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杨鹏 评大秦赋(1~3)

【杨鹏看世界】


 一评大秦赋 1



大家好!欢迎来到杨鹏看世界。今天谈谈大秦赋。

大秦赋这个片子环环紧扣矛盾,艺术性不错。但大秦赋引发了一些争议。除了它把"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痛恨秦人的楚人瞎编成楚人不要当楚民,愿变成秦人这些内容外,成问题的主要是它的价值观。

大秦赋努力要证明,大秦征服六国是为了结束战乱,实现天下太平。但大秦是一个短命王朝啊!征服六国以后仅仅十五年就被楚人领导的六国反叛的烈火所毁灭。陈胜和刘邦在舍命起兵的时候都说了同样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如果真如大秦赋所赞美的,秦始皇,秦王朝真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在奋斗,那天下人为什么要冒险造反,砸烂秦王朝呢?

大秦赋原作者和导演都是陕西人。他们对秦人的历史有感情可以理解。但不顾历史真实,努力为秦王朝翻案,热情讴歌他们的秦人祖先,而对今天的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六国的祖先进行大屠杀。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也是对反抗暴秦的义士们的不尊重。

秦王朝短命而亡,是个失败王朝。为什么还要歌颂它呢?秦王朝对中国历史最深的影响是建立了以郡县制为特征的皇帝集权制。所以大秦赋真正歌颂的就是皇帝集权制,就是秦始皇把个人意志转变为严酷的法律而主宰天下人的这种制度。

秦始皇之前的周王朝,他不是皇帝集权制的,而是君主和贵族共治的封建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中国它是有政治象征和文化上的统一的。但他的治理权是分散而下放的。各地方诸侯与贵族是自治的。

秦制和周制各有优劣。但在的宣传舆论上习惯将秦制的优点。例如,秦制国家稳定,天下太平。秦制能够集中力量,对外很强大。但这两条都缺少足够的历史依据。

我们可以从国家稳定和天下太平来看。

秦制形成以后,中国没两三百年一次王朝更替。那都是大动乱。人口死亡都在一半以上。我们回头看看,西周王朝二百七十五年,几乎没有什么大战争,没有人口死亡一半以上这样的记载。东周的春秋时期三百多年,左传记载的战争二百多起,都规模很小。最大的城濮之战死伤也就几千人。多数战争就是死伤几百人就结束。而且战争主要是在贵族之间进行,是贵族比武。普通百姓不直接参与战斗的。孔夫子周游列国几十年没有遇到过什么大战,也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危险。所以春秋并不是不太平。对不对?所以,战国一百多年有不少大战。但这不是周制带来的,而是对周制的破坏造成的。

从秦制能够集中力量对外强大这样的观点来看,那就更不妥当了。西周周幽王,史记说他烽火戏诸侯。这是传说。周幽王时期,由于周幽王和太子和申侯的矛盾,申侯引犬戎入侵,西周王朝结束。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入侵的犬戎他没有入主中原。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有各诸侯国力量的存在。晋国,郑国,秦国,这些国家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延续了周王朝。

所以从西周王朝到秦王朝建立的大约八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是由自制能力的民族。中国人个性强悍,重礼守信。这段时间是中原人的血脉,军事和文化的扩张期。没有任何外族能够入主中原。

秦制以后就不同了。

把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社会的自治能力很差。国民因为被奴役而性格软弱。外族即便人数少,只要打败了皇帝的军队,社会完全没有抵抗力。外族就可以轻松入住中国。

所以,周制下的中国人是重礼守信的中国人,是最有人格尊严和人格魅力的中国人。更不用说,周制由于人的自主,自尊而带来的经济的创新和思想的发展了。中国伟大的诸子百家群体只可能诞生在周制这样的社会自治的环境中。

意大利思想家马基尔维利,他在君主论这本名著中,他比较了土耳其皇帝的集权制和法国君主-贵族的封建制。他发现土耳其皇帝统治的是臣民。外敌一旦打败土耳其皇帝的军队,就很容易统治整个土耳其的人民。因为人民就是臣仆奴隶而已,没有自己自主的尊严意识和自组织的力量。而法国这样的国家就不同。它是封建制。外族就算打败了法国君主的军队,也很难对法国进行直接统治。因为人民有尊严感。贵族会组织反抗。所以,周制就是上下共治。君主贵族,上下共治,共同承担国家的命运。事实上对外比秦制更强大。

面向全球的全方位的创新和服务的竞争,不能靠秦始皇一个人的有限的力量吧?得靠全体国民的创造力的释放,得依靠民众自主,创新,服务和进取的精神的释放。

大秦赋中秦始皇组织人,砍人头,抢土地,当然不是为了激励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服务精神了,不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了。大秦赋今天还在歌唱秦始皇大皇帝暴政有功,杀人有理。天理昭昭,人命关天,伤天害理,天罚必降临。商鞅被车裂,大秦被毁灭,罪有应得。

