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7月25日星期四

顧爾德:習近平如何決定三中全會的《決定》?

思想坦克 2024 年 7 月 25 日


推宕了大半年的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於7月18日落幕,除了確認習近平之前清洗火箭軍的人事處分,以及前外長秦剛沒被開除黨籍只免去中委職務外,大家關注的焦點是三中全會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起草的《決定》──到底三中「決定」了什麼?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者提供


《決定》只見「管得住」,不聞「放得活」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崩壞,一般預料三中《決定》會對經濟政策提出新的指引方向,而會議結束當天最先發布的公報中,「放得活又管得住」這七字箴言讓不少人大做文章。結果兩天後兩萬多字的《決定》公布,卻只看到「管得住」,沒看到「放得活」;讓人得到一個結論:習近平只以「深化改革」之名讓政權「穩得住」。

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路線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之後幾乎每一屆的三中全會都有重要政策決定出台。這是因為每屆新的黨代會閉幕就隨時召開一中全會,黨先換屆後隔年春天全國人大和政協換屆、新行政部門跟著組成,所以在人大政協舉行前,中共會召開二中全會來確定人事。等到政府領導班子全部確定、運作漸漸上軌道後,當年秋天黨召開三中全會來討論之後幾年政策大方向──改革開放之後經濟議題當然成了重點。這也讓「三中全會」成為觀察中國政經發展的窗口,三中全會發表的《決定》就具有政策指標意義。

習近平自己在三中全會上有關《決定》的說明中,開宗明義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決定》本文則說:「總體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實現到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顯成效的目標,……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十八大就是習近平掌權後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自己也把它當做中共發展史的分水嶺,甚至回顧中國發展就只從十八大開始談。十八大三中全會也是習近平提出第一較詳盡的政策藍圖。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每一屆會議的《決定》都是習近平自己擔任起草組的組長,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名稱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九屆三中則是《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二十屆三中的《決定》全名則是《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讀者應該注意到了,習近平負責起草的三份文件都用了「深化改革」這四個字。這是企圖要用「深化」來區別鄧小平以降的「改革」,或者說用「深化」來矯正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一向眼中只有毛澤東的習近平,幾乎讓自己與鄧平起平坐,在本屆三中的《決定》中就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

到底習近平如何「深化」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

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讓外界倍感興奮,認為習近平將放手讓市場機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但大家忽略了《決定》中出現的另一段話:「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頂層設計」最早出現在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中,強調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這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設計者劉鶴的主張。2010年時任中財辦副主任的劉鶴受訪指出:「中國改革三十多年,現在到了一個新階段。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過去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和面臨各種各樣新的重大改革議題條件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經濟、社會、政治體制改革穩步協調推進,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一個頂層設計,包括主要目標及先後順序……。」

「頂層設計」就是政治凌駕一切

之後劉鶴成了習進平首席財經幕僚,「頂層設計」──也就是由上而下的規範指導──成了習近平重要理念。2012年習近平仿效鄧小平「南巡」,發表講話稱:「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之後,這四個字也成了政治凌駕市場的說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習近平也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了上而下直接推展「頂層設計」的機制。

2018年十九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強調通過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事實上,卻是從黨政分離回歸到改革開放前的黨政合一。國務院權力被削減,黨的權力提高,而習近平本人則透過各種小組長掌握政策決定權。

到了今年的二十大三中全會的《決定》,全部共十五個大項,又分成六十個小項。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比之前兩次《決定》更空泛。內容四平八穩、政治優先,國家安全上位;「安全」出現41次,「國家安全」出現13次。習近平在關於《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決定稿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出構建聯動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

《決定》中也出現了習近平近來大力推動的「新質生產力」:「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習近平為什麼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因為外銷導向的經濟發展型態已走到盡頭,而國內市場需求又不足,讓中國經濟近十年來停滯不前。習近平想藉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讓為中國經濟注入新能量。

中共的官僚威權政體油然升起

而習近平用的手段依然還是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黨國主導經濟資源的分配,和哪些部門、團體或個人合作,誰能獲利,都決定於習近平的意志。台大政治系學者陶儀芬在2021年發表的論文就把中國這種「頂層設計」、強化政治集權的經濟發展模式類比於拉美威權政體──一九七○年代拉美國家在進口替代遇到困境後,政治領袖以國家力量深化進口替代,形成了所謂官僚威權政體(BA Regime)。

對一個威權統治者而言,政權穩定是優先於經濟體制改革,這也是習近平在三中全會前要先完成對火箭軍的清洗,要在會議前夕刻意於延安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並重覆強調「政治」的重要。當然,經濟表現也影響著政權穩定,但這不代表獨裁者得進行結構性的經濟改革,如果市場化有害於權力的集中,那麼習近平不會去推動的。

目前對習近平最重要的經濟「維穩」工作是:讓地方政府不破產,讓民眾生活水準還能維持現況、溫飽無虞,然後再以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圍結人民。深化改革與民族復興只是集權的藉口,正如剛出爐的二十大三中《決定》的結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作者本名郭宏治,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SUNY-Binghamton 社會學碩士,台大經濟系學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