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

RFA 华盛顿手记: 叛逃要人赵复三

(上)

赵复三,中国极少数级别最高的出走官员,19896月在举世众目睽睽中消失,二十六年后,20157月,病逝于美国康州,享年89岁。

 

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专题,中国流亡者纪事,我是北明。这次为您介绍这位中共要人赵复三先生的流亡生活。我们先听去年(2021)故去的中国史学界泰斗、中华民国台湾研究院和美国哲学研究员院士余英时先生对赵复三的评论,是余先生在赵复三去世两个月后,2015年9月11日发表的:

刚刚过去不久的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就是今年715日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纽黑文逝世的赵复三先生,他是当时在共产党政权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最早是爱国的基督教领袖,跟佛教领袖和其他的天主教的领袖是齐名的。此外,因为他的英文很好,他的学问也不错,所以他又转入学术界,最后是在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院做到副院长,在这以前他也是秘书长。[1]

赵复三先生一生同时具有宗教、学术、政要三重身份,都级别高到不能忽略。民国时代(1946年)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副总干事。1949年中共治下,是当时影响极大的反帝爱国主义《三字宣言》发起人之一,除了出任中华圣工会牧师,他还是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总干事、燕京协和神学院教务长、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他被称为 "宗教界进步人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4)他奉命调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公开了自己秘密党员干部的身份,肩负神学批判任务,曾任这个所副所长,文革后1980年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与赵朴初、赵紫宸并称中国大陆中共治下的宗教界三赵。在政界,赵复三是中国驻联合国拥有168个会员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中国总代表、执行局委员。他也曾经是中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外事委员会的委员,是中共副部级官员。[2]

 

当时人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余英时先生回忆他与赵复三认识的特别经历,他说

我认识赵复三先生是在1979年。那一年,我们知道,中共第一次派社会科学院的重要的学术领袖到美国来访问,其中有社会学家费孝通、文学批评家钱钟书、还有历史学家、研究中华民国史的李欣,还有其他几位。这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团, 第一次访问美国,在美国各大学重要的地方都停留了十天八天,所以引起了很大的重视。领导这个集团的就是赵复三先生。这个代表团是由我负责招待的。我在招待中才知道赵复三先生——那是我是第一次认识他——原来是党的领导。我何以知道呢?因为在耶鲁大学校长召集的一次大会上要开始致辞,这个致辞的人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可是这个时候,赵复三先生说,我希望由钱钟书先生出来说话。钱钟书一再谦让,说:应该是你说话的,不应该是我说话的。 由此可见,领导的人,代表党的领导人在这个集团中间是赵复三先生,他暗中是领袖。但是,他也很尊重钱钟书的学问,尤其是他的英文特别好,所以在这个场合之下,他就推让给钱钟书先生了。从这件事情,从他们两个谈话之间跟后来跟他们的交往跟对话,我知道他是整个代表团的实际的领袖,虽然表面上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义。换句话说,不管到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都是由他决定的,所以他的重要性可以不言而喻。[3]

赵复三先生1979年春季率领的中国社科院访美代表团访美归国后,出版了《访美观感》一书。(网络图片)
赵复三先生1979年春季率领的中国社科院访美代表团访美归国后,出版了《访美观感》一书。(网络图片)

 余英时接着谈到了赵复三先生的流亡

1989年的六四使他整个改变了。他那时候已经是64岁的人了,那时候他是代表,(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会议(上),他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在罗马开会的时候当众谴责中国政府,(说)不应该开枪杀学生。这一举动当时震惊了整个欧洲。当然他自己从此就不能见容于共产党 ,他就等于一个人留在欧洲,到处流浪了。

关于赵复三"流浪"的原委,更详细的消息来自赵复三的故交姚琮。姚琮曾是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执教,他也是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的学者。他与赵复三有基本相似的家族与教育背景,与赵复三文革前相识。起初姚琮对赵复三"三自革新运动"的统战部背景十分警惕,对这位中共的宗教界人士颇不以为然,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赵复三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尤其对基督教教义和圣经说来如数家珍,令他刮目相看。2012年,流亡22年的赵复三已经86岁,姚琮在海外发表回忆文章,披露了一向低调的赵复三在八九六四后脱离中共的经过,他写道:

