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勃列日涅夫的接班人选为什么迟迟定不下来

作者:园晟 
来源: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1242435)


勃列日涅夫享受着苏联最好的医疗服务,但是生活习惯并不是太好。众所周知,俄罗斯民族好喝两口伏特加,勃列日涅夫也不例外。而且,他能饮用的酒类更好、更多、更上档次。勃列日涅夫喝酒不太节制,据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回忆:1973年勃列日涅夫访美时,有天晚上接近凌晨,尼克松总统以私人名义,邀请勃列日涅夫“吃夜宵”,喝点小酒,好像是要培养私人感情,拉近关系。

估计勃列日涅夫也体会到了尼克松的良苦用心,所以,他没带翻译,只叫上了多勃雷宁。进门后,勃列日涅夫发现尼克松的翻译也不在。当他看见尼克松往威士忌里兑饮料时,立马拦住,还对尼克松说这是在糟蹋美酒,说完反客为主,要求和总统先生喝“纯的”。

前文已经介绍过尼克松总统是什么人——外表谦逊,内心极富政治权谋。尼克松没有计较苏联客人的直爽,端起纯威士忌就和勃列日涅夫喝起来。几杯过后,尼克松稳如泰山,很有风度地听勃列日涅夫的酒后絮叨。他不知道,已经喝醉的勃列日涅夫说的是自己上台以来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斗争内幕。

第二天酒醒后,勃列日涅夫召见多勃雷宁,“昨晚上我是不是酒后话特别多?”多勃雷宁答道:“没关系,我只翻译了能让总统听见的话。”



撇开外交礼仪不说,勃列日涅夫在敌人的“巢穴”都敢放开来喝,可想而知,他在国内该喝多少?

爱喝酒不算什么,勃列日涅夫还爱抽烟。七十年代中期,医生们劝他戒烟,他明确表示做不到。好在医生们坚持原则,也好在总书记平易近人,双方达成妥协,由厂家为他制作特制烟盒。这种烟盒人打不开,但是会每隔一小时自动弹出一根烟来。这就是医生给他设定的烟量。不过,勃列日涅夫还是会随身带烟,直到七十年代末期身体彻底恶化后才戒烟。

烟酒说完了,该说勃列日涅夫另外两个极富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兴趣爱好了,一项是飙车,另一项是打猎。



还以1973年勃列日涅夫访美期间的轶事为例。当时,美国政府送给他一辆“林肯大陆”轿车。勃列日涅夫兴奋之下,马上试车,拉着尼克松作陪。这一次,又是倒霉的多勃雷宁被叫上车当翻译。

深知总书记习惯的多勃雷宁小心翼翼地提醒勃列日涅夫注意新车的特点,勃列日涅夫一上来就猛踩离合器,汽车“轰”的一声猛蹿出去,车轮下是一条窄路,而且弯弯曲曲。勃列日涅夫驾车飞驰,不远处是一个很陡的斜坡,坡顶上竖着块牌子,写着“慢行,前有险弯”。

不懂英文的勃列日涅夫仍以80多公里的时速冲下斜坡,惊得尼克松不断地说“慢点开,慢点开”。冲下坡后,勃列日涅夫不得不急踩刹车。试车完毕,勃列日涅夫说这辆车走得真稳。尼克松的回答也不失统帅的幽默风度:“你开得真不错。”


勃列日涅夫下车后与尼克松握手


再一次撇开外交礼仪不说,勃列日涅夫在敌人的“巢穴”都敢如此飙车,可想而知,他在国内该会怎么飙车?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群起效仿,那将是个什么场面?多少民众会受影响?

勃列日涅夫有了这么多轰轰烈烈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身体能好到哪去?

勃列日涅夫早在哈萨克担任第一书记时,就被诊断出有心脏病,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苏共中央与捷共中央谈判,勃列日涅夫与杜布切克等人发生争吵,引发心肌梗塞;1973年,勃列日涅夫的中央神经系统发生重大恶化;1974年11月,勃列日涅夫在海参崴会见福特总统时,出现“中风”病症;同年12月,勃列日涅夫主持苏共中央全会,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波德戈尔内和谢列平在那次会议上攻击他的内外政策,再一次把他气的心脏病发作。1975年1月,勃列日涅夫再次“中风”,随后又被诊断出心肌梗塞。

在1975年1月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年纪最轻的是谢列平、谢尔比茨基和主管农业的库拉科夫。三人都是1918年出生,时年57岁。而其他人大多数与勃列日涅夫年纪(1906年出生)相仿,如果培养接班人肯定要在这三人之中选。

谢列平无疑是资历最老的,但也是最没可能的。大家跟着勃列日涅夫干了那么多坑他的事情,都担心他以后会报复。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斗争造诣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反对派接班。1975年4月,谢列平再次被大家坑了,被免去政治局委员。


谢尔比茨基(前排左三)


库拉科夫身体不好,在高层内部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自然排除在外。开始时,大家看好谢尔比茨基。毕竟,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从来都是领袖的强势候选人,赫鲁晓夫是这样,波德戈尔内也是这样。况且,谢尔比茨基是正宗的第聂伯帮,干部履历和领袖相似,在高层很受勃列日涅夫和基里连科的青睐。甚至,连当时远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任第一书记的戈尔巴乔夫都听说过,勃列日涅夫希望谢尔比茨基接班。

