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

書摘《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左岸文化出版社  20210813

吃共產黨的飯

智庫因為和政治及企業領袖都有聯繫,是進行短期和長期影響工作的理想目標。贏得智庫的支持讓中共可以「不必直接發聲就扭轉辯論方向」。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每當有影響力的智庫要做與中國相關的研究時,中共都會高度關注。

智庫往往都要接受贊助,所以很難自外於形塑該機構的各種勢力。許多研究中國議題的美國智庫是接受和中國關係密切的企業菁英捐助的。雖然某些經費直接來自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但是高盛和董建華等「中國之友」的捐款還是比較重要。

智庫總愛強調自己是獨立的。但他們不可能不這樣說,接受企業捐款的政黨也是這樣。現實總是吃人的嘴軟,習近平也說,「絕不允許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給錢會創造一種責任感:你讓我開心,那我也應該讓你開心,至少不能讓你不開心。有些研究者不會因為別人覺得他不該砸鍋就產生動搖,但很少有人能抵抗老闆的壓力,尤其是在大學。這並不是說所有智庫都會變成黨的傳聲筒,除了黨的意思之外什麼也不說;絕對不是這樣。但出資給人做研究多少要有回報,這也是中共對外聯絡部重視和智庫來往的原因。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就招來上百家中國和外國的智庫加入。

這裡有一個問題:許多西方智庫接受有錢的「中國之友」和企業的捐款,而後者的營收靠的是和中共維持良好關係。這個情形讓這些智庫的研究蒙上了色彩,即使是最具權威和最有影響力的智庫亦然。有好幾家西方智庫在中國設立分部或代表處,讓中共更有機會影響其研究結果。由此呈現出來的中國樣貌,整體來說,應該是比沒有捐助關係前來得正面許多。本書無法完整一一介紹,只能舉出一些案例做說明。

布魯金斯研究所是美國最大、最知名的智庫之一。它自稱不分黨派,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仰賴其研究成果。但其中國研究的經費來自一位知名的「中國之友」,前高盛總裁約翰.桑頓。桑頓對布魯金斯研究所非常重要,他捐助成立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也在布魯金斯研究所信託董事會當主席直到2018年末,現在還是董事。

2008年,桑頓獲頒中國政府給外國人的最高榮譽「友誼獎」。他是香港絲路金融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專門幫中資進入一帶一路國家。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山是全國政協委員。桑頓還有一位朋友,是中共常委和習近平的左右手王岐山。

桑頓還在北京清華大學當教授,主持「全球領導力」課程,這個課程是他在2003年從高盛退休後創立的。布魯金斯研究所本身和清華是夥伴關係,2006 年設立了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5年該智庫宣布成立布魯金斯中國理事會──特地趕上習近平訪美──中國理事會將支持華府的桑頓研究中心和北京的清華—布魯金斯研究中心,由桑頓和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共同擔任主席。據信習近平某姪輩曾在布魯金斯研究所實習。

布魯金斯研究所也接受華為贊助,從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間,華為在美子公司Futurewei Technologies至少捐了三十萬美元。華為還贊助了布魯金斯做安全城市科技的研究,但研究報告並沒有說明其中所推薦的一些技術是華為產品。在《華盛頓郵報》披露此事的以撒.史東—費許說:「布魯金斯用華為出錢的報告,來稱讚華為的技術。」

知名的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也一樣盤根錯節。它的捐款者很多,包括中國政府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及華為等中國企業。雖然來自中國的經費目前還比較少,但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稱讚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對「增進中英相互了解與合作做出的積極貢獻」。

