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8月5日星期一

李政道:《束星北档案》序言(附该书简介)

  李政道 又可多马 2024年08月05日 


【按语】昨晚惊悉李政道先生逝世,想起多年前我在作家社编辑出版《束星北档案》时,请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为该书写序的往事,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我的老领导童部长留言,希望将李政道序言发朋友圈分享。时隔20年,李政道序言的原件文档已找不到了,但我还是遵嘱找出仅存的一本样书,将该书封面和李政道序言拍下照片,发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字小,看着可能会累,请朋友们见谅!此书现已难觅,但历史不会忘记他!

                                    ——袁敏



束星北先生



《束星北档案》序言


李政道


1972年10月17日,是我1946年去美国后第一次回国,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我。周恩来总理希望我能为解决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如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来讲学等等。我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那时我不知道束星北老师在哪里,在做什么,我很想能见他一面,可是最终未能如愿。


1943年的暑假,我在贵阳参加了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考上了浙江大学的化工系,在浙大开学前一个月左右,我从贵阳到湄潭,由友人束慰曾介绍,拜访了他的叔父,浙大物理系教授束星北先生。很快,我也认识了另一位浙大物理系的教授王淦昌先生。在抗战时期,浙大物理系的实验室,有好几位教授的办公室和期刊书籍阅览室等都设在湄潭的双修寺。那年8月大部分时间,我常在双修寺。束老师和王老师都很平易近人,他们谈话时,我也常在旁边听。当时我仅16岁,对工科和理科的认识很不清楚,慢慢地和束星北、王淦昌二位物理教授接触多了,使我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束星北档案》,作家出版社


我浙江大学的一年级是在贵州永兴上的,离湄潭约三十里。1943年当我去永兴上学的时候就决定由化工系转为物理系。因为物理系的学生很少,那一年物理系的课程就并在化工系上。所以事实上,我在浙大一年级上的是化工系的课,惟一的不同,是每一或两星期束星北教授就会从湄潭专程到永兴来一天,和物理系的同学讨论,因为这讨论是自由的,不在日常的课程中。每次束老师来永兴,我都是惟一的学生,而我们讨论的问题也是没有规定的。在这样一对一师生密切教学的关系下,束老师帮助我建立了我对整体物理的认识、了解和自信,使我一生受益。 


1944年暑期,因为我母亲从上海移居重庆。我去看她,在回贵州的山路上。我搭的卡车夫事,我和车一起翻入山沟,卡车全部翻身,而又压在我身上。我背部受伤,好几个月不能行走。这年秋,束老师被聘去了重庆。 


1944年底,日军经两广侵入贵州,人心惶惶,浙大无形中停顿。恰好束老师有专车来湄潭接家属,我亦随了束老师一起去了重庆。很快地,我就准备转学。1945年去昆明,转入西南联大。


在重庆和束老师告别时,他送了我一本Jeans写的《电磁学》名著。是他当年在英国苏格兰Eddingburh大学,随Darwin教授做研究时用的(束老师的导师Darwin是进化论创立者的孙子)。Jeans的书中有很多剑桥大学会考的考题,不很简单。我在重庆养病等待转昆明的时间,就以束老师送我的书为伴,还手写了一册《Jeans电磁学习题全解》,到联大后,托陆祖荫同学送给物理系同仁们。


1944年,和束老师分手后,很遗憾就再没有机会和他相见。1946年我到美国后,又完全和束老师失去了联系。过了几十年后,才陆续知道些他的情况。束老师后半生的遭遇,让我心里很难过。科学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追求的目标是真理和真理的普遍性。束老师为了追求真理,争取科学研究和教育年轻人的机会,竟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回忆起来当年在湄潭和永兴与束老师相处的日子,想起他非凡的科学气质和为人品格,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觉。我一生最重要的机遇,是在很年轻时能极幸运地遇到三位重要的老师,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束星北老师的启蒙,吴大猷老师的教育及栽培,和费米老师的正规专业锻炼,都直接地影响和造成我以后的工作和成果。我的一生和他们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我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就是来自来星北老师。


谨以此文向束老师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2004年三九隆冬


转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