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未普:金融脫鉤?中國政府既不自信又自信

RFA 20220824

8月12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等五家大型國企宣布從紐交所退市。對這個看起來相當常規的市場現象,海內外評論大相徑庭。海外說,中國主動與美國金融脫鉤,中國則否定說,這不是主動推進金融脫鉤。

《經濟日報》8月15日的文章似乎顯示出中國官方對五大國企退市的態度。該文題為「自美退市不意味主動推進金融『脫鉤』」,文中充滿了啟人疑竇的疑點和矛盾。其中,最令人噴飯的自相矛盾是,文章說,中國五家大型國企從紐交所退市,不是主動的、自願的,原因是「個別境外市場將金融監管政治化、工具化,頻繁製造事端打壓外國公司」,影響了部分中國企業上市意願。然而,文章又說,五家企業宣布自美退市,是自願的,合理合規的,是從自身實際和商業角度考慮,不會對中概股、對中美兩個資本市場構成大的影響或衝擊。文章想要一箭三雕,既抨擊美國的金融霸蠻行為,又傾訴中國企業被迫退市的無奈與無辜,同時又想安撫市場,兩國並沒有金融脫鉤。

有趣的是,這種一箭三雕的文章,從字裡行間都顯示出中國政府一方面不自信另一方面又自信的矛盾心態。不自信的是,北京方面顯然擔心外界過度解讀,認為中國正在謀求和美國金融脫鉤,又擔心這五家企業自美退市,會引發中概股「退市潮」。於是,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趕忙強調,五大國企的退市行為屬於資本市場常態,尊重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境外上市地規則作出的決定。又說,這五家企業有較大特殊性,並不能代表200多家在美中概股企業的一般情況。不用擔心在美國的中國企業會一窩蜂似的退市。

不過,北京政府顯然也很自信,好像即使中國和美國真的金融脫鉤了,中國也不怕。對此,文章透露了一點秘密:中國企業正在尋求別的替代。文章舉例說,近期一些中國企業通過互聯互通機制到瑞士等歐洲市場上市,就展示了中國企業積極開拓、擁抱世界的趨勢。另一個自信的原因就更有意思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談到中美經濟脫鉤的前景時,談到美國經常用金融手段打擊敵手,並且總是很成功。比如,美國80年代打擊日本,90年代打擊韓國,現在又用金融手段打擊俄羅斯,似乎都很奏效。不過他認為,美國要用金融手段打擊中國,未必能成功。因為中國的金融制度是不能自由兌換的,這是中國的天然優勢,足以對抗美國的金融打擊。黃高度稱讚中國的這種金融制度謹慎、合理、睿智、有遠見,所以能夠在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金融危機中全身而退。黃奇帆的這種看法在中國官員中應有影響。

不管中國官方對能否抵抗美國的金融打擊,自信還是不自信,文章絕口不提的是,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面臨的核心問題,實際上是中方的信用危機。文章稱「五家企業嚴格遵守美國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說的不是事實。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2021年4月承認某一季度造假達22億人民幣,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因此而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試圖問責瑞幸咖啡這類虛報業績的中國公司,要求企業上市三年內要向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提供審計底稿,否則可能會被強制退市。

這次五大國企退出紐約股市,按照在美國長期從事審計工作的經濟學者李恒青說法,那是「逃跑」。他說,多年來,美國監管部門一直對難以審計監督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表示不滿,中國方面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讓這些公司交出審計底稿。

總的來說,北京政府似乎並不希望現在就與美國搞甚麼金融脫鉤。畢竟,中國在堅拒金融改革長達幾十年之久後,終於允許美國的知名金融企業,包括貝萊德、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資銀行,在中國建立或擴大業務了。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最近表示,中美「金融脫鉤」是一個偽命題。金融完全脫鉤既不現實,也不符合中美任何一方的利益。

不過,中國不可兌換的金融制度,可能才是北京方面既不想脫鉤又不怕脫鉤的根本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