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顏寶剛:外匯儲備跌至六年新低 中央貨幣互換協議將如何掏空香港外匯儲備?

顏寶剛 RFA 20230710

人行與金管局去年簽署常備貨幣互換協議,罕見是長期有效,無需續簽。與此同時,基於資金流出及投資失利,香港外匯儲備跌至六年新低,由年半前的高位回落逾六千億港元,大大減少捍衛聯繫匯率的彈藥,一旦中國出現金融危機或被國際社會制裁,中央可能會透過這個貨幣互換協議動用香港外匯儲備維穩,屆時香港政府無力拒絕,這不單會損及港元的穩定性,同時亦會終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上周《自由亞洲電台--財經自由講》節目中,我與利世民討論到人行與不同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原意是強化人民幣國際化地位,但隨著離岸人民幣規模愈滾愈大,結果被其他貨幣互換國當成漏洞使用,將本來無人要的本幣換成人民幣,再在國際市場換成美元用作償還美元債務,結果人民幣變成「韮菜」被拋售,這可算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要繳付的「必要之痛」代價,正所謂「食得咸魚抵得渴」,本來也是無可厚非。

只是在這個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金管局與人行簽訂同樣的貨幣互換協議,可能會連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為當中國要穩定人民幣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動用到香港外匯儲備,屆時必然會終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人民銀行與金管局正正是在一年前、在去年七月簽署了常備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互換規模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元港幣,更是內地首個協議長期有效,無需定期續簽。這個協議對香港聯匯制度又會構成甚麼影響?是否坊間說的北京會借此掏空香港的外匯儲備?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想大家先留意一組數字:香港的外匯儲備水平(圖1)。按金管局公布截至6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173億美元,按月減少37億美元,是連跌三個月,已經回落至2017年中的低位,即是六年前的水平。

com1.jpg

或許個別月分變化未能說明整體趨勢,但如果拉長至2018年開始到現在,我們會驚覺外匯儲備曾在2021年底見頂迫近5,000億美元水平,即是相當於39,000億港元,之後趨勢是持績向下,現在與當時高位比較,儲備一共減少了820億美元(約6400億港元),累計跌幅超過了16%。

我們需要了解外匯基金的組成部分:發鈔銀行發行的流通貨幣+銀行體系結餘+外匯基金票據,這部分統稱為「貨幣基礎」,即是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總量,也是聯繫匯率最核心的重要部分。其他組成亦包括政府存放於外匯基金的財政儲備、以及外匯基金滾存產生的累計盈餘。(可以參考圖2是金管局公布的2021年底外匯基金組成)

com2.jpg

必須留意的是,香港的聯匯制度屬於貨幣發行局制度,在此之下,「貨幣基礎」的流量與存量,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簡單而言,每次發鈔銀行發行港元,必須有等量的美元支持,因而不會出現無限量「印銀紙」。

基於香港的「貨幣基礎」會得到外匯儲備十足支持。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5月底的貨幣基礎為18,670億港元,而外匯儲備已回落至4,173億美元,換算作港元的話,也就是只有約32,500億港元可作捍衛聯匯的彈藥,相當於貨幣基礎的1.7倍(圖3),較2020年初的2.1倍已經顯著回落,反映是外匯儲備盡管仍然遠高於支持聯匯制度的需要,但實力已明顯削弱。

com3.jpg

香港外匯儲備減少,原因有多方面,當中關鍵是銀行體系結餘過去一年多減少了4,000億元(圖4),加上政府財赤連年,最新財政儲備已經跌至約7600億元水平,加上去年外匯基金錄得逾2,000億元虧損為歷來最差,所有因素均令外匯儲備有所減少。

com4.jpg

對於外匯基金資產長期趨勢持續回落,金管局鮮有公開解釋,官方似乎是刻意淡化近年持續回落的儲備水平,只一味強調仍然遠高於支持聯匯制度的需要。

還有一個官方一直含糊其辭、未有明顯交代的秘密工具,就是在2020年中時候,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突然「爆響口」,透露已於2019年和人行訂立港元與美元互換協議,有需要時可支持聯匯。

當時陳茂波的說法頗令人意外,因為一般而言,貨幣互換協議只涉及訂立雙方本身的貨幣,以香港和內地訂立互換協議一向只涉及港元與人民幣互換,而過去唯一被使用的時間,是離岸人民幣市場供應出現緊張,金管局可即時向人行借錢應急再注入市場,確保離岸人民幣供求有序。

不過,中港的港元與美元互換,明顯與人民幣無直接關係,陳茂波亦一直未有交代港元與美元互換規模,我翻查資料唯一官方紀錄是2020年六月在立法會會議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書面答覆,稱金管局與人行的港幣與美元兌換安排,是在港元與人民幣互換協議的基礎上作出的優化安排。有關安排屬單向性,容許金管局在有需要時向人民銀行提出以港元換入美元,同樣未有交代細節。

官方刻意保持神秘,到底有何原因?是要令炒家摸不清底蘊,不敢輕舉妄動?還是背後有更深藏「陰謀」?所謂「單向協議」日後又會否變成「雙向」?值得留意的是,跟據現時人行與金管局的常備貨幣互換協議,港元的互換規模是9,400億港元,一旦全數動用,已經佔了香港目前外匯儲備的近三成,再扣除支持聯匯制度的1.8萬億港元,香港本身的儲備已所餘無幾。

到底中央會在甚麼情況下啟動互換協議取走港元?我沒有水晶球,但很同意利世民的說法,就是當中港同時因為不知的原因出現金融危機,可能是包括政府債務爆煲、或因為對台灣動武而像俄羅斯一樣被趕出SWIFT系統,即中港銀行體系不能進行美元結算,這時出現的金融危機必然觸發國內大量美元需求,互換協議就會變成北京掏空港元的工具。

我們沒法控制金融危機或戰事何時會出現,因此今天的關鍵是,到底香港的外匯儲備水平會否持續下跌,甚至形成長期趨勢?資金持續流出本港是不爭事實,不論股市及新股似乎都無法吸引國際甚至內地資金投入,銀行結餘只會進一步減少;至於財政儲備政府自己都預計未來幾年均會出現赤字。如果外匯儲備無法重新提升,一旦中央面對危機要在保留外匯維持中國經濟運作,抑或繼續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兩者選其一,恐怕答案已寫在牆上。

- 顏寶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