未来的中国,不应当是大秦赋喝人血的中国,不应当是中国人相互残杀的中国,而是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有尊严的中国。



二评大秦赋 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X4y1K7J9?from=search&seid=14344547658776685900&spm_id_from=333.337.0.0


2021-01-21


大家好 我是杨鹏。欢迎来到杨鹏看世界。

我评论大秦赋的那期视频迎来不少网友的评论。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周制真如你说得这么好,周制为什么结束呢?如果秦制真如你说的这么不堪,为什么一直延续呢?今天我重点分析周王朝封建制度崩溃的原因。

周制有周制的问题。但秦制在解决周制部分问题的同时,制造了比周制更严重的问题。如果周制的问题是感冒发烧的问题,秦制的问题是癌症的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贵族世袭制固化的缺陷。

公元前1046年11月20日,周武王率军在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建立了统一的西周王朝。周武王,周公等人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了子弟和功臣,去建立独立的诸侯国。这就建立了封建制度。荀子上说,周公"立七十一国"。周公时代就立了71个国家。从中央朝廷到地方诸侯国都由一些大贵族家族控制。家族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家族,家国一体,追求忠孝两全。周王是天下共主,是各家族国家共同的政治代表。各诸侯国对周王室承担调兵上贡等义务。但诸侯国君主在国内有自主的军事和民事管理权。诸侯的代表也参与到中央王朝的管理。所以,这是一种君主-贵族的分权秩序。不是没有秩序,是分权秩序。不是不统一,是统一的分权秩序。

所以,周只是一种群星灿烂式的,国家统一下的,君主-贵族分权共和的秩序。

周制下,王权弱,贵族强。但贵族世袭制并没有受到较好的节制。贵族世袭制再深化下去,不仅嫡长子世袭君主之位,其他兄弟担任的卿大夫的官职也逐渐被家族世袭化。世袭垄断,造成社会阶层的固化。底层贵族士阶层中的人才,社会中的人才,很难有在政治上出头的机会。

周人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治国之道上讲"亲亲贤贤"。"亲亲"就是任用家人。"贤贤"就是任用贤才。孔夫子曾在鲁国被提拔为司寇。这就是"贤贤"政策。但毫无疑问,世袭家族政治一定是"亲亲"为上,主要任用自己家人。

孔夫子是出身于士阶层。他有文化,但地位低。他对世袭贵族之事是有意见的。

商鞅是卫国君的公子,算高层贵族。但商鞅母亲是小妾。商鞅是高层贵族中的贱类。在卫国也难有发展空间。商鞅才华出众。他对世袭贵族制非常怨恨。

所以孔子商鞅都不认同贵族世袭制。孔子希望以教育,以德性等级来替代血缘等级。

商鞅推动砍人头的军功等级来代替血缘等级。

他们都留下了中国多数人怨恨贵族的思想基因。

秦制跟周制不同的地方,就是秦制保留了君主血缘世袭制,留了一家人搞世袭,但摧毁了其余贵族的权力的血缘世袭制。秦制以官吏的治理代替了贵族的治理,以军功血酬来划分社会等级。

以后隋唐科举制,又以教育和科举考试来划分社会等级。

无论是武斗的军功血酬等级,还是文斗的考试学酬等级,都增加了社会中下层精英的公平竞争的机会,扩大了他们的上升渠道,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这是秦制合理性的最真实的社会基础。

周制的历史教训是什么呢?

是必须打破阶级特权。在各领域建立全面开放竞争的人才流动的分层秩序。

现在讲讲第二个问题。周制是靠扩张而稳定的体制。

周朝封建制度是有内在的扩张性的。这时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周制不能停止扩张。周王朝是充满活力的王朝。持续的内部竞争与外部扩张交织在一起。贵族人口在增长。各国各家族有对外扩张的强大动力。他们要获得更多的土地来满足不断分封的需要。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四面扩张的时期。这种扩张尤其表现在边缘地区的齐国,晋国,秦国和楚国的发展壮大上。他们向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的领土扩张,把大批大批的外族人变成了中国人。春秋战国的战争,包括秦统一中国的战争,都是因为各国对外扩张矛盾激化的结果。我们也能理解,国内外战争的加剧必然重视战争人才。这就使得贵族世袭制阻碍了各国朝廷吸纳中下层的大批人才。

