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月22日星期一

趙君朔 | 2024關鍵時刻:天下大亂、拜登有難

2024 年 1 月 22 日


正當加薩走廊的衛生部公布以巴戰爭開打剛過100天不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5000人時,《華盛頓郵報》於1月21日率先揭露,在無法遏止對紅海航道的攻擊後,拜登政府正計畫對葉門的Houthis叛軍發動持續性的軍事行動。而四天前,拜登總統和國會兩院的兩黨領袖、撥款、軍事、外交、情報委員會的正副主席進行了11小時的馬拉松會談,目的在打破對烏軍援撥款被美國邊境政策改革卡住的僵局,會談之後雖然民主黨的兩院領袖認為有所進展,但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還是可能因為想要更嚴格限制非法移民措施而擋下本年度大選前最後一次對烏克蘭軍援的撥款法案。

雖然拜登政府目前對中東情勢的政策目標是協助以色列在加薩走廊清剿哈瑪斯軍政高層之餘,不要讓戰火持續擴大到周邊地區,但是很明顯的發展並不如拜登政府所願,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內,以色列對黎巴嫩、伊拉克和敘利亞發動了四波暗殺式攻擊。

中東戰火不斷擴大

先是在12月底一個伊朗革命衛隊的指揮官疑似在大馬士革被以色列的空襲所殺。一周後,哈瑪斯的一位高層官員Saleh al-Arouri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部真主黨地盤被空襲身亡。1月20日另一場發生在大馬士革火箭攻擊殺害了四位革命衛隊的成員,包括Hojatallah Omidvar─伊朗革命衛隊負責海外行動的聖城旅(Quds Force)在敘利亞的情報負責人。在1月4日還有一個攻擊美軍的團體Harakat al-Nujaba的領導人Mushtaq al-Jawhari在該組織的巴格達總部被無人機殺害。

而同樣在1月20日,伊拉克西部的Al Asad基地遭到了多枚彈道飛彈和火箭的攻擊,雖然愛國者防空飛彈攔截了大部分的攻擊,但有些還是集中目標,造成數目還無法確認的美國人和伊拉克人傷亡,這是以巴戰爭以來伊拉克和敘利亞民兵對當地美軍進行了大約140次火箭或是無人機攻擊中最嚴重的一次。

另一方面,四年前被川普政府暗殺的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Qassem Soleimani的陵墓附近連續發生兩起爆炸案,造成約百人死亡。事後恐怖主義團體Isis-K出現宣稱是其所為。為了進行報復,伊朗對據稱是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團體和伊拉克的庫德族自治區的一名疑似以色列間諜進行飛彈攻擊。

在紅海則是有第三個戰況不斷升高的戰場,為了逼迫以色列停止對加薩巴勒斯坦人的「種族屠殺」,從以巴戰爭開打以來,葉門的叛軍Houthis已經對航行在紅海的船隻進行了將近30次的飛彈或是無人機攻擊,嚴重影響了公海航行的安全與國際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美國為了試圖讓Houthis停止攻擊,最近兩周已經對葉門發動了5輪空襲,想摧毀Houthis叛軍的彈藥庫和飛彈發射基地。

但前幾輪的美軍空襲一結束,隔日Houthis叛軍往往馬上再度對紅海上的船隻發動攻擊,換言之,美軍的反擊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以說讓Houthis 更加大膽的回擊。因為Houthis叛軍敢於和美軍在紅海你來我往,讓該組織在中東世界和葉門內部的聲望大為提升,法國重要媒體《世界報》週日也出了對該組織一路發展歷程的長篇專題報導,標題就是「Houthis已成為中東世界不可忽視的玩家」。此外《華爾街日報》引述了伊朗裔的中東事務權威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Vali Nasr的看法,認為美國正在走上與葉門國土開戰之路。

以伊朗為首的「中東抵抗軸心」分進合擊,讓以、美疲於奔命

其實Vali Nasr和他院內的同事,另一位專精於中東事務的人類學家同事Narges Bajoghli在1月17日也剛在《外交事務》雙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探討目前戰況的長文,他們認為目前在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的民兵組織和背後擔任提供資金、武器和技術指導的伊朗是有志一同地又分進合擊的在對抗以色列/美國對中東的殖民,各方在短期內的兩重目標是要逼迫以色列在加薩停火,並防止以色列將戰火擴大到黎巴嫩。

而各地伊朗扶植的民兵和軍事組織之所以紛紛加入戰局,這篇文章還對事態一開始的發展提出了一種非常獨特的詮釋:從去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前哈瑪斯、真主黨、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伊朗革命衛隊、Houthis和伊拉克民兵組織高層頻頻在貝魯特開會,表示他們可能已經知道這場突襲正在準備中,但沒想到哈瑪斯的戰果如此出人意料的豐碩,造成比預期更為巨大的傷亡,逼得以色列不得不採取近乎瘋狂地大舉反擊,讓所有這些隸屬伊朗打造的「中東抵抗軸心」的各個成員必須群起幫忙對抗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

這種觀點對照目前的戰事發展狀況是頗有說服力的,的確根據《華盛頓郵報》一篇1月19日出刊的報導,黎巴嫩真主黨一方面在開戰後持續對以色列進行火箭攻擊,一方面也正在和以色列進行延宕已久的邊境劃界談判,以色列希望在黎巴嫩邊境建立所有黎巴嫩民兵不能進入的緩衝區以維護以色列安全,但是目前談判的進展並不順利,以色列已經明白表示如果外交手段無法解決長期的爭議,以色列只能選擇用戰爭的方式來達到目標,美國之前已經成功勸阻過以色列不要同時對黎巴嫩開戰,這次是否還能拉住以色列按照現在的戰況讓人很難樂觀。