不过,意外随时可能发生。1975年12月,谢尔比茨基跟随勃列日涅夫出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他本人的回忆,期间他曾对勃列日涅夫说:“您的年岁大了,精力不够了,看来该是考虑安度晚年的时候了。”勃列日涅夫听后生气地说:“你说什么,沃洛佳(谢尔比茨基的名字弗拉基米尔的昵称)。没有想到你会说这话……”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自此之后,谢尔比茨基再也没敢涉及这一话题。

所以说,年轻同志千万不要仗着和领导关系近,就乱讲话,就“辜负”领导有如父兄的包容和关爱。谢尔比茨基就是因为这方面缺了分寸感,逐渐被排除出接班人范围。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说,既然现成的接班人不合适,就只好另觅新同志了。1976年,苏共召开二十五大,53岁的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罗曼诺夫当选政治局委员。

罗曼诺夫全名格里戈里·瓦西里耶维奇·罗曼诺夫。1923年出生,18岁加入红军,参加卫国战争,1944年入党,1946年退伍,进入苏联造船工业部工作,195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函授)。此后,罗曼诺夫从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工厂党委书记干起,先后任苏共列宁格勒市基洛夫区委书记、第一书记、苏共列宁格勒市委书记、苏共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并于1963年任苏共列宁格勒州委第二书记。


罗曼诺夫青年照片


勃列日涅夫欣赏罗曼诺夫,与他后来的“积极表现”有关。

1967年,勃列日涅夫为了削弱谢列平,先是解除了谢米恰斯内的克格勃主席职务。随后又把目光投向列宁格勒,枪口瞄准谢列平的另一个小伙伴、时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的托尔斯基科夫。勃列日涅夫不允许国内第二大城市由谢列平的人掌管。1967年7月21日,《真理报》发表两篇文章批评列宁格勒党组织的工作。不久,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免去托尔斯基科夫的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职务,派他去北京担任驻华大使。

1967年是什么年份?那时候还是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三驾马车”时期,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力优势。无论是谁,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的人安排到关键的位置上去。所以,中央的大佬们只能按常理出牌,安排第二书记接替,由年轻且与党内各派没有瓜葛的州委第二书记罗曼诺夫同志继任第一书记。

列宁格勒在苏联是和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大都市,无论谁当上第一书记都是政治局委员们拉拢的对象。这时候,罗曼诺夫就遇到了葛罗米柯和安德罗波夫都遇过的问题,也就是站队的问题。他没有葛罗米柯那种深宫宦海的沉浮经历,也没有安德罗波夫那种心静如水的高深城府。他只是立足列宁格勒的工业基础和大都市的特殊地位,一面积极发展当地的重工业,一面落实新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前排:柯西金(左二)、基里连科(左三)、吉洪诺夫(左四)、乌斯季诺夫(右四)、罗曼诺夫(右三)


罗曼诺夫可谓干出了风格,也干出了水平。罗曼诺夫在前者干得好,让重视重工业的勃列日涅夫很高兴;后者干得好,使罗曼诺夫赢得了柯西金的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曼诺夫可谓再度掀起了“列宁格勒派”的旋风。

偏偏罗曼诺夫两者都干得好,克里姆林宫的大领导们自然对这位年轻同志刮目相看。他们普遍认为,罗曼诺夫比同年当上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格里申干得好。同一时期,列宁格勒的发展远远胜于格里申领导下的莫斯科。

罗曼诺夫凭借有目共睹的政绩,在1973年4月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又在1976年3月当选政治局委员。风头正盛的罗曼诺夫,甚至一度威胁到比他早三年当上政治局委员的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的那副知识分子眼镜掩饰着一双鹰的眼睛。罗曼诺夫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后不久,一则传言进入莫斯科的街头巷议:罗曼诺夫为女儿举办婚礼时,动用了收藏在列宁格勒埃尔米塔施博物馆的沙皇家庭餐具,而婚礼的客人偏偏又打碎了其中一件。这件事很快从列宁格勒传到莫斯科,在街头巷议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罗曼诺夫的官声口碑急转直下。

埃尔米塔施博物馆


到底是谁让列宁格勒的高官家庭内幕丑闻传到莫斯科?这个问题很值得玩味,联想到苏联说话最胆大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都能被安德罗波夫的克格勃镇压下去,“有关部门”居然能让这样一则外地高级领导干部的传言流向首都基层老百姓,东窗事发的关节点似乎昭然若揭了?

不过,至今为止,这件事尚无明确的证据指向安德罗波夫。直到1977年,安德罗波夫始终小心翼翼,回避在人事问题上发言。到了1978年,主管农业的政治局委员库拉科夫病逝,安德罗波夫才给中央推荐了一位老乡。那位老乡很年轻,是库拉科夫的老部下,名叫戈尔巴乔夫。

1977年至1978年,勃列日涅夫的主要工作还是推动苏美谈判,有了基里连科、乌斯季诺夫和罗曼诺夫等人把国防工业推上一个新台阶,又有资深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天才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的辅佐,还有一流情报领袖安德罗波夫的杰出对外谍战工作,他愈加充满信心,要在谈判桌上完成他伟大的和平事业。

谁曾想,关键时候又有人给他掉链子了。这个人就是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舍甫琴科(或译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谢夫钦柯),他掉的不是一般的链子,而是以苏联外交部副部级官员身份叛逃美国。

编辑于 2024-06-02 06:59・IP 属地江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