欧洲封建贵族制度也曾遇到贵族内部斗争激化的问题。结果是贵族非长子的公子们,他们就去海外冒险开拓殖民地。这样的开放系统缓解了欧洲封建贵族制的内部矛盾。

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集权制,目的不是为了对外扩张,目的是为了压制内部竞争。谁发展,就约束谁。谁做大,就消灭谁,使中华民族对外扩张逐渐进入终结,进入了一个以长城为标志,以强权来平均的封闭社会。

在历史的选择关头,是通过支持国人对外拓展来解决内部矛盾,还是通过压迫国人内部竞争来减少内部矛盾?欧洲选择了前者,因此对外开拓。秦制选择了后者,对内封闭,弱化了中华民族的对外进取力量。

所以,周朝历史的教训是,对外扩张是贵族社会环节内部矛盾和保持内部繁荣的条件。对外扩张的目的就是保证资源的流入。从今天来看,扩张不一定采取传统的破坏性的军事性扩张。但仍然一定要保持其他的经济,科技,知识等领域的扩张。从世界获得各种资源,从地球之外的外太空获取各种资源,以支撑国内的繁荣和自由秩序的扩展。

现在再讲讲周制的第三个问题。周制祖先崇拜的局限。

宗教信仰的等级性的缺陷问题。

封建制度主要是君主-贵族共治的制度。既然是共治,就需要超越君主-贵族之上的共同的权威的法则,需要共同的宗教信仰的约束。

周王朝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王朝。最高神叫天,也称上帝。敬畏天命,修德以配天,这是周王朝国家哲学的基础。国家神学的基础。从西周王朝早期文献,象尚书里面周公的诰词中就能看出来。周公强调君主和贵族都要以德配天,共担天命。天命面前有某种形式的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君主面对贵族就不能任性胡来。

所以,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暴政,贵族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他的精神背景就是君主-贵族共担天命。大家都必须承担起国家的命运。这是一种周代的神学思想。但到西周中后期,周王吸取了国人暴动的教训,为强化自己的权力,强化了"天子"的概念和宗教上的等级制。君主进一步在宗教上垄断上天-上帝信仰,逐渐消除了贵族的助祭权。天子以下给足不能祭祀上天上帝,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抽掉了发展普遍性的命运共同体的信仰根基。

贵族用祖先崇拜来凝聚家族成员。这个信仰半径很小。精神上排斥家族外的成员。不信任家族外的成员。这使中国贵族精神就只是家族精神,缺少救助天下的真正大一统的精神力量。

上帝-上天信仰是普世性的。天子代表普世性的力量,也代表王族的力量。这样天子有宗教精神资源可以联合贵族。贵族没有宗教精神资源可以相互联合。所以当出现外敌的时候,贵族就只能靠家族对敌,只考虑家族利益,难以联合起来,共同信任,共同对敌。

欧洲也有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欧洲贵族跟君主也有矛盾,与外面的其他国家也有矛盾。但是与周朝贵族的不同,在于欧洲有独立于君主的宗教。基督教把贵族的精神提升到了家族之上。贵族与贵族之间有基于共同信仰的凝聚力,超越家族的凝聚力。他们可以大范围联合。当教会站在贵族一边的时候,贵族多数时候都能够约束住君主的强权。

周制的天子对上帝-上天的长期的垄断,使周制贵族慢慢失去了周朝初期信仰上的联合能力,形不成抵制君主强权的联盟。这个贵族在精神上没有超越家族共同体的信任,没有上升到信仰共同体的信任,使贵族跟普通平民也没有建立起信仰共同体。贵族也很少承担底层责任。他没有这样的精神。

这就是周制贵族精神的大缺陷。

所以,当贵族想联合起来约束君王的时候,他们各怀鬼胎,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所以,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失败。

所以,周朝的教训是什么呢?在竞争分层的社会中,必须有大同上下左右的共同信仰的凝聚力。

我讲了周朝的三大问题。一是过度世袭制阻碍了人才流动。而是过早停止对外扩张造成内部矛盾激化。三是君主与贵族,贵族与平民之间没有建立起信仰共同体。他是以家族共同体为中心。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要开放竞争以保障人才合理流动,对外开拓获取资源以减少内部矛盾,有共同信仰才有上下左右的内在凝聚力。

周制有周制的问题要解决。秦制在历史的演变中部分解决了周制的一些问题。比如,周制的世袭制固化的问题。在皇帝特权固化之下,带来其他人的军功,考试的平等竞争的机会,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但其余两个问题,对外开拓的问题和共同信仰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恶化,从内心深处破坏了中国人统一的精神。

下一期我们再总结秦制的问题。我们下期见。



三评大秦赋 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i4y1c7T5?from=search&seid=14344547658776685900&spm_id_from=333.337.0.0


