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4月9日星期二

魏承思:红二代陈氏兄弟

魏承思 2014-02-25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4期


右起:陈申申、陈乐波


前些时候,陈小鲁提出"红二代"要和"官二代"划清界限,引起一场争论。在我看来,两者确有区别。"红二代"是指当年建立红色江山那一代人的后代,"官二代"则是"文革"后沿不同途径当上大大小小官员的后代。两者有重迭,但不等同。陈乐波和陈申申兄弟就是"红二代"的翘楚。

陈氏兄弟的父亲陈同生是1924年加入共产党的中共元老。曾参加广州起义,此后辗转湖北、四川、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抗战时担任新四军一纵政治部副主任,是电影《东进序曲》新四军敌工部长黄秉光的原型。

解放战争中担任第3野战军联络部部长,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生命的最后几天,在囚室里以颤抖的笔触写下一副字字千钧的对联——"个人生命固可毁;革命气节不能侮。"老一辈的上海人提起这位统战部长都说他是一位人情练达、率直诚恳、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人。

陈氏兄弟皆有乃父之遗风。"文革"刚结束,乐波和申申就在上海闹市区贴出大字报,批判"文革",在当时引起轰动。

1985年夏天,我和黄安国一起去北京出差。当时担任一家报社驻京办主任的陈乐波到我们下榻的酒店来找安国。他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谈吐风雅。这是我和乐波的第一次见面。从那时起,初识的印象一直没有改变过。

乐波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当记者前曾留校任教。他是报社的主将之一,从北京调回编辑部后长期担任要闻部主任,利用家族的广泛人脉,经常为报社获取高层重要内部信息。

不久我又因乐波的缘故认识了申申。兄弟俩长得不像,申申看上去比较瘦弱,说话风趣机智,更多地遗传了父亲才思敏捷的一面。

申申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后来又考取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社科院做研究。80年代,他是很活跃的青年经济学家,是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主角之一。

陈氏兄弟为人都很真诚热心,特别有亲和力,因此我和他俩很快成为好友。相识相交近三十年,从来没见过他们说一句假话、违心话,也从来没见过他们为私事和别人面红耳赤地争吵。

90年代以后,陈乐波长期以担任董事为职业,在几十家公司从事过十来个行业的工作,致力于亏损企业的改造和不良资产的处置。他做董事也和以前做记者一样一丝不苟,决不为利益而出卖原则。

前两年,我们一起度假。他告诉我,曾有一位老友邀请他担任独立董事,说是只要在董事会表决时跟着举手就行,可以有一笔丰厚的董事袍金。乐波回答:你要我担任董事就必须按制度办事,你们这些新董事也要先接受培训。那位老友听了就轻轻踢了他屁股一脚,再也没有下文。

2002年以后,乐波一方面投身信托业,以金融策划为谋生手段;另一方面以独立学者的身份,研究中国金融制度改革。

我回上海时偶尔会约他一起吃饭聊天。他一谈及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看法就滔滔不绝,尽管有时也会对潜在的问题流露出忧虑,但以身报国的拳拳之心始终不渝。

1991年,我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陈申申也在洛杉矶。见面时才知道他在美国的境遇十分艰辛。他曾在纽约打过餐馆工和装修工,到洛杉矶后才找到一家朋友的贸易公司任职,做过销售员、仓库管理员和会计。他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决不拿一毛不干净的钱。

他后来在文章中写道:"以改革为诉求的知识分子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才能成为社会的良心。独立的思考,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为了做到这一点,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当年的荣耀跌落到如今的平凡,申申始终保持着乐观。那时候,我们常见面聊天,他总是向我传授各种养生之道。他说过的一句话,对我的人生影响至大至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活在社会舞台的中心。"

近年来,也许是在美国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申申的思想又重新活跃起来。在申申身上,你看到的是充满理性精神、富有历史责任感的"红二代"。

前年夏天,我和申申等友人相约搭邮轮去阿拉斯加旅行。在邮轮上度过的七天七夜里,经常能听到申申慷慨激昂地阐述对改革和国家前途的看法。我仿佛看到那个充满政治激情的陈申申又回来了。

1 条评论:

  1. 陳氏父子跟錯了黨,代價不可謂不大,幾代人也難以挽回。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