来定义的资本主义转变。资本告别了固定的实体结构,变得更加金融化、无形化和杠杆化,变得日益漫游无定。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乔纳森•利维把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21世纪大衰退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商业、资本、控制和混乱四个时代,全景展示了美国经济的演变历程。

在商业时代,经济产出与增长主要依赖奴役劳动,且受制于自然环境,投资自然流向了土地与奴隶。南北战争后,奴隶资本在政治上被摧毁,见证了工业资本主义出现的资本时代到来。在资本时代,大规模工业投资史无前例地提高了生产力,但投机性的繁荣与萧条信贷周期也反复出现,经济剧烈波动最终引发大萧条。为应对危局,政府积极出手干预,试图消除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更在二战期间借投资军工复合体终结了大萧条。但是,冷战、反对国家监管和经济危机也是这个时代的主题。1980年后,随着政府监管放松,混乱时代开启,资本告别实体结构,变得更加金融化、无形化和杠杆化。缺乏监管的金融业急速扩张,但不平等也显著加剧,大崩盘与占领华尔街运动接踵而至。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又一次处在了十字路口。

除了人口趋势、贸易模式、增长率、能源体系、投资偏好和生产力指标,作者也关注托马斯•杰斐逊对英国人的鄙视,梭罗对商业的道德批判以及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回应,劳工暴力运动,白人至上主义的积习难改,20世纪的购物中心,第二波女性主义者对婚姻的批判,众多股票市场投机行为的随心所欲,里根对市场的乐观主义,奥巴马对银行家的爱恨交加。


【作者介绍】

乔纳森•利维(Jonathan Levy),美国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社会思想委员会詹姆斯•韦斯特福尔•汤普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史、资本主义、全球史与比较史和思想史等。著有《美国资本主义时代》《财富的怪胎》等著作。

【译者】

鲁伊,独立译者。译作有《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学术推荐】

学习发展经济学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而今天流行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的真实历史常常不一致。所以我们更要了解真实发生的历史。美国大搞基建的年代,如何撬动土地杠杆去融资?美国如何利用战争和贸易保护搞产业政策,从无到有培育"比较优势"?美国政策又如何在"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之间不断平衡?本书都有详细解释。对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问题,或有启发。本书是2021年我读过的最喜欢的英文新书。

——兰小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置身事内》作者

这是一部全景式的美国资本主义编年史,作者以占据资本主义"C位"的"流动性"为主线,富有洞见地解析了美国300多年来经济发展与变迁的密码。资本主义的每一次大繁荣,都离不开信心提供"情绪燃料",也离不开信贷提供"经济燃料";每一次大衰退,往往都是信心和信贷坍塌的时刻。危机时刻,胆识兼具的政治家才有可能把经济从"流动性陷阱"里捞出来,当然也得搭配一些历史的好运气。

——陶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地之间》作者

这本书是一个宝藏。全书900多页,从17世纪一直讲到今天。我读了大概能有一个月,摘抄的笔记和写下的评论有9万多字。我后来常常想到什么问题就回到书中查找,每次都有收获。如果有机会穿越回过去,我希望带上这本书——因为这书里有在各个历史时期赚钱的秘诀。"资本主义"的制度似乎是简单的,无非就是自由市场、政府保护产权、资本家纵横驰骋,但是具体的操作、人们的观念一直都在演化。……当然这本书的主题不是教你怎样赚钱,而是反思资本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精英日课》主理人

不了解美国的经济史,就不可能了解美国。本书出自美国研究资本主义历史杰出的历史学家之手,它栩栩如生地讲述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这个重要且始终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读者在种植园、工厂、公司会议室和政府办公室之间迅速穿行。如果想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不妨想想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本书是杰出的单卷本美国资本主义史。

——斯文•贝克特,哈佛大学教授、《棉花帝国》作者

【目录】

序 言
第一卷 商业时代(1660—1860)
前 言 
商业第一章 重商主义
第二章 有机经济、家户经济
第三章 共和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
第五章 信心博弈
第六章 在奴隶制与自由之间

第二卷 资本时代(1860—1932)
前 言 资本
第七章 南北战争与资本重建
第八章 工业化
第九章 阶级战争与家庭生活
第十章 民粹主义造反运动
第十一章 福特主义
第十二章 大萧条

第三卷 控制时代(1932—1980)
前 言 控制
第十三章 新政资本主义
第十四章 新世界霸主
第十五章 战后转折
第十六章 消费主义
第十七章 黄金时代的考验
第十八章 工业资本危机

第四卷 混乱时代(1980— )
前 言 混乱
第十九章 市场魔术
第二十章 新经济
第二十一章 大缓和
第二十二章 大衰退
后 记
致 谢
图片出处
图表出处
关于文献来源的说明
注 释
索 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