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即將訪台;中國深夜祭「食品進口禁令」作為第一波對台制裁


【台美中外交戰硝煙下,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即將訪台,為1997年後最高階訪台美國官員;中國官方深夜突襲祭「食品進口禁令」作為第一波對台制裁】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今(2日)上午結束新加坡訪問,預計傍晚結束馬來西亞行程。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CNN》等國際媒體報導,以及《報導者》向相關人士證實,若裴洛西訪問台灣的計畫不變,她最快將在今日晚間10點左右降落台北,並在3日上午率團與總統蔡英文會面。
此次裴洛西所率領的眾議院亞洲訪問團,還有其他5名民主黨籍的聯邦眾議員隨行,包括:格里高里.米克斯(Gregory Meeks)、馬克.高野(Mark Takano)、 蘇珊.戴貝妮(Suzan DelBene)、 拉賈.克里斯納莫托西(Raja Krishnamoorthi)和安迪.金(Andy Kim)。其中,米克斯是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高野擔任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也曾在2021年11月率團訪台。
裴洛西若順利來台,將是自1997年、共和黨籍的時任美國眾議院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率團訪台後,台美睽違25年的重大外交突破──因為聯邦眾議院議長在美國總統接任順位排名第二,除了象徵國家立法機關,也被視為美國總統之外,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1997年4月2日,甫結束中國訪問行程的金瑞契,高調地率團從東京飛來台灣。一行人在台北松山機場降落後,直接進入總統府與時任總統李登輝、副總統連戰會面,雙方快速談話1個半小時後共進午宴,同日下午金瑞契就離開台北返美──從落地到離開的「旋風式訪問」,短短不到4個小時。
不過金瑞契當年的旋風訪台,沒有引爆中國更進一步的戰略報復,也沒有對台海政策帶來關鍵影響。因為在訪台之前,金瑞契就已與北京當局溝通好訪台條件(不公開、短時間、不能先訪台灣再去中國、離開中國後要經由日本中轉不能直接來台),北京非常清楚金瑞契的位置與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距離與職務差異,因此除了口頭警告外,並不願意以此影響當時正在快速改善的美中關係。
最後,金瑞契的來訪雖然成為台灣罕見的外交突破,但同年年底,時任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卻應邀訪美、成為1985年後第一個登陸美國的中共領導人。1998年6月,柯林頓總統更高調訪問中國,象徵兩國正式拋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陰影,走入當年兩國密切互動、但相對孤立台灣立場的戰略新局。
時隔25年,裴洛西的台灣行已讓中國政府連日激烈抗議。解放軍在渤海、福建沿海與南海進行實彈軍演,航空母艦「山東號」與「遼寧號」也在7月31日後分別離港,尚未確定是否航向台灣鄰近海域;除此之外,《路透社》也引述台灣國防部消息,指解放軍多架戰機從週二清晨開始不斷觸碰台灣海峽中線,從週一起,多艘中共軍艦也在宮古海峽以及與那國島與台灣之間的海域出沒。
軍事威嚇外,中國海關總署週一(1日)晚間也頒布新一波「台灣食品進口禁令」,無預警凍結上百家台灣食品廠商與農漁水產品的進口許可。中國官方表示,這些廠商沒有配合更新註冊編號,所以被暫停進口許可。但以遭禁的台灣糕餅品牌郭元益為例,在中國海關官網公告的註冊有效期限其實是到2026年。因此中國針對台灣食品的大規模進口禁令,也被視為「懲罰裴洛西訪台」、以商圍政的報復手段。
「我們要再次正告美方,中方正嚴陣以待,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會坐視不管,必將採取堅決應對和有力反制措施。」8月1日,在裴洛西抵達新加坡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再次發出對美國的抗議與武嚇:「至於是什麼措施?如果她(裴洛西)敢去(台灣),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面對中國針對裴洛西可能訪台的文攻武嚇,美國政府沒有讓步,白宮國安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日晚間表示,拜登政府與美軍將全力護航裴洛西出訪安全,美國海軍「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正從菲律賓海域朝台灣東部海域前進,同時,配置F-35B戰鬥機的美軍兩棲突擊艦「美利堅號」與「的黎波里號」,也分別在長崎縣佐世保海軍基地與沖繩南部待命。

