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

杨鲁军:中国现在已经没有做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了

【虎年笔记】

什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从几年前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个概念和命题之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高科技,有的说全球化。老夫认为皆未说到点子上。

领导人心中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下,中国上,东升西落,中国做世界的领导者、扛把子。坦白说这就是仲掴梦。也是这些年仲掴在世界上四面出击、八方斗狠、十面埋伏的逻辑动因和攻击性前进的战略目标。

老夫感觉,这确实有一些纹歌年代"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意思一一为了"亲手埋葬美帝国主义",从"双雄争霸"到"三国演义",文的武的、明的暗的、只说不做的和只做不说的,咱全用上了!貌似眼花缭乱,实则指向清晰一一干掉美国。

今天回头看,说主干不说枝蔓,这几年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只有两件事:新冠和乌战。新冠直接造成美国百万人口死亡。两年前新冠闹得最凶的时候,美国朝野直指都是"武汉肺炎"惹的祸,祸起仲国。仲国坚拒指控,反噬美国。联合国面对公说婆说,不了了之。不过近日古特雷斯秘书长突然重提"旧案",宣布将全面彻查"新冠起源"一一话外之音,确有"仲掴脱不了干系"之责。

除了新冠,就是俄乌战争了。俄罗斯外长从战争一开始就直言:与乌开战,就是为了挑翻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权。诡异的是,美国一直怀疑仲掴是乌战幕后的总导演和制片人。仲掴的态度与对新冠的立场是一样的,一方面矢口否认仲国与俄罗斯"入侵"有关,一方面反噬美国是乌战的元凶。但是这件事美国死死咬住不放(四月尾通过了《轴心国法案》)一一纸包不住火,仲掴可能无法hold住中俄之间的所有秘密。

在俄军出师不利、仲方貌似中立的情况下,应该是俄方渠道有意"泄露"了以下半公开的"秘密":仲俄有密约,俄一旦动手,仲方承诺挺俄"不封顶","不是联盟,胜似联盟";甚至,仲方将在台海开辟"第二战场",与俄形成犄角之势,誓将美国拉下马。

这条信息应该说证实了老夫从战争一开始就形成的一个重要判断:没有仲掴力挺,普丁不可能利令智昏,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一个国土面积约等于日本加英国的主权国家乌克兰,发动"灭国战争"(这与2014年他入侵克里米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一"闪电战"剑指首都基辅。从战略意图和战略逻辑上说,仲俄"肩并肩背靠背",俄先战一一拿下乌克兰;仲后战一一拿下弯弯,各取所需,相得益彰,犹如两把锋刃,直插美国心窝窝,掀起反美灭美的惊涛骇浪。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近乎完美的战略设计。只是在战略评估上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错误,主要是"三个低估"和"两个高估":

1,低估了美国,以为美国是迟暮美人,惧战,亦没有能力战;
2,低估了整个西方,未想到英国冲天一怒,未想到德国、日本这两个被"重创和冻结"的军事巨人会猛然唤醒,"满血复活";
3,低估了泽连斯基为首的乌克兰政府,以为是绵羊,未想到是披着羊皮的"战狼";
4,高估了俄军的战斗力和军事水平;
5,高估了仲掴与俄"兄弟同心"的真实决心和策应能力。

总起来说,仲俄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现在的麻烦是两个问题。

第一,图穷匕见。美国吃惊地发现,原来不光是新冠与仲掴高相关(源头),而且俄乌战争也与仲国高相关一一新冠与乌战,都是天朝在背后捣腾啊!一一不过这确实符合仲掴灭美的战略设计和战略逻辑。问题是新冠旧账未了,又添乌战新账,这一回,仲掴是结结实实、彻彻底底地把美国得罪了、激怒了!

咋办?凉拌一一只有冷处理,仲掴必须用切实的行动(而不是花言巧语)向美国认错、示诚,首先必须做的是,与俄真正切割,全面停止反美,结束左倾内政,回到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与美国和西方对抗到底,死路一条。

第二,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停止和切割对俄罗斯的支持、援助是必须的。问题是这次开战之前仲掴对俄的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承诺,怎么办?乌战都打了快三个月了,如果换位思考,从普丁的立场来看,仲掴把他卖了、耍了。

老夫的意思是,中国当然必须站边美国,但是由于以往的草率和犯错,中国选边美国必然重重得罪普丁一一所以仲掴得防范普爷恼羞成怒、急火攻心,把邪火全撒到仲掴头上。从世界文明的潮流看,俄罗斯在乌战失败之后,大概率会像二战后的德日那样,接受胜利一方的安排和改变一一俄重回文明世界,是早晚的事。

有高人预计,如果届时仲掴还不跻身世界主流,还是与美国和西方为敌,很有可能美国会用俄罗斯来对付仲国一一近代以来仲掴最怕的、吃亏最多的就是北极熊。

总之,仲掴现在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要么跟美国走,要么跟俄罗斯走,二选一,请注意,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

今天看到有个智囊人物煞有介事地建言峰层:走第三条道路,21个字,叫做"与美国斗而不破,与大俄联而不盟,与欧洲和而不同"一一老夫以为,书生之见,晚了,现在已经没有做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了,因为天朝之前已与美国撕得太凶、与普丁爱得太深,没有转圈的余地了,只有断舍离、生死决。

打住。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