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8月8日星期一

中國未來論述分歧對台灣的啟示

◎何瑞恩(Ryan Hass) / 自由時報-星期専論 20220807

對於中國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各種涇渭分明的論述正在中國內外一一浮現,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國當局因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隔離需求,而嚴格約束人員和思想在中國內外流動所造成的後果。而且,中國境內的外國記者人數也愈來愈少,無法協助外在世界了解中國內部變化。那些派駐中國的外國記者和外交官,還經常被限制造訪的地點及會見的人。中國在境內運用科技控制資訊流通的嚴密程度,也超越網路世代誕生以來的任何一個時期。

中國境內嚴密控制資訊流通

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對於國家成就的自吹自擂,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幾乎無人信服,但這並未減損他們在國內針對國家處境塑造單一論述的決心。中國的領導階層相信,掌握話語就能掌握力量。即使他們那套歌功頌德的論述,並未獲得所有中國人認同,但這是黨的路線,任何置身中國境內的人有意發起挑戰,都將面臨危險。

中國內部傳頌的故事情節是,中國是一個克服美國敵意,重新奪回在世界舞台上正當地位的國家。在這場大戲中,全球權力平衡正逐漸傾向中國。中國正迅速拉近與美國在全球經濟貢獻上的差距,很快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北京也在飛速提升軍事能力,並透過疫情下的外交餽贈及經濟上的慷慨解囊,進一步鞏固其在開發中國家間的領導地位。在國內,中國當局極力消滅貧窮、改善空氣品質和水質,提升許多民眾的生活水準。相較之下,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內部分崩離析,深陷政治體制效能不彰和社會矛盾之苦。

中國動態清零 科學上站不住腳

美國和其他國家對於中國近期所作所為的觀感似乎更為複雜,對中國的論述也更為凌亂,分析家和觀察家可以依據截然不同的消息來源提出相異的看法。整體而言,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在科學上站不住腳,是一次異想天開的失敗計畫,只是因為最高領導層過於冥頑不靈,才沒有放棄。中國的經濟政策轉趨中央集權,任意打壓不同的經濟領域,已經損害生產力、削弱活力。中國的房地產產業更是一團混亂,國家債務節節攀升,勞動人口卻日朘月減。在對外關係上,中國在俄羅斯野蠻入侵烏克蘭之際,選擇投向俄國懷抱,已經侵蝕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中國的全球形象直線重挫,與仍在國際體系中掌握偌大影響力的先進工業強權的關係,也同樣劍拔弩張。

美國爭論中國的力量 已達高峰

在上述諸多因素集結下,某些美國學者做出結論,即中國正面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大屠殺以來最嚴峻的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複合性挑戰。美國現在正忙於爭論中國的力量是已達高峰,還是仍在上升中。近期一場由筆者共同主持的中國專家閉門研討會上,眾人對這個問題的解讀也大異其趣。

中國如何自視及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兩者涇渭分明,而這種情況蘊含許多重要的意涵。首先,北京和其他國家肯定會對同一起事件做出霄壤之別的判讀。例如,當北京的戰狼外交官猛烈抨擊駐在國時,在中國會被描繪成對中國尊嚴的正當防禦,但在外國則會被視為中國恃強凌弱傲慢性格的實證。當其他國家展現對台灣的支持時,在中國境內會被形容為西方國家分裂及削弱中國的陰謀,在其他國家則會被視為抗衡北京升高對台施壓的必要表態。

諸如此類在事件解讀上的差異,為雙方的唇槍舌戰備妥燃料。當雙方不能針對問題的判斷方式取得共識,就無法找出處理或解決問題的處方。尤其在愛國情操被煽動時,決策者之間更容易對事件做出過度反應,藉此展現捍衛國家安全和榮譽的氣魄,就如同此時此刻的中國社會。

其次,一個國家如何評斷自身未來,透露該國將採取什麼行動。正如美國政治學家丹尼爾‧德雷茲納(Daniel Drezner)所觀察到的,樂觀看待自身未來的國家,傾向於押注國家地位長期下來將得到強化。這類國家會試圖引導其他國家,認同自身對未來的願景。另一方面,悲觀自視的強權則會注重提升軍事實力,也更傾向於使用武力實現目標。當時間不再站在這些國家那邊時,他們就會在一切都已經太遲之前,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

台灣領袖不屈服不挑釁 適如其分

這對台灣來說事關重大。台灣的最佳處境是,中國滿懷自信地認定自己將逐漸強大,事實卻是原地踏步。台灣領袖此時愈是鎮定自若,中國領導層就愈有可能說服自己,中國的未來一片光明。台灣有幸是由蔡英文這樣的領袖來掌舵。蔡英文既不屈服於壓力,也不主動挑釁北京,她身為領袖的性格和能力,在這個當下適如其分。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辜振甫暨辜嚴倬雲台灣研究講座、麥可.阿瑪科斯特外交政策研究講座;國際新聞中心孫宇青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