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时,原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执行局执行委员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Board) 赵复三率团在巴黎开会。对天安门屠杀流血事件,赵复三是清楚的,当时他收到两个截然相反的信息。第一个是自家亲人向他报告家中平安,但一位邻居被流弹射杀身亡。第二个是国内指令文件,邓小平为六四事件对外宣传定了统一口径,叫做"天安门事件,一个人没死"。

在6月9日联合国大会上,大家都在谈论六四,对着来自全世界代表,身为在场唯一的中国人不得不发言,赵复三说了三点:对六四屠杀事件感到震惊、为死难者表示哀悼、中国历史从此开始重写。这三点,掷地有声。[4]

姚琮接着描述赵复三发言之后的情况:

会后,他在返回中国代表团住所时,看到安全部的人在门口叉着腰,斜眼看着他,他突然感到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联想到就在两天之前,听到有人告诉他,中国有个驻古巴外交人员,因说了实话,唱了反调,被安全部的人押送回北京了。赵复三预感到下一个被押送回北京的就该是他了。

这个预感有中国驻古巴外交人员的先例,使赵复三如临深渊,他当机立断,做了破釜沉舟的抉择。姚琮写道:

恰好612日联合国又要开会,赵复三在去联合国前,做了些准备,会后没有回住所,而是去了在巴黎教钢琴的二女儿家。从此走上了逃亡的不归之路。

中国驻联合国率团领班人在公开抵触中共暴行之后失踪,等于叛逃,而且是在举世关注的联合国会议后叛逃,这是中国内政与外交的重大事件,当即被中国当局严密封锁。赵复三为在巴黎就地蒸发,必然要彻底隐藏所有行迹,对应接下来安全部的查访和追寻,这是一场秘密追捕。赵复三先生一生隐忍低调,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迄今没有披露。但这次叛逃事件对赵复三一生而言,其意义重若泰山。余英时先生复述说

所以他说,那个事件是他重新做人的一个开端。早年我们知道他的背景其实是一个共产党所谓受过资本主义教育,就是现代文明教育的一种知识人,这种知识人多半是尊重一些普世价值,比如说人权、自由、平等、民主,这都是他非常尊重的东西。[5]

赵复三1926年出生,那年已经六十三岁,古今流亡虽然给人类文化和文学平添悲剧色彩和崇高意识,现实中的流亡并非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那样浪漫美丽。赵复三本来可以在美国避难,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校长是赵复三的老朋友,早年访问中国就注意到赵复三的尴尬处境,他有言在先,赵复三若有麻烦可到美国卫理公会大学教书。但是赵复三叛逃后在海外也必须隐姓埋名,这其中原因除了他是中共高官,备受东西方世界关注,还因为他的家族历史:赵复三的父亲赵师克早年虽是孔祥熙的同学、黄炎培的部下,而且既办教育又做金融,却也参加过中共地下组织活动,赵复三兄弟四人皆受其父影响先后参加过学生运动。了解中共建政后历史的人都知道,染指国共两党斗争的人,1949年后的处境大都悲惨,赵家也不例外:

赵复三的大哥文革中被迫害至死;二哥救矿难牺牲却在文革后被挖尸抛骨;二嫂逼疯自残之前,被迫供认赵复三是美国特务,留下自己的三个女儿因此沦为美国特务家属。赵复三逃之夭夭,但三个侄女是中共的人质,随时可以要挟他自首。为了躲避头上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即便他自己摆托了中共的直接控制而出走,他也必须销声匿迹。与中共政权共存多年的赵复三深知其中利害,他告诫自己一年之内不能现身于美国。

巴黎是赵复三叛逃事发地,此地不能久留,于是通过女儿的一个朋友与总统府的关系,经法国文化交流中心安排,他辗转到德国一个画家的乡间庄院。几个月后,再辗转到比利时另一女儿家。如此这般在欧洲颠沛流离一年多,最后终于登陆美国,在俄克拉荷马大学执教。[6]


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总代表赵复三先生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对当局开枪表示震惊、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声言中国历史要重写,随后为躲避抓捕而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总代表赵复三先生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对当局开枪表示震惊、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声言中国历史要重写,随后为躲避抓捕而"失踪"。 (网络图片)

他流亡中的流浪生涯并未因此结束,据赵复三的老友姚琮说: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等地流浪了10年,赵复三从俄克拉荷马大学退休后又回到比利时。依然孑然一身,73岁,老之以至,1999年,这位虔诚的基督徒萌生了进修道院去养老的想法。(待续)

