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3年11月25日星期六

藍白之間:一場同床異夢、各懷鬼胎的政治算計

2023 年 11 月 24 日

佔據新聞版面、肥皂劇一般的藍白合劇碼,終於在郭董一聲「無言的結局」下落幕。兩個政黨、多個角色一路演來,所謂的「藍白合」,浪費了數十天公共政策辯論的時間,最終仍舊是夢一場。從戲劇的觀點來形容,這齣戲堪稱台灣選舉史上最芭樂的政治戲。角色之間將權謀算計刻畫得淋漓盡致,主角和配角們使盡渾身解數,演出了如同宮廷劇般勾心鬥角、虛情假意、你來我往的戲碼。時間到了,最終仍舊曲終人散,回到原點。

網路圖文作家蕭瑩燈製作之梗圖。圖片來源:翻攝自蕭瑩燈臉書

藍白合是浪費時間精力的肥皂劇

雖然說沒有結果也是一種結果,只不過戲演完了,支持者的耐心恐怕也耗盡,而且白白浪費了社會對於公共政策辯論的時間。對於藍白兩黨而言,機關算盡想要謀取權位,你來我往之間最終誰也沒佔上風。對於台灣的政黨政治來說,明年恐怕再一次出現政黨重組。到目前為止來看,國民黨百年老店的招牌搖搖欲墜;民眾黨新店開張,作為一人政黨,會不會是親民黨第二有待觀察;民進黨在藍白無法整合下能否延續執政,還是充滿變數。

藍白之間談合作,繞了一大圈,最終回到原點,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政黨本質,本來就像水和油一樣,彼此無法相融,可以從兩黨權力結構、政策理念、支持群眾的基礎都不相同而得知。先從政黨的權力和組織結構來看,國民黨背後有主席朱立倫、候選人侯友宜、還有甚至如前總統馬英九、遭罷免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等盤根錯節的勢力。

相較於國民黨複雜的權力結構,民眾黨的領導結構相當集中,內只有對憲政體制運作、對統計知識一知半解的柯文哲與其家人,頂多再加上一個外臣黃珊珊。因此,關於藍白合的問題,在國民黨內如朱主席所說,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但在民眾黨內卻是柯文哲決定一切。從這次兩黨談判的過程和結果可以得知,未來藍白想要在其他議題進行合作,恐怕也都會是充滿變數,再這次的經驗來看,未來如果真的組成藍白的「聯合內閣」,國內各項重大政策、對外關係、兩岸與國防事務,恐怕都面臨朝令夕改、決策一日數變的風險。

藍白合作祇有權謀、仇恨,其餘都是空洞話

再從政策理念來說,檢視藍白的合作基礎,除了一些空洞的口號以及仇恨值之外,也沒有具體的願景和政策內容可言,甚至刻意隱蔽一些可能無法取得共識的核心議題,例如在兩岸議題上,國民黨擁抱的九二共識,柯文哲究竟是否同意,從未明確表態。兩黨總是在一些空洞的價值上打轉,像是建立民主改革典範或是兩岸的和平,其實都是空話,沒有內容。比較有具體主張的,是關於憲政體制改革,但兩黨的主張不但不容於憲政學理,在實際面上,當前超高的修憲門檻下,未來也都沒有具體修憲的可能,充其量就是畫餅充飢,博取新聞版面。

最後一次看似達成合作的協議中,指出未來執政,「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更是毫無憲政常識,同時仍是沒有具體內容的話術。從全球民主國家實際的經驗和學術上的理論來說,聯合內閣就是執政團隊,提出由執政團隊中的小黨監督執政團隊、正副總統相互監督,簡直毫無邏輯可言。唯一讓藍白兩黨可以在合作議題上炒聲量、和稀泥的唯一共識,就是基於仇恨而喊出的「下架民進黨」。是以,這場只有仇恨而無願景的合作,終究以破局做收。倘若兩黨真的硬是送入洞房,未來台灣的憲政運作恐怕更令人憂慮。

