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9月5日星期四

乐尚嘉:几十年高速发展或许只有一次?

作者:乐尚嘉



《货币放水的尽头——还有什么能拯救停滞的经济》,作者是汇丰银行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英国人简世勋。
 
西方高速发展下的"中国模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10年里,英国的人均收入,剔除通胀因素影响后增长了近37%",接下去10年里,"人均收入提高了13%,再后面10年,又上升29%。……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英国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了3倍。"(第x页)
"20世纪下半叶,西欧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3倍,而美国则提高了2倍。毫无疑问的是,科学在18世纪和19世纪有了非凡发展,但只有到了20世纪下半叶,技术进步才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在财富方面,还包括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某些疾病的根除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技术进步虽然重要,但它不是驱动西方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1945年到来的和平重建了被战争铁蹄破坏的跨国界贸易往来。伴随着新创建的国际组织对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培育,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活动也因此开始蒸蒸日上,这与贸易乘数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关。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金融创新产品开始被广泛使用。最为明显的是出现了信用消费。消费信贷使消费者能够今天消费而明天支付。美国家庭负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不足40%上升到发生金融危机前的140%。由此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增加鼓励了企业追求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大规模生产变得越来越普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20世纪30年代那种可怕的贫困现象。社会保险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减少了家庭为预防未能预见的紧急状况而将现金藏在床垫下面的需要。
"20世纪下半叶的确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充满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然而,推动西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后因素有许多似乎只是一次性的:世界贸易重新开放只发生过一次,消费信贷显著增长只有过一次,推倒柏林墙事件只发生过一次。"(第3-4页)
被毛泽东压榨压制大陆民众到极点,大陆民众生活水平也跌到历史从未到过的最低水平。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在没有战争没有连续十多年天灾的情况下,二十七年的毛泽东时代非正常的死了七千多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饿死。
毛泽东死后的三十多年,得益于政府松绑及西方为主的经济全球化,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但似比不上西方那几十年高速发展,从而也根本谈不上什么"中国模式"。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点太低,在这个极低的起点上所能释放的能量,使经济发展之显著,也只有一次。
 
世界各地金融危机的各式表现

马克思主义不能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什么规律性什么必然性,非但是对人类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牵强曲解,而且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二百年来的人类各国社会历史,也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谬误。
然而,美国学者罗斯托(担任过约翰逊总统的国家安全助理)的《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分析解释现代工商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似乎与四五百年来各国各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现实相符。
罗斯托从经济角度将所有社会归类于五种类型:传统社会,起飞前提条件时期,起飞,走向成熟,大众高消费时代.。
且不说,极权主义国家可以有力地从"起飞"推向"走向成熟"阶段,但其根本制度决定不可能迈向"大众高消费"阶段。
本书的作者简世勋前面说了,西方正常的现代自由民主宪政的市场社会在近代的高速发展,以致人们觉得之后的社会都会这样向前发展。事实却在告诉人们,不是这样的。经济发展是可能停滞的。有各种各样的停滞,有制度文化上的原因,有国际形势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有表面仍是富足、发展,而实际却在积累弊端而一旦爆发。
正常的自由民主宪政的市场社会,也不是必然有规律的由罗斯托所说的五个阶段循序发展。
作者举了很多国家的例子。
首当其冲的就是阿根廷。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的富国,却在整个二十世纪接二连三的发生金融危机,一个世纪里军事政变和民粹主义轮番替换,阿根廷跌入穷国行列。
"过后来看,应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两次战争期间,阿根廷会走向最终导致其厄运的那条自给自足的道路:国际金融家似乎让阿根廷失望了,摇摇欲坠的大英帝国再也无法提供那些在过去是确定无疑的东西,美国人更愿意在本国而不是到外国去投资。此外,欧洲正在缓慢走向另外一场战争。这使阿根廷确信,只有自给自足才是最佳的。虽然这种看法非常吸引人,但遗憾的是,它错了。"(第9页)
阿根廷诚如其是。二战之后,阿根廷的主要问题除了"自给自足"以外,还是军事政变与民粹的轮替。直到最近米莱上台,坚决自由市场经济,且看他能否领阿根廷走出困境。
中国人一直有强烈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浓重情结,即使在最开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各地各级领导高叫"招商引资"的年代,大陆人仍在同时提倡"国产化率"。
日本是另一例。
日本经济"停滞30年","宏观政策失败或许有助于解释2-3年的相对下降,但它却难以解释20年之久的失落"(第12页)
"日本存在的问题,折射日本没有能力实现其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资产减值做出的内含许诺。众所周知,从本质上来讲,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日本和国外许多投资者在20世纪90年代依然乐于在金融方面下注。这些赌注,从总体上对日本未来经济发展造成了令人震惊的高额负债。虽然觉得越来越富有,但这似乎是将负担转嫁给子孙后代。与此同时,债权人想当然地认为,下一代人能够还清贷款,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人的子孙后代还未降临到尘世。有什么可担心的?反正土地价格一个劲地攀升。"(第13页)
但是在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日本社会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要更为平等。至于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毫无疑问的,还有日本在海外投资的"海外日本",使日本非但没有像阿根廷那样社会政治发生动乱,而且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也没有降低。相反,在三十年停滞的过程中,日本经济内在的市场经济因素在修复在调整在完善。
日本经济在2023年全球流行新冠病毒疫情之后,明显反弹,正常发展了。
西方各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时,仍然认为自从有了凯恩斯主义(或修正的凯恩斯主义)适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他们的经济不会发生这样的危机,可是,2008年金融海啸波及所有发达国家,波及全世界。
各国情况不尽相同。
"各国政府借款成本的不同部分反映了不同水平的国民储蓄,德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拥有向本国居民借款的空间,其他国家(尤其美国和英国)可以选择印刷钞票来帮助政府筹款。西班牙和希腊只能从国外借款,预算赤字不断增长、虚弱的银行系统以及经济增长停滞这三者结合到一起,意味着债权人很快就会开始担心债务人无力偿还贷款。"(第115页)
英美国家说到底,其实一样。英镑美元不是英美政府说印就能印的,它受到众多制约和监督。即使他们以货币宽松政策印刷钞票,也是以购买国债的方式。那些债券放着,是需要还的。结果,还是一样,赤字增大,债务增加。
"德国的情况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很难将德国的金融系统描述为是初级水平。德国公司并没有面临大量债务负担;德国的家庭,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以不受约束的花钱。但和日本一样,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且人口数量正在缩减。……在退休前,他们都会忙于存钱以防年老后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德国人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国内……"(第108页)
"储蓄国家的行为为赤字国家提供了激励,使赤字国家的借款越来越多,储户对这种危险视而不见,主要出于三个原因。首先,他们不知道也没有询问金融中介将他们的存款投资到了什么地方;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们忽视了这一风险;最后,他们信任特殊的金融资产,特别是政府债券以及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109页)
于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爆发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贷链条拉得太长了。在复杂的一系列新颖金融产品包装下,债权人根本不知道最终的债务人是谁。人们或是不知道整个信贷链条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知道了仍然甘冒风险寄希望于未来经济不断的增长。
我们看到极权主义社会,除了最初的储蓄者以外,极权政府掌握了信贷链条中的所有环节,甚至信贷链条以外的各关键点,譬如不受约束的印钞权,货币管制权,甚至居民消费限制权……,他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极权国家自己也是这么认为并引以为豪的。
极权国家有其自身内在根本性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可以加剧他们内在的矛盾。
 
