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

林雨蒼:從政治宣傳的5D看中國介選操作

2023 年 12 月 18 日 

隨著台灣總統大選逐漸白熱化,中國的介選作為也越來越明顯。但是,中國究竟是如何介入台灣選舉的?歐洲安全分析師Ben Nimmo之前曾經在〈Anatomy of an Info-War: How Russia's Propaganda Machine Works, and How to Counter It〉一文中整理出俄羅斯對歐洲進行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四種戰術(4Ds of propaganda):Dismiss、Distort、Distract、Dismay,之後MisinfosecWG則加入了Divide。這五種戰術,事實上也被中國用於對台灣以及對國際的宣傳。只要看懂這五種戰法,我們也能進一步拆解出需要注意的點,或是可能反擊的方式。

中國介選的五種步數

第一種戰法是Dismiss,反駁。如直接反駁對方有憑有據的指控,或是直接詆毀提出批評的人。舉例來說,例如西方許多媒體透過衛星影像、實地拍攝等方式證實新疆存在許多「再教育營」,使用高壓管束的方式關押與「再教育」許多新疆人,但中國永遠都矢口否認,甚至抹黑美國也有人權問題。同樣的,面對西方媒體擔憂中國攻擊台灣,中國反過來抹黑民進黨是「戰爭製造者」——但事實上台灣人也都清楚,是否對台灣動武,從來不是台灣可以決定,而是中國單方面做出的決定。明明只有中國會發動戰爭,為何台灣是戰爭製造者?

這種論述,事實上就是中國非常常用的第二種戰法:Disort,扭曲框架。透過扭曲的框架,改變人們對事實的認知。如在反送中期間,中國對於香港抗議的報導裡面完全沒有香港的五大訴求,香港人和平上街、港警暴力的鏡頭也完全不報導,反而放大香港愛國派對於抗議民眾的反感,把這些聲音形塑為整個香港的聲音。近期,葛來儀等三位學者在Foreign Affairs投書討論如何威懾中國,中國方面就單獨擷取其中建議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的片段大肆炒作,無視於其他的段落,不斷聲稱美國反對台獨等,連葛來儀都站出來澄清這樣的說法是斷章取義。像這樣扭曲事實框架的作法,就是Disort這種戰術的應用。如果沒有去追查原文,或是對於全貌有完整的脈絡,就容易被中國方面扭曲的框架誤導而對事實有錯誤的認知。

這些扭曲的框架,通常還會搭配第三種戰法:Distract,分散注意力。通常會用類似Whataboutlism的方式,反過來質問「那這個又如何」,或是提出新的因果關係,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在香港反送中期間,中國官媒把整件事情包裝成香港的「廢青」因為不滿住房問題而把反感發洩到香港政府頭上,就是這種戰術的具體應用。在台灣的情境中,中國就透過散播「疑美論」,把美國包裝為在世界各地煽動顏色革命的國家,再聲稱民進黨政府因為親美而挑釁中國,把發動戰爭的責任轉移到美國或台灣身上。

面對這些扭曲的說法,總是會有人打死不退,不斷主張與中國不同的論述。面對這些人,就會採用Dismay(沮喪)的方式,威脅事件的批評者或敘述者。比如中國反過來把美國的政治人物或像台灣的蕭美琴列為制裁對象加以威脅,或是面對異議人士,把他的家人抓起來威脅他等等。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讓異議人士或批評中國的人閉嘴以後,自然就會減少批判中國的聲音。

最後,如果敵人組成了強大的盟友,那麼就可以用一些論述分裂(Divide)他們。如前述的例子中,以葛來儀的話攻擊民進黨,就能讓原本彼此信任的民進黨與美國之間產生一些嫌隙或猜忌,進而引發分裂。有時候,也可以用一些論述強化社會之間的猜忌,加劇社會的分裂。一個不團結的社會,就難以抵禦不同話術帶來的欺騙。

以上這些戰術並非單獨使用,從上面的例子大家也能看到,這些戰術可以交叉使用,讓中國的政治宣傳看起來更為可信。同時,中國也不會只從單一個管道發起攻擊,透過像是在地代理人、親中媒體、Line群組、內容農場等各式管道,不斷重複敘述中國的敘事,人們就會進入「睡眠者效應(Sleep Effect)」,誤以為真。慢慢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影響,進入中國的敘事當中,難以自拔。

而現在,我們看到台灣被建立了許多奇怪的敘事。在過往COVID-19疫情期間,台灣政府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加上良好的防疫作為,讓民眾能盡可能保持健康,但卻被指責造成許多人死亡;疫苗不足就怪政府,疫苗充足卻散播疫苗謠言,降低施打率。更不用說各種缺蛋、政府貪腐等等論述,都可以看見這些資訊遭到扭曲、散播,進而造成社會的分裂,打擊民眾對於民主的信心。

維持多元、健全的媒體才能強化自身免疫力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破解這些敘事不是沒有辦法,但施行起來相當困難。以反送中的案例來說,中國大量使用了「扭曲框架」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進行操作。如果今天我們身處中國境內,只能看中國官媒的新聞聯播,一路以來都看不到香港人的五大訴求,也看不到暴力的港警,我們很有可能一樣會進入中國的敘事當中。畢竟,如果沒有翻牆看到中國境外的新聞,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少看了什麼,更不會知道事件的全貌跟自己的認知有如此巨大的差異。但偏偏,這些資訊操弄的關鍵正在於略去特定事實而「裁切出有問題的敘事框架」。

再舉個例子,藍白合破裂後,中國官媒的敘事產生不少改變,凸顯了中國官方意志的變化。在藍白合破裂前,中國官媒會報導柯文哲的言論,並對藍白合持正面看法,但在之後,中國官媒就不再報導柯文哲的說法。從這邊就可以一窺中國官方支持的人選有所變化,從支持藍白合,到支持特定候選人。但是,如果沒有長期追蹤、大量閱讀,我們自然就看不見、也不知道這個趨勢。

要破解中國的政治宣傳,我們不能懶惰。政府方面需要繼續維持多元、健全的媒體環境,讓人民能有不同的資訊來源;同時,也要透過境外勢力影響力透明化法,讓那些替中國喉舌的代理人能被看見。而至於我們每個人,自己也要維持多元的資訊管道,面對可疑的資訊要能保持懷疑的心去仔細查證,不能因為該訊息符合自己的立場就照單全收。

作者為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