他后来去向何方?落脚何处?还有怎样的经历降落到他身上?这一集赵复三的流亡故事只讲了一半,关于他的下一半故事,我现在能告诉您的是,这个追寻自由的而叛离黑暗的孤独老人,前方的风景并非枯藤老树昏鸦,而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请在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听这个节目。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专题,中国流亡者记事,"叛逃要人赵复三",我是主持人北明,北平的北,明朝的明,我们下次再会。

 

 

[1]注释: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电台2015-09-11

[2] 维基百科"赵复三"条。

[3]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电台2015-09-11,下同。

[4] 大纪元20120626日讯:独家:原中共驻联合国高官赵复三逃亡内幕

[5]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電台2015-09-11

[6] 参阅大纪元20120626日讯:独家:原中共驻联合国高官赵复三逃亡内幕。




(下)

孤绝建树拒绝统战、超然物外持守身内,大漠孤烟绿洲晚照——前中国驻联合国总代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赵复三先生流亡生活。

----------

赵复三先生虽是高官,本质上却是个体量不轻的文化人,学者,翻译家,我不大忍心把"叛逃"这个政治化的字眼加诸其身,而且这也不符合赵复三先生一生低调做人的风格。但这确是事实,是专制制度下一个良心人,面对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赵复三选择了常识和公义,作为中共副部级官员,这就叫做叛党、叛国、叛逃。本节目要禀实相报赵复三的流亡生涯,叛逃这个触目惊心的字眼是绕不过去的,如同他面对公然的残暴绕不过自己的良知一样。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专题,中国流亡者纪事,叛逃要人赵复三。我是北明。这是赵复三先生流亡生活故事的续集。

 

上次这个节目,我们看见赵复三先生以中共代表身份在联合国秉持良心公开发言,遂为躲避逮捕厄运而脱离中共体制,在欧美各地秘密辗转的艰辛。其实除了生活上只身孤影,赵复三还经历了另一种难言之痛:同一时期经香港流亡到法国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严家祺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就与赵复三相识相交,并且作为赵复三的下级,他在生活上、政治上都曾受惠于这位当时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严家祺在巴黎时知道赵复三也在那里,但是没得相见。不过他回忆中道出了另一件事,此事说明赵复三孤寂中的另一种隐痛。严家祺先生写道:

在流亡法国时,有人竟怀疑赵复三有什么特殊"背景"。我多次为赵复三辩解,公开接受记者采访时为之辟谣。一个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公开反对"六四暴力镇压"的人,在西方世界还要受到怀疑,内心会多么难受。[1]

艰辛备偿,但赵复三再也没回头。叛逃前人在体制内,他身后是臭名昭著的统战部。八九六四多年之后,中共统战部一度在海外活动,秘密邀请当年一些流亡的知名人士回国,美其名曰"看看祖国大好形势",高规格款待归国者,软化其抵抗意识,变相洗脑。有人顺势探亲归去,有人归去来后为当局大唱赞歌,赵复三属于拒绝从命那一类。中国史学家余英时先生在纪念赵复三的评论中指出:

共产党领导人一度要他回中国,他坚决地拒绝。他的答复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说"绝不再整人,也不要别人整"。同时,最重要的是他要重新做人了,他要真真实实地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一种知识人。所以这样的知识人的风格可以说是从中西文化两个最精彩的部分结合起来的。[2]

在忍受孤苦寂寥、拒绝招降纳叛的岁月里,赵复三先生从来没有忘记知识人的本分,余英时说:

虽然流亡,他从来不放弃工作,所以他在流亡期间不但写了很多的文章, 而且到处做演讲,也到过台湾、也到过欧洲各国,也到过加拿大,到处做演讲。

除了写文章、做演讲,赵复三先生还在2003年出版了他翻译的《欧洲思想史》和《欧洲文化史》,2004年出版了他翻译的冯友兰的英文著述《中国哲学简史》。前者《欧洲思想史》博采西方各区域众长,而且学界与民间、权力集团与抵抗力量的思潮并举,在西方思想史著作中独树一帜;后者的详著《中国哲学史》,是跨代中国大学者陈寅恪先生鼎立推荐过的、"矫傅会之恶习""亦具通史"" 取材谨严,持论精确"的优秀中国哲学史著述。[3]两本译著奠定了赵复三先生在中国翻譯界不可取代的地位。

 