劉曉明說得沒錯,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確實對中共很好。2019年,所長羅賓.尼布理特呼籲新任首相強森要更靠近中國,以延續梅伊和卡麥隆政府的中英關係「黃金時期」。尼布理特支持倫敦金融城要讓倫敦成為一帶一路樞紐的構想。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招牌中國專家于潔,曾呼籲英國政府不要再對中國三心兩意,要培養雙邊關係,放下安全顧慮,要了解到「如果英國在脫歐後要成為『全球性的英國』,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中共在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最重要的朋友也許是其主席吉姆.歐尼爾,他曾經擔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呼籲英國要「創造英中之間更大的雙贏環境」,讓英國成為「中國最信賴的夥伴」。他和大使劉曉明及親中的英國記者馬丁.雅克都在《中國日報》舉辦的「新時代大講堂」發表演講,當時他稱讚一帶一路「可能是對未來的世界貿易最重要的東西」。歐尼爾也是中共黨媒喜歡的佳賓,他會在黨媒上大力為中國經濟塗脂抹粉。他也和四十八家集團的史蒂芬.佩利一道讚頌習近平思想。在歐尼爾這種主席為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設定的基調之下,英國華為科技董事長約翰.布朗爵士也列名該所的資深顧問委員會。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也和中國頂尖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合作,撰寫力挺一帶一路的報告〈2025年的歐中經濟關係:建立共同未來〉,從報告名稱就已經在對習近平的用語頂禮膜拜了。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問題不只是和中共旗下的智庫合作(該智庫的情況後文詳談),而且,它做這份研究所需的經費來自華為。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還和中國社科院旗下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合作,研究如何以人民幣來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經費。這份報告談到要讓倫敦成為全球人民幣的樞紐,以及一帶一路的財務中心。

芝加哥的保爾森基金會是另一個親中企業家資助中國研究的絕佳案例。這個基金會是由前美國財政部長暨前高盛主席及執行長亨利.保爾森在2011年創立的,宗旨是「致力於在快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下培育有助於維護全球秩序的中美關係」。其中一項做法就是幫北京把綠色投資的原則結合到一帶一路之中(倫敦金融城也參與合作)。該基金會的「馬可波羅」經濟部落格主張要持續和中國經濟合作,不斷強調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改革的持續性。

和桑頓一樣,保爾森在高盛時期就和中共高層關係良好。2019年4月,他和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見面,討論中美雙邊關係。北京市政府官網有一篇報導,說保爾森是北京市長陳吉寧的「老朋友」。保爾森基金會還和北京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基金會的北京辦事處和中共最愛的世界經濟論壇,都是首批依中國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登記備案的外國非政府組織,依法可以繼續在中國營運。

最無恥的親北京智庫也許是洛杉磯的博古睿研究院,它在2010年由德裔美籍富豪尼古拉斯.博古睿創立。從一開始,博古睿研究院就表示欣賞中國的威權理念,並且和中國菁英關係良好。博古睿曾在中央電視台說黨和中國政府的唯一目標就是「服務人民」。他的合夥人內森.加爾斯也曾說一黨專政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民主不適合香港。博古睿研究院人員所寫的文章經常在提倡或捍衛中國的政治制度。例如有一篇討論中國政治制度的文章就說,中共在中國統治的正當性是「來自於繁榮和效能」。透過前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鄭必堅主辦的「讀懂中國」系列研討會,博古睿研究院人員得以和習近平及其他領導人會面。(鄭必堅也在其他場合和博古睿研究院高層碰過面。)這個研討會高層雲集,包括前英國首相布朗、前丹麥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哈芬登郵報》創辦人亞利安娜.哈芬登。2018年12月,博古睿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合作設立博古睿研究中心,就設在北京大學裡面。

博古睿研究院和《華盛頓郵報》合作出版《世界郵報》,總編是內森.加爾斯,有「來自全世界」的專文和專題報導。研究院和《哈芬登郵報》也有類似的合作。《世界郵報》甚至有一篇文章說,西方公司應該去適應中國人民對隱私權的「不同理解」──也就是說,沒有「不被政府看見的隱私權」這回事──這樣才能真正達致「國際性的隱私權規範,即使這些規範看起來和我們所習慣的不同」。前高盛主管、現任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長暨中國中心主任宋冰所寫的另一篇文章則表示,西方對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有所誤解。