藍白兩黨的社會支持基礎不一樣

最後是兩黨在社會上的支持基礎。柯文哲在2014年靠著與民進黨合作,一舉在台北市贏得選舉,2018年出現轉折,如今更是要靠著藍白合來下架民進黨。柯文哲在創立民眾黨時,就是為了2024的大位而來,號稱要給台灣社會非藍非綠的第三選項,靠著柯文哲個人魅力,也一度吸引了青年世代、中間選民的熱議。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下,民眾黨的支持者,有許多是基於討厭兩黨政治而來的,如今要談藍白合,把白色染藍,等於自我背棄第三條路的價值,自然也失去中間選民繼續支持的理由。對於國民黨的支持者,尤其是深藍選民而言,更是難以真正的接納曾經宣稱自己是墨綠、也曾經在選舉過程中消遣過韓國瑜的柯文哲。是以,所謂的藍白合,只不過是用來奪取權力的階梯和工具而已。

如今戲演完了,藍白之間終究因為權力分贓沒有共識,各自糾結於總統大位互不相讓而破局。對於這場選戰而言,將進入三黨肉搏戰的階段。藍白之間勢必操作棄保,也各自防止棄保。柯文哲沒有社會組織,但善於炒作議題,進行空戰,甚至可以全家慟哭來佔據新聞版面。

國民黨會否主打國會值得留意

侯友宜面對國民黨複雜的權力結構,在藍白合的過程中甚至被朱立倫、馬英九給邊緣化,接下來國民黨會不會以韓國瑜為主角打選戰,把戰場移到國會而棄守侯友宜,也值得關注。再就總統選舉的主軸來說,社會希望的是重大議題的辯論,尤其是兩岸關係、能源政策、世代差異、貧富不均等議題。這些議題在過去一兩個月來,因為藍白合的鬧劇已經失去許多討論的機會。

藍白兩黨面對執政的民進黨,如果仍是以操作仇恨值,不將選舉主軸拉回公共政策的辯論,將錯失透過選舉帶給台灣社會對公共政策深入討論的機會。這不只不是兩黨嘴巴上所謂的深化民主改革,更是破壞了選舉的價值和意義。

對於賴清德而言,選戰迄今像是上演「一個人的武林」。過去一段時間,賴清德提出了與世界民主國家深化連結、產業與國防政策、青年世代的學費、居住等政策主張。同時,當副手確定由駐美大使蕭美琴出任後,甚至很快的展開與國際社會的對話。但這些重要的議題,始終無法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輿論聲量都環繞在藍白兩黨今天合、明天不合的鬧劇下。

三黨副手出爐的象徵意義

如今各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都底定,民進黨的賴清德、蕭美琴皆有完整的行政與立法歷練,蕭美琴更可以替賴清德在對美事務上帶來加分效果。國民黨的侯友宜最終與趙少康搭配競選,「保本」的目的相當明顯。侯友宜警界出身,欠缺中央、立法部門的資歷,因此常被質疑欠缺國際觀和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趙少康是國民黨的主戰派,更是深藍的代表,無法替侯友宜開拓中間選票,顯然是和韓國瑜一樣,只求深藍的歸隊,避免最後被棄保。

不僅如此,侯友宜被國民黨提名之後,一直無法獲得深藍選民的認同,不僅被貼上本土藍的標籤,甚至被形容為「藍皮綠骨」。藍白破局後,代表戰鬥藍、外省藍的趙少康擔任副手,更具有牽制國民黨本土派,喚回深藍、外省藍、戰鬥藍的意味。而趙少康更能在帶動輿論,指導空戰的部分,和柯文哲一搏。

最後,民眾黨的柯文哲最終選擇「新光小公主」吳欣盈搭檔競選,政界資歷猶如白紙一張的吳欣盈,更加突顯出民眾黨欠缺人才以及柯文哲一人領導的權力結構。如果柯文哲當初主張正副總統要相互監督,不知道吳欣盈是否有能力監督柯文哲?如果只是花瓶配角,不也反證了柯文哲當初對副總統監督總統的荒誕主張?

明年選後,台灣的民主將再次翻開新的篇章,我們將會迎來新的總統、新的國會、以及新的政黨結構。由於選民結構的變化,明年國會的選舉結果如果真的出現多黨不過半的情況,未來的行政與立法關係、政策的推動,都將充滿變數。倘若總統所屬政黨在國會雖未過半,但仍為第一大黨,尚有憲政慣例可以依循。但如果總統所屬政黨在國會不但未過半,也不是第一大黨,恐怕從組閣開始,又將充滿政治角力。這一個篇章會如何撰寫下去,將由台灣的選民決定。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