以赵复三的宗教、官员、学者三重身份和外在包装以及四十年之久身不由己的中共体制内生活,能找见心灵深处真实的自我实非易事。赵复三究竟是谁?盖棺定论,他是一个有信仰的知识人,一个在专制制度下走过四十年弯路的、有信仰的知识人。他的价值体现在他晚年的言行中:言及他人,他看中和敬仰的是"道德和学术见解";说到自己,长期以来他为不能"静下心来做点学问"而经常"内自讼";流亡征途,在他漂泊生活开始"稍稍安定"1991年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他的生命意义建立在学术而非功利上:他十分清楚"人文学在消费主义推土机下受到冷落",却依然决定要"向好学的青年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因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他的情感也寄托于学术:因为必须照顾教学,他的翻译工作时断时续,他为拖延时间太长感到惭愧;但这项翻译工作仿佛把他"带回不知折腰事功利的求学时代",他为此感到"宁静和喜悦"[4]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精神家园是心灵的写照,什么样的心灵有什么样的家园——赵复三的家园是良心与知识,也是他的人格和本质。

 

说到故国,余英时说:

他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就是说:"爱国不只是眷恋桂林的山水,或者德州的烧鸡,根本上是爱中国的广大的人民,爱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价值,比如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在他都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从小就受这些教育,都在心里。[5]

外在的孤独是他流亡的代价,内在的充实是他流亡的馈赠。余英时先生指出赵复三坚定不移归回自由,追求真理的意志:

所以别人问他,讲话的时候别人问他:跑出来以后后悔不后悔?他说他绝不后悔,他觉得这时的他真正地像一个人了。

回首往事,耄耋之年八十六岁的赵复三亲口对老友姚琮[6]说,他的一生一分两段,前一段六十年,为构筑"理想"而生活,后一段二十多年,现实教育了他,他拆毁自己原来"理想"而生活。[7]

人生暮年"重新做人",拆毁自己六十年建构的生活,否定自己六十年的人生,这固然是人生失败的悲剧,但从精神角度看,这也是出离三维空间的超越和升华。赵复三为自己后半段人生拟定了六个字,类似箴言,这六字箴言是:"舍身外,守身内"[8]品味这六字,智者可从外评价其境界,仁者可于内体悟其道义,庸人或从旁计算其得失,凡夫于后不望其项背而兴叹,然而赵复三先生终究是持宇宙有神论、恪守天道的信仰者,所以他能拔乎流俗,破解我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而行于这六字之中。

 

余英时先生对赵复三的这种人生状态有简单而准确的表述:

到89岁过世,在这个二十六年中他受尽了一切苦难,但是他完全不在乎,完全心安理得。他现在有一本新的文集出现,也很重要, 在台湾出版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为人。[9]

谈到晚年叛逃和流亡,赵复三说:"我学习了四十年才能写下最后这一笔。"[10]把四十年的官爵利禄碾碎研磨为墨汁,用流亡这只笔,在生命的晚年写下"自由"二字,如此为自己一锤定音的,在诺大中国只有赵复三。1949年中国鼎革之后,大陆最不缺的是苦难,人为的苦难,但远非人人都对得起自己受过的苦。赵复三先生以其中共官员身份,公然在联合国反对当局六四暴行、毅然叛逆邪恶政权、奋力拆毁心中红色藩篱,不惜在耳顺之年自我放逐,否定自己大部人生,重新做人,并完成东西方思想哲学翻译建树,他对得起自己受过的苦。

余英时先生说:

像这样的知识人,我觉得在中国是非常少有的, 赵复三先生特别是我们的一个的榜样。我希望年轻的中国知识人、还有更多的人能够向他学习。

北明在撰稿制作这集节目时偶然发现一则大陆网上的评论,说的是赵复三翻译的冯友兰的畅销书《中国哲学简史》的译后记,评论说:"赵复三的这篇译后记,各家出版社经常把它删掉,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写得很好,也便于读者理解本书。特录于此。"评论者署名"阿懒",评论刊登的日期是20135月,无法证实这则"各家出版社经常删掉"赵复三的译后记这则消息,不过2013年赵复三依然活跃在海外翻译界和学术界,出版社身迫于当局压力屏蔽这位叛逃知识人并不奇怪。