创新和发明的来临无法预知

本书作者简世勋正确的指出了二十一世纪的金融危机,作为银行家的他从商业技术金融技术上详尽分析了危机发生的原因。
我却想从更宽广更高层次上看金融危机。
如果我们仅仅从金融技术层面和世界贸易现行的种种问题看,现代金融衍生产品过于复杂,使债权人不知债务人,甚至使金融中介——银行也常常失去了追踪资金流的看家本领:随着世界贸易的高速扩展,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现行的世贸(wto)规则有些已经严重滞后……。
这些问题的产生会使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然而这样的倒退不可能否定经济全球化,停滞甚至倒退只是在调整改善全球化贸易规则。我们似没有理由认为,以后的发展不会再有高速的,停滞将是常态。
我认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传统社会,起飞前提条件时期,起飞,走向成熟,大众高消费时代.,极权国家无法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然而,正常的自由经济的市场社会,也不是一步一步有规律有节奏的从一个阶段必然迈向下一个阶段。它可能停滞,甚至有可能倒退。
人类社会不一定一直向前发展的,不一定有了一定积累就必然发展,因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社会积累给因素。
自从牛顿以后,人类社会真正进入现代科学时代。五六百年来,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宇宙的密钥,不断发现宇宙的秘密。对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认识咸予肯定,认为创新和发明会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可是,人类的创新与发明会不会停顿呢?
十九世纪的物理学似乎已经很完满很完美了,只不过"远空中飘着一二朵乌云"。人类志得意满。但就是那一二朵乌云,引发了十九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大革命,二十世纪整个理论物理学井喷式的新的发现。突然,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却又停滞了,至今没有什么新的重大发现,虽然理论物理学中现在还有不少明显的"乌云"。
应该说,人类各种科学认识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都不一定是一直朝前发展的,可能停滞甚至倒退也是正常的。正像本书作者所说,我们应该适应高速经济发展可能是"一次性的"。
最后,作为读者的我们或许要正视作者的告诫:"凯恩斯模式的财政刺激政策不会产生效果,原因在于,没有人愿意将钱借给那些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变成国际弃儿的国家。弗里德曼模式的货币刺激政策也不会产生效果,原因在于,外汇汇率已经一落千丈,进口价格显著上升,通货膨胀也随之上涨;印刷钞票无异于火上浇油,于事无补。亚洲国家别无选择,只好认输,努力工作并接受才被削弱的地位。为适应新的、令人窘迫的局面。亚洲国家多少都会立即做出调整,将那种认为不断发展繁荣会带来经济权利的信念束之高阁,承认世界发生了变化。"(地159页)
所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可能改变经济本身运行的基本走向。当然,公共权力的产生,就决定了它有干预公共社会的必要。然而它的干预只能使公共社会运行,包括经济运行波动平稳些。超过这个范围,那些公共权力干预非但不能改变公共社会运行的方向,也不能降低公共社会波动的维度,相反造成公共社会更大的折腾。
这一切都是指正常社会里的事、极权社会中权力掌握一切,自以为能够改变一切。事实上,极权也的确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改变一切。不过,社会还是有其自身规律,人为的紧箍,或是绷死一个社会,或是极权紧箍崩裂。
                
 2024.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