2021-01-18 


大家好 我是杨鹏。欢迎来到杨鹏看世界。 今天我第三次评论大秦赋,也是最后一次。分析一下秦王朝制度的来龙去脉。

秦王朝制度的精神是怎么来的?我的答案是:从篡位者的精神而来。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可悲的,可悲的封晋国的韩虔,赵籍,魏斯这三大国卿为诸侯,对韩赵魏三家分晋给予了合法性的承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一开篇认为这是战国的真正开始。韩赵魏三家是卿大夫。他们废除了晋君,把晋国给分了。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再次可悲的,可悲的封齐国的田和为齐侯,承认他篡夺齐国的君位。这些篡位者们,他们利用了国君的信任和分权,偷偷积累力量,瓜分篡夺了国家。所以他们有共同的篡位者的心态。

这心态是什么呢?不信任任何人,不愿分权给任何人,只讲暴力优势。他们篡了位,最怕的就是别人再篡位。

所以,篡位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强化军国主义改革,以强化军事统治,强化君主的集权。正是他们把中国带入了血腥的战国时代。从史记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他也是一位篡位的君主。他是篡位精神的集大成者。绝对的不信任人,绝对的不分权,绝对的靠暴力和恐惧来统治。篡位者的统治不是为了成就他人,而是为了统治他人。

要统治他人就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秦制,它从灵魂的深处毁灭了中国人精神上的信任,精神上的统一,毁灭了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这种内在的精神上的团结,弄得中国人即使到了国外,也常常是互不信任,相互提放,散沙一盘,难以团结协作。

所以,秦制之下,这个篡位者的精神就侵入了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无位的时候,随时准备篡位,有位的时候全力防止篡位。以后秦王朝被暴力造反推翻,于是篡位与反篡位,造反与反造反,就成了历史的主旋律了。

这个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皇帝制度,是什么制度啊?就是防止篡位和防止造反的制度。

所以,秦王朝制度的精神,就是防篡位与防造反的精神。就是防防防,镇压镇压镇压。这样就塑造了朝廷和民众的根本关系,也因此从根本上塑造了社会的人际关系。一种没有信任的人际关系。

我前面讲了,周王朝的制度有三个问题。.

一是血缘世袭制妨碍了社会流动。

二是封建贵族分封制是对外扩张的制度。它不能停止扩张。

三是宗教信仰的等级化。君主垄断了最高的普世性的至上神的信仰,使君主和贵族,贵族和平民没有统一的普遍的宗教凝聚力。或者说,缺少。

所以,解决周制的世袭制问题,就是要开放公开竞争。公平的竞争,发展选贤举能的制度来解决。

解决周制不能对外扩张的问题,就是要团结起来,激励人才,保护人才,放权,让利,支持他们积极对外开拓,争取更多资源空间,以缓解内部压力。

解决周制的君主垄断至上信仰的问题,就应当是支持宗教信仰的发展,支持有凝聚力的,有共同信仰基础的文化的发展。

但是,一定要保留周制最伟大的原则,建立在人和人信任基础上的分权秩序。这样国民能够强大,官与民之间,民与民之间,有内在的信任和强大凝聚力。中国人共进退,共同对外竞争。

生活在秦王朝制度下的中国人,这是一袋马铃薯式的中国人。表面上生活在一个国家中,生活在一个袋子里面,但人与人之间却是分裂的,是不连接的。这样造成历史上几十万外族就可以入主上亿的中国人。可悲的德行啊!

周制之下,还有家族小共同体的内部信任,还有一些基于周天子天命信仰的普遍的信任和敬畏精神。所以,周制下的中国人,岂容少量外族人就入主中国呢?

所以,真正破坏中国人统一力量的是秦王朝。真正破坏中国人共同体精神的是秦制。秦制使中国人内心散沙一盘。这是秦王朝皇帝制度的稳定性所需要的。就要你们散沙一盘,就要你们不会团结。

大家想想,看完大秦赋,你对身边的中国人会不会内心就增强同胞情感呢?你会不会对人有更多的信任呢?所以,大秦赋所颂扬的,他不就是一部分中国人对一部分中国人使用奸谋吗?不就是歌唱一部分中国人杀另外一部分中国人吗?这不是仍然还在继续从内心深处分裂中国人心吗?这能够塑造我们中国人强大的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吗?今日全球竞争,中国人不能只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而是需要相互信任,联合起来对外竞争。创造力的竞争,服务里的竞争。更好的服务人类,完善世界,使中国人在竞争中繁荣发展起来,求得个人和国家真正的尊严。真正的尊严就是创造力,就是服务力。

所以,必须否定大秦赋的价值观,否定大秦赋这种不讲合作,不讲创造,不讲服务,只讲奸谋和暴力统治的精神。否定大秦赋的篡位者的精神,人不信人,人整人的这种黑暗邪恶的精神。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