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4月1日星期一

專訪|羅奇談訪京被禁止議論香港

 RFA 20240401


自由亚洲電臺記者:江穎(美國華盛頓)-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專訪,談論他對中港政治及經濟的看法。本台將會一連兩日播出羅奇的專訪片段。在今日播出的內容,羅奇談及上周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言論受到審查,不獲准就香港問題發表意見,他又批評其他香港與會者,沒有向北京如實反映香港的情況。

曾是中國經濟「大好友」的經濟學家羅奇,在3月下旬以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身份,獲邀出席3月24至25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該論壇由前總理朱鎔基在廿多年前發起,旨在提供一個的平台,讓中央的財金官員與國內外的有識之士,真誠地討論中國經濟問題。自從2000年起,羅奇已經連續24年參與該高規格的經濟論壇,他是參與時間最長的外國代表之一。

京官禁止公開演講提香港問題

羅奇獲邀在今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表講話,曾經希望在演講中表達對香港未來的擔憂,但最後被勸止。他批評,今屆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比歷屆更多制肘,無論在活動舉行之前、期間和之後,主辦方都明確表示他們不想公開聽到尖銳的問題,只希望著眼於「對中國有建設性的看法」。

羅奇:「我寫過幾篇文章,對香港的未來表示嚴重關切。這觸及北京的一些敏感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要求我不要在中國發展論壇上談論這個問題。」

羅奇在2月份時,兩度投稿英國《金融時報》,直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9年推出的《逃犯條例》成為香港經濟由盛轉弱的轉捩點,從此之後香港的優勢一去不返;他的另一篇文章感嘆現已很難再「重造一個大家以前心愛的香港」。

與史美侖辯論23條對香港影響

羅奇在會議舉行期間,於另一個場合與相識20多年、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討論中國金融市場政策。 羅奇在與史美倫的對談中提出了三個論點。第一點是經濟,提及香港與中國的經濟聯繫緊密 ,達到相互依存的程度。第二點是擔憂中美政治衝突對香港貿易造成不利的影響。第三點是香港自治權,擔心特別是23條通過後,該法例對港府管治上的影響。

羅奇回憶:「我說這三點確實會在未來幾年給香港帶來麻煩。史美倫同意我的三點中的兩點:與中國經濟的聯繫,以及中美衝突的不利影響,她不同意港府的自治權受到北京或香港本身的損害。」

沒有香港代表敢反映香港實況

羅奇指出, 他的論點是基於經濟,而非政治考慮,幾乎沒有人反對他的核心論點。他直言,香港學術界及企業界代表在北京期間,沒有如實反映香港的情況。

香港代表有八人,代表學術界及企業界,包括: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查懋德、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盈科拓展站團創辦人李澤楷、香港中文大學前院長兼中國經濟學家劉遵義、被視為習近平「國師」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長鄭永年,以及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

羅奇:外資管理層都在討論香港營商的政治風險

羅奇指出,2019年的香港整個城市陷入政治狂熱,特別是最後幾個月情況非常不穩定,出現近乎無政府狀態,這顯然會促使北京為自身安全而做出回應,解決這個政治問題。他和許多身處香港的朋友普遍同情香港作為一個獨立、充滿活力、堅韌性強的經濟體。

羅奇認為,剛頒布的23條為政府提供了避免重蹈覆轍的機制。至於新法例是否適合解決香港的政治爭議、會否被過度執行,這些長期影響還需要歷史學家作定論,但他肯定立法已經為為「一國兩制」規定下政治和政策自主蒙上陰影。他擔心中美衝突的背景,再加上23條,會加劇外國人才外流。

羅奇透露,國際證券公司特別擔心亞太區的業績大幅下降,管理層都在討論香港營商的政治風險,而且擔心華府制裁行動帶來的影響,因為一旦個別北京及港府官員受制裁,外國企業無法與受制裁人員繼續接觸,不然便會違反美國法律。

自從2020年開始,華府宣布了三輪制裁行動,總共制裁18名北京及港府官員,包括:現任特首李家超、現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現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現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上周五 (3月29日)又宣布有意對更多的港府官員實施入境限制。 「三司十一局」中大量港府主要官員受到美國限制外訪或與外國人交流,將會影響港府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羅奇: 在朱鎔基年代能自由公開討論問題

羅奇的敢言招致了建制派的猛烈批評,特別是在他發表「香港玩完」論之後,前特首梁振英和行政會議葉劉淑儀先後高調地駁斥羅奇的言論。激怒港府官員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但羅奇表示自己仍然會繼續敢言,發表他覺得對香港、對中國有益的言論。

羅奇表示自己熱愛香港,雖然自己在港工作只有短短六年時間,但每次飛機降落在啟德機場的情景,行經中環交易廣場感到這個城市充滿活力的個性,香港社會對外國人的包容性,這些經歷仍然歷歷在目。

羅奇表示搬離香港後,曾經多次回港探訪,單單2023年便已經去香港三次,被問到23條通過後會否擔心再到不了香港,羅奇沉默了一頓才回答。

羅奇說:「如果建設性的批評引起政客和商人的不舒服反應,他們需要審視自己。如果他們不希望我回到他們的國家、城市或經濟體,因為我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我將繼續寫文章、演講、與自由亞洲電台等平台交談,努力說出真相。辯論比個人壓力重要。回到我早期在中國的時候,第一次出席中國發展論壇,那是2001年的第二屆會議,當時我參與了朱鎔基總理想聽的辯論,我們公開辯論,我呼籲中國和香港現任領導人也這樣做。討論辯論的議題,而不是根據個人政治目去討論。」

剛舉行的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出席人數超過200人,中外代表名單包括:國家領導人、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大孖沙」(意指投資大戶)、金融界及學術界名人聚集一堂,參與不同的半私人和閉門討論。代表團中約二十人之後受邀,與習近平在上周三(27日)進行約90分鐘閉門會面。會面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共同舉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