以色列和美國矛盾不斷升溫

當然最根本的是拜登政府非常希望以色列在達到重創哈瑪斯的力量後就停手,並試圖重新恢復以兩國方案談判巴勒斯坦問題的路徑,但對一心想靠強力戰爭手段恢復自己跌落谷底聲望和政治前途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則明白加以拒斥,雙方這種目標上的嚴重分歧讓某些民主黨的重量級參議員如Elizabeth Warran都在考慮要提議對以色列的軍援加上一定的附加條件,以防給以色列一張空白支票,讓加薩的人道危機不停惡化,全世界各地,特別是南方國家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反感直線上升。

只是這不是拜登面臨的唯一一場外交危機,在俄烏戰爭戰場上烏克蘭去年很晚發動的反攻行動幾乎沒有進展,現在能否在美國本年度的軍援還在未知數之下,守住冬天過後換俄羅斯發動的新一波攻擊讓人擔憂。《金融時報》在1月19日出刊的專題報導中訪問了一位在南部克爾松戰區的士兵,他直接承認目前戰況很淒慘,至於被問到烏克蘭能否在南方戰區長期堅守,這位士兵也直接了當地說這當然不可能。

烏克蘭的三軍統帥澤倫斯基對此一樣心知肚明,所以他在去年12月宣布戰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確定他的部隊無法收復南部戰區的大部分失土之後,他下令在1000公里長的兩軍對峙前線的關鍵區域建立新的要塞,表示烏軍又從攻勢退回守勢。在西方官員看來,這是一種「積極防守」的策略─守住目前的防線,但伺機找出對方防線的弱點配上空襲的有限反攻-希望能撐到2025年進行另一波反攻。

但這個新戰略要能成功的最大關鍵還是在華盛頓。而且即使共和黨眾議員最後逼迫拜登在移民政策上大幅讓步換到了國會兩院都放行軍援,烏克蘭今年拿到的武器、彈藥的等級還是不太可能大幅提升讓烏克蘭重新在戰場上獲得優勢。因此今年戰局最可能的發展,在俄羅斯也許在夏天發動另一波大規模的攻勢前還是僵持,但這樣的局面是有利於莫斯科的,普丁的盤算就是藉此耗盡西方的耐心來增加俄羅斯的優勢。

烏克蘭戰局陷泥濘

如果戰場的局面到了今年11月美國大選拜登無法順利連任,而由目前呼聲越來越高的川普重回白宮,一直把戰爭視為勞民傷財、缺乏效益,在他上一個任內也的確和前後任總統都不同,美國沒有參與任何一場戰爭,川普很可能會逼迫烏克蘭割地談和,以避免這場戰爭像個無底洞耗費美國的資源。

如果這個劇本一旦發生,對台灣則是喜憂參半,烏克蘭若是被迫讓出可觀領土,那中共可能會由此推論只要先下手為強讓美國反應不及,並讓武裝衝突拖長,便有機會靠談判鞏固動武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從川普在愛荷華和新罕布什麼的初選造勢上,還是經常提到中共在經濟上對美國的威脅,對俄烏戰爭只是滿口說他能協調雙方停戰來看,他還是想把美國外交政策的焦點轉回對付中共,而且俄烏戰爭的曠日廢時讓美國對台軍售交貨嚴重落後的情況,從一年前被媒體注意到後,到目前還是沒有明顯改善。

若是不需要繼續扶持軍備上嚴重依賴西方的烏克蘭(這點和本身軍力頗強的以色列不同),新任美國政府才能真的把重心放回印太地區,處理拜登政府屢屢在拜習會後新聞稿中提到,但實際上毫無作為的中共各種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中共在南海對菲律賓變本加厲的壓迫,當然還有積極強化台灣的軍備與美台軍事的合作。

拜登政府蠟燭兩頭燒,影響年底選情

總之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兩大戰場上拜登政府都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在中東美國反制抵抗軸心群起對以色列、美軍或是船隻的一波波小規模攻擊都沒有收到明顯效果,但動作太大又怕引發全面戰爭,這對於進入選舉年的現任政府是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但太溫的反擊又會被看成軟弱。

在俄烏戰場上,拜登必須維持對烏克蘭的大力支援以防普丁得逞,釀成選前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失敗,但他越急切想撥款共和黨的政治人物就越堅持要先通過必要的邊境政策改革,而且真的做出妥協在黨內會引發一定程度的反彈,一樣影響到選情。

所以可以合理預期,只要這種事態繼續發展下去,拜登想要順利連任的前景是很不樂觀,面對下一任很高機會重新對中共採取對抗而非和解路線的共和黨政府,賴準總統團隊在檯面上謹守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路線之餘,此時應該先好好研究能趁此有利局勢,屆時要和美國做出什麼要求來全面強化台灣在經濟、科技、軍事甚至外交上的實力,在中共經濟一路下滑看不到轉機中讓自己變成一隻和美國更緊密合作,中共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印太豪豬。

作者有個雲霄飛車式的人生,曾很輕鬆的進了不太好進的美國學校博士班,以為自己會是華文社會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又因為一個烏龍,更「輕鬆」的被踢出來,開始闖盪亞洲江湖,到處求人下單,到目前為止的心得是「我32歲以前到底活了什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