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

陳文瀾:倪匡之死與香港之死

 / 思想坦克 2022 年 7 月 8 日

倪匡遠行,香港、台灣書迷齊聲嘆息,許多中壯年紛紛搬出塵封在書櫃底層的倪匡眾書拍照,咸認倪匡筆下的科幻、武俠、志怪情節,是童年、青少年時期的美好回憶。眾媒體、作家也相繼撰文緬懷倪匡,或簡述其生平、事蹟,或表彰其影響、貢獻,或描繪其個性、好惡,幾無惡評。

金庸與倪匡

不少人將倪匡與金庸相較,金庸辭世時,倪匡生前亦頗多爭議,但駕鶴西歸後,卻只聞讚辭。若論作品的影響力,倪匡已遠不如金庸,金庸作品近年來仍不斷被改拍為電視劇,但大多數青年世代對倪匡作品已頗為陌生;若論人品,金庸、倪匡私生活都頗為精彩,但金庸先反共而後親共,倪匡逃離中國後,終生反共、至死不渝,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著作等身」一辭,對大多數作家是過譽,但對產出過數百本書、劇本的倪匡,卻是過於小覷。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受惠於英國殖民政府的法治,香港成為漢文世界的燈塔,倪匡、金庸、亦舒、梁羽生等香港通俗作家爭奇鬥妍,想像力、持續力皆令人感佩。

20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台灣雖仍處於戒嚴時代,但言論自由意識勃興,香港音樂、電影、電視劇、通俗小說,大舉進軍台灣。許多台灣人透過閱讀香港通俗小說家的作品,重新認識文字的魅力與多樣性;倪匡的科幻著作,正是許多人的科幻啟蒙作品。

然而,在倪匡「魂歸外星」後,不少作家、評論家在「死者為大」的氛圍下,不免語多溢美。倪匡並非純粹的小說家,也身兼編劇、評論家與節目主持人,小說創作面向也頗為寬廣,除了知名度最高的科幻小說,也曾撰寫武俠小說、靈異小說、偵探小說,還有情色小說。

倪匡將洋腸小道闢成康莊大道

單論科幻小說,倪匡的科幻小說「幻多於科」,名為科幻小說,實為披著科幻小說外皮的推理、偵探、武俠小說。他的科幻小說著作雖多,看似自成體系,但深度、廣度都無法與歐美科幻小說大家相提並論,娛樂性卻不遑多讓;倪匡投入科幻小說,當是其他類型小說,在香港皆已有名家,為突圍而另闢蹊徑,最後終將羊腸小道走成了康莊大道。

只是,在倪匡之後,香港再無科幻名家;黃易甫出道時,也曾創作過若干科幻小說,將重心移轉至武俠小說後,初期的作品如《尋秦記》,仍可見科幻的魅影。晚近,雖有不少後輩投身科幻文學創作,能見度、銷售量卻遠不及倪匡,關鍵在於後輩科幻小說家太在乎「文以載道」,導致作品難以通俗化,娛樂性不足。

並非熟稔、深諳科技者,才能創作科幻小說,倪匡便是佳例。倪匡雖以科幻小說家名世,卻總是先翻閱百科全書、科普書籍,再將讀到的科學知識、理論、假說,套進小說情節內。

缺點是,倪匡有時不免生搬硬套,導致情節突兀,有時前後矛盾、邏輯不通,有時對科學知識、理論、假說理解謬誤。優點是,他並不敬畏、信仰科學,勇於質疑現有的科學知識、理論、假說,寫作毫無桎梏、自由自在、天馬行空,發想出諸多奇思妙想,比多數科普作家、科學哲學家,更能啟發讀者對科技文明的省思。

完全符合商業娛樂路數的倪匡

多數好萊塢電影被評為商業片,而倪匡的著作,幾乎全數是迎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書」。為求快速生產,倪匡作品自有情節拖沓、套路重複、文字夾泥帶水之弊,也不乏閒扯、清談的篇幅;只是,倪匡作品文字簡易、情節引人入勝,這些毛病反倒成為其個人獨特風格。

「文窮而後工」,原是假道學的空話;倪匡因寫作而致富,才是激勵後輩見賢思齊的楷模。只是,隨著平面媒體式微,香港通俗文學已難以為繼;台灣亦然,通俗文學已無生存空間,純文學作家幾乎都棲身在大專院校,繼續墊高文學的高牆,令普羅大眾文之生畏、望之生厭。

眾所周知,倪匡故事中的主角,都是他自我想像的投射。一如金庸武俠小說的主角,早期是滿腦家國的陳家洛、袁承志、郭靖,中期是愛情至上的楊過、張無忌,後期是浮浪無行的令狐沖、韋小寶;倪匡筆下知名角色,依先後順序,從陳真、衛斯理、木蘭花,到原振俠、高達,性格軌跡與金庸筆下主角大致相同。

金庸、倪匡的故事主角,從愛國到愛人到愛己,正是數十年來香港文人內心變化的寫照。早年,金庸、倪匡雖反共,但中國情懷仍未幻滅,如衛斯理、原振俠的人物設定,都是熟悉現代政治、經濟、科技的香港男性高知識分子,但在面對急難時,賴以脫身或反敗為勝的,若非外星人垂憐,就是靠自小苦練的中國武術。

從陳真到衛斯理,香港取代了中國,成為倪匡故事主角的基地;但衛斯理仍忙著探索中國歷史的謎團,一如20世紀90年前的若干香港人,相信香港保存了部分正統的中國文化。衛斯理雖遠比郭靖精明,但骨子裡,同是中國式的道德君子,差別在於,郭靖是悲劇英雄,衛斯理是歡樂英雄。

從衛斯理到原振俠,與中國有關的故事,比例愈來愈低;從原振俠到高達,故事中香港的意象,也愈來愈模糊。原振俠、高達幾近戀愛、性愛動物,他們遠比衛斯理不羈、放縱、愛自由,卻更迷茫、錯亂,倪匡的創意終於無以為繼,現更隨衛斯理、原振俠「移民太空」。

悲哀的是,倪匡的科幻小說從未成真,但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科幻小說《1984》,卻在今日香港天天上演。香港雖然馬照跑、舞照跳,股市照開盤、街道依然燈紅酒綠,但在文化上,已是一片廢墟;香港人哀悼倪匡,哀悼的其實是過去暢所欲言、百無禁忌的香港,已然死亡的香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