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12月13日星期二

趙君朔:一個年度風雲人物的兩極解讀──怎麼看待澤倫斯基

2022 年 12 月 13 日 

率領全國抵抗俄羅斯侵略進入第九個月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毫不意外的接連被選為本年度《金融時報》和《時代雜誌》的風雲人物((《時代雜誌》除了澤倫斯基還把烏克蘭的精神也一同列入年度風雲人物),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已經成為時代精神─自由民主與威權對抗─的最佳象徵。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的藍營醜詆澤倫斯基

不過在台灣卻有藍營的政治人物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評判這位年度風雲人物,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日前直接把民進黨2024最可能的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比喻成台灣的澤倫斯基,認為台灣不需要像烏克蘭一樣把國家帶入戰爭的領導人,而是需要一個能帶給台灣和平與繁榮的下任總統。但國民黨政客如此的評價和解讀是基於事實嗎?

從這兩大英文媒體所寫的特別報導內容可以提供我們思考的重要線索。最重要的爭議當然是澤倫斯基把烏克蘭帶入戰爭的嗎?事實上兩大英媒體這次的報導都有提醒讀者在今年2月24日忽然開戰前,澤倫斯基對於發生戰爭可能性的判斷是和美國情報機關當時所作的提醒是相反的。他認為當時他自己的情報來源並沒有指向戰爭即將爆發。所以澤倫斯基在開戰前真正的問題其實和費鴻泰立委主張的相反:他沒有看到戰爭已經到了門口,而不是把烏克蘭帶入戰爭。

兩篇報導中沒有提到但也值得回顧的是烏克蘭本身更沒有做出任何挑釁俄羅斯的動作,所以在開戰之前普丁發表的聲明中並無法舉出任何實際的事件為動武找到正當性,只能指控澤倫斯基和其身邊的小圈圈是貪腐的嗑藥納粹這種刻意貶低對方品格並扣意識形態大帽的方式來合理化自己的侵略,但還刻意把發動戰爭說成是被迫採取的特殊軍事行動。

如果費委員是根據普丁的這種邏輯來將賴副總統類比成澤倫斯基,那麼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國民黨各種正式聲明都強調該黨要守護台灣的民主之下,卻有立委不先對事情做出嚴謹的考察,就採信獨裁者明顯沒有根據的一面之詞並在媒體前夸夸其談,那也難怪該黨始終難以改善其形象與低迷的支持度,即使剛在本次地方選舉有不錯的成績,其實還是有很多不分藍綠的評論家認為並非是國民黨贏得民心,只是相對於執政黨丟掉不少搖擺選民和淺綠支持者之下,該黨守住了還是穩定減少的基本盤。

烏俄戰爭的引爆責任不該集於澤倫斯基

當然誰引發戰爭這個大問題還可以做更深入的討論,《金融時報》的年度人物報導提醒了讀者澤倫斯基在剛上台時,選民是期望他以俄語為母語的背景(《時代雜誌》也有段落提到俄羅斯的文化資源曾是澤倫斯基身為演員的重要養分,但現在他對於這些過去對他影響很深的俄語資源卻有很複雜的感受),能結束俄烏兩國從2014以來的緊張情勢,他自己競選時也誓言要帶來和平。畢竟這是前總統波羅申科屢次承諾都做不到,又對俄羅斯採取一種較為敵視的態度。

然而澤倫斯基真的從著名演員變成跳入政治染缸成為一國之君後,殘酷的現實讓他沒有走向和波羅申科不同道路的選擇,這個現實也是台灣藍營政治人物不能、不敢也更不願意面對的類似真相:烏克蘭上層充斥者親俄的寡頭大亨。代表人物就是反對黨主席、國會議員和著名寡頭梅維楚克。他擁有的電視台立場明顯親俄,普丁更是他女兒Dary的教父。

澤倫斯基為了讓自己能正常的管理、領導這個國家並和這些貪腐、親俄的寡頭對抗,他只好訴諸於強硬、甚至在法律上有爭議的手段如關閉梅維楚克的電視頻道,並將其擁有的一條油管收歸國有,還以叛國和資助恐怖主義為名將他軟禁在家。

澤倫斯基身為一個政治新人選擇對抗親俄政敵的手法當然可以被討論、批評,但連他這樣在文化上和俄羅斯親近的人在總統的位置上都很快發現只能採取和關係緊張的前任一樣的強硬路線,就可看出一個小國面對威權惡鄰的艱難,他當然有權利為了不讓俄羅斯用各種灰色手法獲取對本國的不當影響力進行反擊,即使手段有爭議之處,若要用此扣他引發戰爭的帽子而不去追究為何是俄羅斯先處心積慮地用各種看似合法的手段來滲透、分化烏克蘭,那只是模糊了焦點,並以和平、避戰的美名將國家送上葬送實質主權之路。

