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

沈旭晖:悼念香港人的国际关系启蒙老师、《追龙》预言家倪匡

RFA  20220708

作为读过卫斯理全集的人,一直潜意识地把倪匡当作跨学科融会贯通的启蒙老师之一。而这些学科,也包括了本行国际关系。

第一本读的卫斯理小说是《妖火》,中一时从中学图书馆借阅,然后逐渐半借半买地读完全套;特别是后期出版的那些,几乎是出一本买一本。后来网络时代,卫斯理全集在网上随处可见,就算到了今天,依然时不时心血来潮,上网随便找一个卫斯理故事重看一遍,就像探望老朋友。而卫斯理的周边小说,如非人协会系列;倪匡的武侠小说,如《六指琴魔》;他亲友续写的,如倪震的《少年卫斯理》和叶李华的《卫斯理回忆录》,基本上也读过。这种贮藏收藏品的感觉,是宝贵的儿时回忆。

回忆既是对这些作品,也是对旧香港。

喜欢卫斯理小说,却和科幻完全无关。事实上,一直觉得倪匡最擅长、最感兴趣的内容也不是科幻。他每次写起旧中国的武林、三教九流,就仿佛判若两人,特别用心,明显不少来自个人半亲身经历或耳闻;那些科幻元素、外星人,反而更似向专栏交代。我们很少看到科幻小说有那么多帮会、武侠元素,这两者的交合,倪匡几乎只此一家。

我喜欢福尔摩斯,更多是喜爱维多利亚英国时代背景;喜欢卫斯理,多少也一样。倪匡笔下的旧中国充满神秘的魅力,什么青帮、碳帮、金沙帮,还有大量篇幅的苗疆、西藏,比起纯正武侠小说、神怪小说更有社会意味。卫斯理时代背景的一大主题正是1949年的巨变,令这些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伦理、人情味都被连根拔起,不少江湖中人被清洗,也有向政权投诚再协助训练特务。

这段历史非常警世,而且对今天特别实用。

卫斯理全盛期的香港,正是港英的黄金时代。而倪匡的国际视野,也充份反映在香港应有的国际化身上,这也是一般科幻小说鲜有触及的。卫斯理本人那种金正恩式的通晓无数语言、詹姆斯·邦德式的世界各地都有接头人,正正反映了那时候"八方风雨会中州"的旧香港。因缘际会下,中国各地各种奇人云集一个小城,再连结各自的外国、外星势力,正是卫斯理小说的基本背景。

在卫斯理的香港,有从印度土邦来到的土王随从,有泰国降头师的徒弟,会主办世界扒手大会,也是国际特务集中地。卫斯理的故事有发生在欧洲袖珍小国安道尔的古堡、南太平洋的神秘小岛、格陵兰地底科研基地、中东不产石油的军火贸易酋长国等冷僻地方,题目触及在巴西搞分离主义独立、炸开黑海令俄罗斯得到出海口、尼泊尔王室与文莱王室的秘闻等。这些,全都是国际关系非常有趣的冷题目。至于美苏冷战争霸,更是贯穿了前期几乎全部小说,虽然多少有模仿詹姆斯·邦德色彩,但也逐渐发展出富香港特色的冷战观,值得再三研究。

倪匡熟悉历史,将历史揉合科幻也是他的强项。中国历史传说或文物如兵马俑、聚宝盆、成吉思汗陵,西方古代历史如埃及木乃伊猫、玛雅文明灭绝之谜等,他都提供了另类解释,无疑脑洞大开。至于《头发》把人类四大宗教始祖化身"ABCD",更是神来之笔,已成永恒经典。

直到重看几次之后,卫斯理那些情节(包括其中实在不少的漏洞、犯驳)都不再感到新奇,却更能欣赏倪匡对人性、和对某个政权一针见血的洞见。例如小说有不少角色都直接是中共高层或其他共党高层,除了有名有姓的毛泽东、林彪、邓小平("老人家")、贺龙(即卫斯理七叔)、罗瑞卿(即卫斯理好友铁蛋)等,还有朝鲜金日成、赤柬波尔布特都出过场。

不过最精彩的,还是倪匡对整个中共特务体系的刻画,入木三分。例如有特务高层非常平易近人,充满魅力,对香港人的自由民主理念非常理解,口中会说出"理想谁没有呢"一类说话,但依然深信自己利益至上的唯物主义能够控制一切。这令人想到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根本就是现实的白描。

又如他讲述一些独裁小国的王室成员操纯正牛津英语,接受西方高等教育,有几个博士学位之类,但会坦言民主会破坏他们既得利益、为什么要支持,这也是现实写照。卫斯理再三强调"最讨厌特务(其实就是国安),无论来自哪个阵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人性道德",这教条深深影响了我,也深深教化了国际关系的一代人。

而须知,倪匡年轻时也做过公安,都是切肤之痛。

不过说到对政治以外的人性最有洞见的,倪匡还有更深入的作品:一本是我这里曾多次推荐、讲述"情感勒索"的《背叛》;另一本,自然是大家都在定期重温的《追龙》:

"要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战争,几个人的几句话,几个人的愚昧无知的行动,可以令大城市彻底死亡。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人人都知道他们的言行,会使城市毁灭,他们却不这样以为。"

这段话,相信大家已经毫不陌生,但每次读来,都是一字一泪。而且《追龙》结局也提醒大家,"别以为世上所有的事都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目的,事实上,世上有太多的事,再努力也达不到目的。"这正是智慧老人的先见之明。至于故事再三强调的讯息:"如果有可能,赶快离开这座快毁灭的城市,别存半丝半毫幸念,赶快,尽一切可能!"是什么意思,就自行意会好了。

卫斯理回到属于他的无边世界,这是一种解脱。根据卫斯理小说,他起码提供了十多种可能性,让我们未来再能够遇到倪匡。这一点,他的读者肯定心领神会。可惜翻遍倪匡所有小说、文字、节目,都没有一处诉说"这个城市"可以逃离毁灭的气数,毕竟世事总有不能强求之处。

感谢倪匡带给我们的一切,但愿在某个《天书》的平行宇宙再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