■延宕了4個月的訪台行程,幕後多方折衝

長期對台友好的裴洛西,本計劃於4月初訪問台灣,但因COVID-19確診而被迫取消;之後又因美國國會內政修法工作,裴洛西的外訪計畫一度沒有下文。
直到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美國白宮與國會獨家消息,指裴洛西將於8月、眾議院夏季休會,藉亞洲外交行程之機順道訪問台灣,但白宮內部對裴洛西的訪台時機「頗為擔憂」,一方面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的建軍紀念日;二方面則是內憂外患中的中共高層,即將於秋季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預計於會上通過極為敏感且爭議的「習近平連任案」──因此白宮方面非常擔心身為「美國政府第三號領導人」的裴洛西,此時出訪將刺激中國強硬報復、甚至引爆軍事衝突。7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甚至公開表達質疑,在面對媒體追問時脫口說出:「美國軍方認為這(裴洛西此時訪問台灣)不是個好主意。」
面對國際輿論,與美、中、台的高度緊張,美國方面,白宮、美軍、國務院與國會眾議院持續以「維安機密」為由,拒絕說明裴洛西是否來台。在中國這方,來自中國政府的外交譴責與武裝恫嚇已鋪天蓋地,不僅中國外交部、解放軍高層將領,都公開威脅裴洛西的訪台必將遭致嚴厲後果,以《新華社》、《人民日報》與《環球時報》為首的官媒體系,更放話解放軍戰機不排除攔截、甚至暗示要擊落裴洛西的訪台專機。
7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終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開對話,在長達2小時15分鐘的不公開對話中,拜習兩人雖然就台海局勢交換了意見,但雙方並沒有具體的互信進展,只留下一句中國官媒會後引述習近平對美的威嚇發言:「玩火必自焚。」

■中共為何如此憎惡裴洛西?

中國對裴洛西可能訪台的強烈表態,除了時機點外,一部分也與裴洛西過去30年來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有關。
現年82歲的裴洛西與中國共產黨的長年對抗,始自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解放軍出動武力鎮壓學生運動後,當時還是國會菜鳥的裴洛西(1987年她47歲時才選上眾議員),不僅大力在國際斡旋,營救天安門學生們逃離中國,在1991年眾議院訪問團參訪北京時,裴洛西更與國會同僚在天安門廣場上公開拉出悼念六四「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的黑旗布條,當場遭到公安短暫控制行動而引發中美外交風波。
2003年,裴洛西當上國會眾議院的民主黨領袖後,對於中國人權問題的針砭更是力道加倍──裴洛西不僅長年與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會面交流,在2010年的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與2012年的陳光誠躲入美國大使館事件裡,裴洛西也都積極協助國際營救行動,並公開而強硬地譴責中國整肅維權人士與迫害人權的不義作為。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後,裴洛西不僅高調地邀訪並迎接黃之鋒等人前往美國國會聽證演說,亦大力協助《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與後續對港府各種制裁法案的通過。也因此,香港建制派媒體與中國官媒輿論,稱裴洛西為「港獨同路人」,抹黑她為煽動香港反中情緒的國際黑手之一。

■美國國內如何看待裴洛西訪台行程?

綜合美國主流媒體與政策辯論,多視裴洛西的台灣行程為「敏感時機的不必要冒險」。像是《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編輯台社論就直接主張:「裴洛西是該訪問台灣──但不應該是現在。」最先曝光裴洛西台灣行計畫的《金融時報》亦以社論批評:「裴洛西訪問台灣是思慮不周。」認為此舉除了激怒中國採取不理性行動外,並沒有給身為盟友的台灣帶來更實質有效且具體的任何安全保障。同一時間,報系立場相對保守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則諷刺裴洛西的台灣行,根本就是拜登團隊又一次失言引發的外交危機。
裴洛西的訪台也引發美國國際關係學界的迥異激辯。例如素來知台的台灣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7月28日就與印太戰略學者庫柏(Zack Cooper)共同投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表示:「裴洛西不該在此時訪問台灣。」
葛來儀與庫柏的投書強調,美國長期對台「戰略模糊」的設定,正因為拜登總統的一連串失言而淪為「戰略混亂」,「一個火花就可能將這種極不穩定的局勢點燃,引發一場升級為軍事衝突的危機──而裴洛西對台灣的訪問,可能就是這個火花。」
與之意見相對的,則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的會長理查.哈斯(Richard Haass)──在投書《金融時報》的反對意見中,哈斯立場堅決地強調:所謂的第三次台海危機,很明顯是「中國政府一手製造的結果」。
哈斯主張,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政府並沒有任何「具體台獨的事實與跡象」,美國也不厭其煩地反覆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在裴洛西訪台之前,中國對外的軍事威脅與對台施壓就已張牙舞爪、北京對眾議院議長的訪台行程只是反射性的借題發揮,並非裴洛西的訪問實際造成了任何關鍵性的戰略轉向與政治意義。
哈斯認為,裴洛西訪台會觸怒中國引發衝突,恐怕只是倒果為因,「美國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正面確認美國出手保衛台灣的準備與決心。」美國甚至應該藉此串連台灣與日本的協同防衛,並嚴肅與歐洲盟國討論相應的應變計畫,用清楚的紅線嚇阻中國走上俄國入侵烏克蘭的錯誤覆轍。

