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

杜耀明:台灣人要選的是總統,不是親善大使

杜耀明 RFA 20240111


三位台灣總統候選人對兩岸關係的主張各有不同,但誰當選也好,在形格勢禁下,大方向都離不開不統不獨的格局,真正值得討論的,是哪些方法才能有效維護台灣的現狀。

北京一向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不論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台灣總是屬於中國的。根據這種論述,誰主宰中國,也就主宰台灣了。在中共來說,北京既然主宰中國,理所當然擁有台灣的主權,台北若果宣布脫離中國獨立,北京便會以武力收復失地。在此政治紅線下,台灣不能獨立建國,否則會惹來戰禍。

但台灣的民主體制開張接近三十年,政權屬於人民不屬於執政者,兩岸政策必須建基於民意支持。去年十一月底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維持現狀者高達92%,其中44.3%更主張永遠維持原狀,而維持現狀再走向獨立者有35.8%,維持現狀再走向統一者只有11.5%,反觀贊成立即統一者不到1%( 0.7% )。換言之,兩岸統一沒有市場,連同慢慢統一的支持者計算在內,也只有八份一人口,因此候選人主張兩岸統一等於政治自殺。

在武力侵台、台灣民意兩重壓力之下,三位總統候選人只能從有限空間內替台灣定位。如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雖然贊成「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仍堅持中國是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同時反對「一國兩制」,並主張以軍事實力阻嚇侵略者。再如民眾黨柯文哲,雖然表示「兩岸一家親」,強調以對話緩和緊張關係,但也認同軍備的需要,因此他贊成美日韓三國與台灣定期會議,檢討大陸對台的安全威脅及防衛對策。

三人政治論點不同,但主調都是不統不獨。儘管兩名在野黨候選人都注重加強兩岸交往,但對兩岸統一,其實與執政民進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沒有分別,就是絕口不提統一,以免選民誤會,而在獨立問題上,賴清德也表明台灣不會宣布獨立,因為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所以沒有需要多此一舉。

不過,台灣能否保持現狀,不僅取決於台灣人的政治願景,更涉及有多少實力,其中蔡英文政府加強台灣對大陸抵抗力的四大方面,能否繼續下去,更是一大關鍵。目前除了賴清德表明會繼續蔡英文路線,其他兩人都有所保留。首先是加強國防軍備,如增加軍事預算、增購武器、延長兵役期等,以至發展不對稱戰爭能力。原則上,三位候選人都贊成提高軍事阻嚇力量以防侵略,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對有關撥款有所保留,因為他們認為加強軍備和軍事訓練會惹起大陸的疑慮,倒不如用政治方法改善兩岸關係,但台灣若欠缺軍事實力,單憑政治和談有用嗎?更何況,這樣說豈不是說,侯友宜所講的軍事阻嚇作用只是空談?

其次是全面靠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民主國家陣營,通過合作和結盟,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及支持。兩位在野候選人雖然同意與一些國家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但對於台灣的國際謀略及結盟計劃欠缺看法,是否相信只要得到大陸信任,改善兩岸關係,便可以放棄爭取民主陣營的支持?

第三是經濟及貿易伙伴多元化,擴闊台灣與世界各地的經濟關係,降低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也可降低風險。不過,在野候選人都主張與大陸改善關係,甚至再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促進兩岸經濟關係。但再次提高兩地經濟融合的同時,又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導致過分倚賴大陸,受到大陸經濟不景所拖累,並且提防大陸以經濟利益為武器,脅迫台灣作出政治讓步?

第四是提出台灣政權及自主運作的正當性論述,謀求與北京的關係對等。目前台北基於事實的陳述,即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是民主憲政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從而在此前提下確立兩岸不分高低的平等關係。換言之,兩岸關係絕非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不過,侯友宜堅稱會捍衛中華民國,卻不要求北京面對台灣的憲政現實,反指賴清德是台獨份子。柯文哲提出以「五個互相」(認識、了解、尊重、合作、諒解)與大陸對等交往,但不提中華民國政府是有代表性的合法政權,又如何確保得到北京的尊重?

不錯,台灣從政者沒義務緊跟蔡英文路線,但卻有責任認真探討她每一步的得失,謀求善法,以帶領台灣走向真正的和平,而不是左閃右避,畢竟台灣人要選的是總統,不是親善大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