這樣說絕非危言聳聽,《金融時報》有點出在一開戰後,澤倫斯基的妻小很快被轉移到一個祕密的安全之處。他自己和幕僚、保鑣躲進總統府的地窖之中,但俄羅斯的傘兵很快就殺到,而更駭人的是烏克蘭安全部門的內應也已經悄悄的進駐一棟總統府附近的房舍,準備要衝入他的辦公室,幸好最後這個行動沒有成功。

從以上對烏克蘭具體實況的簡要討論就能看到,將澤倫斯基定位成帶來戰爭的責任方,絕對是很不公平、罔顧現實的說法,而且即使他選擇扈從於俄羅斯避免了戰爭,在無法清除各種親俄寡頭和政府部門的內應之下,國家根本難以進行真正需要的改革帶來繁榮,而是會變成被一群靠政治關係壟斷市場的親俄勢力把持的貪腐沼澤。

這就是為何連拜登在擔任副總統時,都曾代表歐巴馬當面向前總統波羅申科放話,要他換掉查貪腐不力的檢察總長(當然川普前總統對這事有完全不同的詮釋,認為拜登是要趁機換掉調查他兒子擔任董事的烏克蘭能源公司Burisma的檢察總長,於是在澤倫斯基上台後和川普通話時,川普要求調查他此事,卻被列席通話的國安會官員舉報說川普在通話中以扣住軍援為要脅引發了首次彈劾川普的「通烏門」)。

藍營的屈膝所為何來?

那麼更深層的問題就是,為何藍營的政治人物只能堅持從求和平、避戰的角度去看問題,在當下的台灣這種「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訴求也的確在本次大選中打動了一部分選民呢?這當然和國民黨威權時期統治台灣的手腕所形成的政經文化結構有關。

簡單的說就是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將大中國的架構在1949年後強加在台灣身上,也就是名政論家汪浩的上一本書書名的絕妙比喻「借殼上市」。為了讓蔣介石能終身維持對台灣的掌控,國民黨所佔有的國家機器進行了綿密的大中華意識形態灌輸,建立其統治的根本正當性,然後以反共為復興大中華的手段凍結了邁向民主政治之路,在經濟上則是擁有龐大的國營事業部門不時當作籠絡、培養黨國支持者的基地。

因此過去詮釋台灣經濟發展成就不論是純經濟學角度歸功於出口導向的自由開放政策,或是某些政治學者提倡的「發展型國家」角度將功勞歸於政府的刻意推動發展政策都沒有看到全貌。在荷蘭萊頓大學拿到政治學博士學位的對岸學者巫永平便點出,國民黨在美國鼓勵下推動的第一波經濟改革是得到意外的成功,因為群起響應政府政策的根本不是當初目標的國營大企業,而是無數的本土中小企業。

而第二波台灣經濟轉型龍頭到今天還是台灣經濟發展主力的電子業催生人李國鼎更是在國民黨內部並不受重視的技術型官員,他當時能獲取一些資源、權力去推動電子業是因為其他更有實權的黨政官員覺得他不會成功。

以上的討論是要點出國民黨長期的問題和現在的其實是一樣的,他對於自己為何能成功並沒有深刻的了解。雖然和其他威權政體相比,國民黨在面對經濟發展後民間力量的崛起沒有採取對抗而讓台灣走上了民主化之路,但之後面對中共經濟突飛猛進的挑戰,國民黨提不出什麼能兼顧兩岸合作、還同時壯大台灣的論述和政策,反而是看到90年到川普發動貿易戰為止兩岸經濟上越來密切的分工和大量台商的投資,便盲目的主張交流和和平而沒有看到中共這樣的極權體制,已經明顯把經濟連結當作政治脅迫的工具,甚至還不自覺地成為對岸靠經濟施壓台灣的傳聲筒。

也就是在這種充滿大中華民族主義盲點的視角和對台灣發展脈絡缺乏實質貢獻和體認之下,國民黨內的許多政治人物變成只看到眼前短期的物質利益,並忽略在武力和經濟脅迫下的和平代價其實非常之高,更把處境和台灣類似、一心想衝破這層層桎梏的抵抗侵略英雄澤倫斯基扭曲成犧牲和平繁榮的破壞者,如何去回應這樣的論述,提醒台灣民眾不要掉入以和平繁榮為名的各種灰色戰術陷阱中,是眼下執政黨和立場上屬於台派民眾的艱難挑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