■ 裴洛西為什麼要來台灣?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當華府對媒體提前洩漏裴洛西訪台計畫、並讓拜登脫口說出「軍方不樂見訪台」後,裴洛西的台灣行程就成為「不得不去的決定」──因為在中國文攻武嚇面前縮手,恐對印太盟邦釋出錯誤訊號,更何況美國國會兩黨大多支持裴洛西應該有自由訪問台灣的權利。
裴洛西在美國政壇素以務實、善於合縱連橫聞名。身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女性國會議長的她,在訪台風波的同時,也正面臨自己政治生涯的謝幕考驗──美國即將於11月舉行「期中選舉」,眾議院屆時將解散改選,但在當前的通膨危機與經濟蕭條壓力下,民主黨政府的選戰聲勢正陷低迷,此刻並不能保證能守住眾議院的多數席次與議長地位。
除此之外,裴洛西雖然已於2022年1月宣布將繼續參選眾議員連任,但卻可能在黨內「世代交接」的壓力下,於明年1月卸下眾議院議長與黨團領導人的權力。
事實上,裴洛西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屢屢遭到年輕世代正面挑戰,以進步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為主的黨內新星,質疑裴洛西「當權過久」、從2003年開始擔任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將近20年的她,已明顯扼殺新世代議員的換血與當權機會,是民主黨陷入世代分裂、甚至無法有效回應社會需求的主因之一。因此在2018年期中選舉後,裴洛西公開承諾「議長連任最多只到2022年」,但到目前為止,裴洛西本人都還沒有正面確認是否會在年底選後兌現「交棒承諾」。
儘管裴洛西的選後展望仍有變數,但在訪台風波中,美國國會共和黨與民主黨人卻也都在中國文攻武嚇的威逼之下,重新集結聲援、大力支持裴洛西代表美國國會的歷史性訪台。同時,美國國會兩黨目前正在跨黨派協商,極有機會在期中選舉前通過擴大支持台灣國防與軍事援助的《台灣政策法案》(2022 Taiwan Policy Act)。
在此邏輯下,裴洛西的訪台儘管在出發前頗有爭議,但在出發之後仍舊受到美國朝野歸隊支持。而美國應對「裴洛西危機」的戰略回應,也同時是對印太盟邦──特別是對一級軍事盟友日本與韓國的信心預演。
■ 台灣軍事專家:演變成戰事衝突機會不大,未來中共軍事擾台模式更激進
面對中美持續升溫的緊張態勢,台灣的軍事專家怎麼看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雖然這次共軍在東海、南海、渤海都有演習,但是這些演習都是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嚇阻裴洛西訪台。他舉例,雖然央視發出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17」高音速導彈射擊的影片,除了無法確認導彈發射的日期與地點之外,若真的要嚇阻目前在南海的雷根號航母戰鬥群,應該是直接往南海射擊飛彈,而不是播放影片。
沈明室也指出,習近平在八一建軍節上的講話再度強調「軍隊聽黨指揮」,東部戰區對裴洛西來台也表示「嚴陣以待,聽令而戰,埋葬一切來犯之敵⋯⋯」,但到目前為止,共軍做出實質的反制沒有比過往更激烈。因此他判斷,無論是中共或是美方,都沒有升高衝突的意圖。
但前空軍副總司令張延廷向《報導者》表示,裴洛西的到訪將使中共增加各種對台灣常態式的軍事干擾。「中共會把常態性『擾台』升級成常態性『繞台』,共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也會成為常態。」他指出,中共7月31日宣布將新型的空中加油機「運油-20」投入任務,這也表示未來中共的戰鬥機很有可能會搭配運油-20,將戰機繞台的任務常態化。
除此之外,沈明室也認為,中共兩個航母戰鬥群未來也可能會到台灣東部海域進行聯合演習,加強對台灣軍事的威脅。
在1997年中國國力仍不強時,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金瑞契來台灣表達支持民主,此次裴洛西訪台並不算是「外交破例」,但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的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中國綜合國力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美國仍然支持台灣,表示出美國力挺台灣民主的決心並沒有改變。林穎佑說,「這個再保證的舉動給了美國印太的盟友在面對共軍崛起時,有了更多的信心。」
裴洛西來台之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預計在3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台,參加柬埔寨舉辦的東南亞國家協會外長會議。布林肯將於6日飛往菲律賓,與預計前往韓國、日本訪問的裴洛西南北對應。(文/張鎮宏、楊智強)
【美中與印太新布局,台灣如何立足──專訪白宮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ttps://bit.ly/3JpsH4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