宋冰的丈夫是貝淡寧(Daniel A. Bell),他是博古睿研究院哲學與文化中心主任,該中心與大學合作,提倡對政府治理等議題的「跨文化」研究。貝淡寧是中共最熱心的擁護者,其最為人知的著作《賢能政治:為什麽尚賢制比選舉民主制更適合中國》就對中共高度讚賞。貝淡寧主張西方應該學習中共的「賢能政治」,並認為習近平的崛起就是賢能政治的產物。貝淡寧也是北京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的教授。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站上一篇文章的說法,《中國日報》與博古睿研究院合作組織了一群海外特約評論員,好「讓中國正能量『走出去』」。《中國日報》說合作對象還有其他好幾個智庫,吸納了近兩百名海外智庫人士,一年來刊發他們的署名評論文章三百餘篇,「去影響更多海外受眾、闡釋好中國故事」。

透過香港

中共的經費會透過中美交流基金會進到有影響力的智庫。中美交流基金會曾贊助「美國心臟地帶中國協會」和三亞倡議(見第三章)。2008年在香港成立的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是船運大亨董建華。董建華是香港第一任特首(1997–2005),也是中美交流基金會的大金主。這個基金會和中國軍方有關係,也和解放軍的外圍組織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合作(見第三章、第十章)。

董建華也是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2019年指控美國和台灣是香港示威抗議的「幕後推手」。中美交流基金會副主席馮國經則是在歐美經營供應鏈的馮氏集團主席,也是香港很重要的統戰人士。馮國經同樣是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北京市長和南京市長的顧問。他的經綸慈善基金也會贊助中國研究。

中美交流基金會駐美特別代表是美中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滕紹駿。該協會宗旨是「讓美國政府和重要政策及意見領袖,更了解中國、更正確看待中國」,除了和中共及中國政府密切合作之外,也會邀請美國領袖組團訪問中國,推動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和中美之間在反恐、網路安全和執法等議題上的安全夥伴關係。

中美交流基金會在紐約的公關公司是BLJ Worldwide(網站上說「我們發展出細緻而聰明的溝通方法」)。BLJ依照《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它雇用了遊說公司來影響美國國會對中國議題的態度,其中一家是波德斯塔集團,該公司曾在2016及2017年曾幫中興通訊遊說。波德斯塔集團前總裁約翰.波德斯塔是民主黨重要人物。他把公司交給弟弟經營後成為柯林頓總統的幕僚長,2016年又是希拉蕊.柯林頓競選總統團隊的主委。在2003年到2011 年間,波德斯塔是美國進步中心的主席,這是一家讓前民主黨高層幕僚在共和黨執政時期度小月的智庫。該中心因此成為中共很想影響的標的,中美交流基金會曾經牽線安排其人員到北京做高層訪問。這兩個機構從2011年就結為夥伴關係,它們偶爾也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合作,後者隸屬於外交部。2015 年,美國進步中心和中美交流基金會在北京共同舉辦高層對話。

中美交流基金會除了捐款給布魯金斯研究所、大西洋理事會、卡特中心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之外,還在美國最頂尖的國際關係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事務研究所(SAIS)捐助一個中國研究講座。中美交流基金會並攜手季辛吉研究所在SAIS設立一個「太平洋共同體倡議」。貝書穎指出,SAIS的畢業生「會進入各種政府機構,從國務院到CIA到軍方」。

克萊夫.漢密爾頓為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應用哲學與公共倫理中心哲學教授,也是澳洲政府的氣候變化局成員、公共政策研究智庫澳洲研究院的創辦人,經常出現在澳洲媒體上參與公共政策辯論,是澳洲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除此之外,也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的訪問學者。2017年出版《無聲的入侵》(Silent Invasion)詳述中國對澳洲的滲透,自此開始投入研究中國銳實力如何影響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

馬曉月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系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博士,現任職於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專事研究中國的數位政策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對全球施展影響力。博士論文的主題是〈中國的大外宣〉,著有〈威權進逼:回應中國對歐洲日漸增強的政治影響力〉報告(合著),並於紐約時報、新蘇黎世報及其他歐洲媒體撰寫專文。


書名:《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作者: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馬曉月(Mareike Ohlberg)
出版社:左岸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转自思想坦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