赵复三先生晚年艰辛得自由,却被屏蔽于故国之外,很有独坐幽篁,琴箫自灭的况味。但北明要补充的是,在孤独流亡的最后十年,他的半个世纪前的初恋情人,49年后迁台的中华民国女作家、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晓啬从茫茫人海中认出了他,绕过半个地球找见他,把他从欧洲、从他一度徘徊的修道院大门口,领回了美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此二人不弃不离。同道流亡,与赵复三保持通信往来的前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严家祺先生回忆说:他们定居住在耶鲁大学附近一栋独立楼房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园里种满了郁金香、牡丹、玫瑰、菊花,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两人"每天在森林中散步……"[11]若不是赵复三从青年时代就奉在心中的上帝的旨意,就是命运的垂顾,这是赵复三晚年大漠孤烟中的一片绿洲、长河落日里的一个曲径通幽处。


赵复三(左)与陈晓啬(右上角小图是陈晓啬女士大学毕业照)。在赵复三流亡的最后十年,他半个世纪前的初恋情人、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晓啬从茫茫人海中认出了他,绕过半个地球找见他,把他从欧洲领回了美国。二人从此不弃不离。(原图邵東方提供,转自明报月刊。右上小图截自谢莺兴(謝鶯興)
赵复三(左)与陈晓啬(右上角小图是陈晓啬女士大学毕业照)。在赵复三流亡的最后十年,他半个世纪前的初恋情人、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晓啬从茫茫人海中认出了他,绕过半个地球找见他,把他从欧洲领回了美国。二人从此不弃不离。(原图邵東方提供,转自明报月刊。右上小图截自谢莺兴(謝鶯興)"陈晓蔷教授大事年表" )

 

香港《信報》1990年6月20日以
香港《信報》1990年6月20日以"赵复三曾经保护严家祺"为标题发表的文章。八九六四后流亡的严家祺先生八十年代与赵复三相识相交,并受惠于他的保护,流亡期间也曾为赵复三鸣不平。(严家祺提供)

大陆读者发现各家出版社经常删除赵复三译著的
大陆读者发现各家出版社经常删除赵复三译著的"译后记",表示对此不能理解,并上传其译后记以飨读者。("豆瓣读书"网截图)

八九六四流亡高官、知识人、基督徒赵复三说:
八九六四流亡高官、知识人、基督徒赵复三说:"只有在艰苦的磨练中,人的内在的质量才能放出光芒"。(网络图片)

2015715日,被红色帝国和荒谬时代扭曲四十余载,晚年终得善果的这位老人执爱妻之手与世长辞。他的友人,大陆史学家丁伟志、中共党史专家何方、国际问题专家宋以敏、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邵东方等发布讣告,称:

赵复三先生曾经说过:"从古到今,艰苦走过一生道路的人是很多的,艰难是客观存在,也只有在艰苦的磨练中,人的内在的质量才能放出光芒。"在长达二十六年流寓的晚年生活中,赵复三先生不计世事浮沉与荣辱得失,从未轻身而昧大义,诚乃天下事之可支拄者。他始终放心不下的是: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赵复三先生这样一位终生热爱祖国的人,却最终未能叶落归根,埋骨异邦,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他所在时代的不幸。……而赵先生"舍身外、守身内"的做人原则,则将道范长存,照耀千秋![13]

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专题,中国流亡者记事,"叛逃要人赵复三"(续完)。我是主持人北明,北平的北,明朝的明。谢谢收听,下次再会。           

[1]注释:

 严家祺《在人生的列车上》第二部分第26节:赵复三萌生进修道院想法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2]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电台2015-09-11,下同。

[3]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爱思想网站2011-11-17

[4] 参见 []希尔(Feer, F.)著、赵复三译《欧洲思想史》中译者前言 /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版。

[5]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电台2015-09-11,下同。

[6] 姚琮身份请见本文本节目上部分。

[7] 大纪元20120626日讯:独家:原中共驻联合国高官赵复三逃亡内幕

[8] 刘再复:赵复三:漂流悲歌三绝唱/2015921/共识网,转自中国数字时代。

[9] 余英时:怀念赵复三/自由亚洲电台2015-09-11,下同。

[10] 刘再复:舍身外,守身内/爱思想·学习型社会领航者/2015-08-09

[11] 严家祺《在人生的列尘上》第二部分地26赵复三萌生进修道院想法/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2] 谢莺兴(正体字为"謝鶯興"):陈晓蔷教授大事年表/东海大学全球资讯网馆讯馆刊图书馆馆刊. 2018-03-27

[13] 爱思想网站: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病逝 / 2015-08-09/ 另见"政右经左版"2015年度百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赵复三简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