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

纳赛尔:苏俄的最差学生及塔利班的催产士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Image

前苏联赫鲁晓夫同志与纳赛尔总统


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年–1970,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首任总统为纳吉布),埃及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纳赛尔是穆斯林人,1918年出生于艾斯尤特省一职员家庭,学生时代任中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学生举行反英示威活动,曾数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参加了"青年埃及党"。1938年毕业于开罗皇家军事学院;1942年任皇家军事学院教官,后在开罗军事参谋学院进修,1948年参加了抗议犹太人建国的第一次巴勒斯坦战争,荣获"法卢加之虎"称号。1945年他与一批年青军官秘密组建了一个"自由军官组织",1950年他升任该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上校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在军队的支持下推翻法鲁克一世王朝,成立了"革命指挥委员会"。1953年6月他宣布埃及共和国成立,推举陆军将领纳吉布担任新政权名义上的总统,他自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1954年4月任总理。同年11月他以纳吉布"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篡党夺权"为由,逮捕软禁了老总统,并接替了他的总统及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3年1月,纳赛尔创建了"解放大会",同时命令解散一切政党。1957年5月他正式担任总统第二年,他宣布成立"民族联盟"以取代原先的"解放大会"并自任主席。1962年10月他又改"民族联盟"为"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自任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纳赛尔终于把埃及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信件被拆阅,传媒受到严格审查,主要报纸收归国有,电话被窃听,客房被搜查,各种职位的候选人均由纳赛尔及其亲密助手选定,政敌均遭到了非法囚禁。


纳赛尔在处理1954年10月26日发生的"夺命事件"中明显展现出了他企图操控政治的趋向。当时他在集会上面向群众演讲时,竟然八次被一个名为马罕默德·阿卜杜·阿尔-拉提夫的"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开枪射击。虽然杀手在近距离位置射击,但所有的子弹却都偏离了目标;其间纳赛尔仍然在发表演讲,甚至还大声说了一段极为暴躁及煽情的话:"让他们杀纳赛尔吧。纳赛尔只不过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我的同乡们,不要动。我没有死,我仍然活着,如果我死了,你们依然是纳赛尔。"纳赛尔完美的讲话和他保镖团队极为低能的反击行为,让人们一致怀疑整个事件都是由他一手操控的。

纳赛尔担任总统期间,将埃及的权力高度集中,推行严厉的中央集权制,通过修法大量增加总统的权利,实行企业国有化改革,实行土地改革,也建造了诸多的大型公共项目,典型者如严重破坏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阿斯旺大坝。纳赛尔还不断发表激进的言论,高调鼓吹收回苏伊士主权,企图发展出一个覆盖全阿拉伯世界的"纳赛尔主义",以图激励和促进阿拉伯世界政党组织的大团结。因此许多阿拉伯人都把纳赛尔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阿拉伯世界的新秀政治家、叛逆时代的代表人物。纳赛尔的政策于是就和"泛阿拉伯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泛阿拉伯主义"以及不久之后衍生出的"泛阿拉伯社会主义",推行强有力的政府行动,以对抗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阵营,他还公开呼吁阿拉伯国家的资源应该被用来造福阿拉伯人民而不是让西方国家的人民受惠。


1955年9月,纳赛尔总统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前苏联)签订了"合作互助协议"。协议规定,莫斯科向埃及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数以千计的苏联军事政治顾问入驻埃及),以便提升埃及对以色列抗衡力量。双方都希望以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为武器,联手对抗西方国家阵营,并且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够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在确认得到苏联的支持后,立即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彻底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


1956年1月16日,纳赛尔发誓要把以色列人赶下大海,彻底解放巴勒斯坦人民。1956年夏,在美英法等国相继宣布退出向阿斯旺大坝提供资金援助的协议之后,他高调宣布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以资助大坝的建设。这引起了在运河中拥有有股权的英国与法国的不满。在以色列的支持下,英国和法国公开向埃及宣战。英法联军在一周内横扫了西奈半岛及赛义德港,迫使埃及军队全面撤退。最终由美国与苏联出面斡旋调停,英法两国最后同意停战并撤离了驻军。


1956年6月埃及颁布了宪法,纳赛尔当选总统并兼任总理。1958年2月,为了壮大反美英法帝国主义的力量,他应邀与中东地区另一反美军事强国叙利亚合并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中东反美强国伊拉克因埃及存在意见分歧,最终没有加入)。因叙利亚有军方将领及部落长老反对埃及在新国家中的"盟主"地位,短命的"阿联"于3年后即告散伙。


1961年9月,继续担任埃及总统兼总统委员会主席及国防委员会主席。1962年10月再兼任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67年他主动发起了打击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的"六·五战争",但最终却遭遇了惨败,战后黯然失色却心有不甘的阿拉伯英雄纳赛尔告诉埃及及全世界人民:"我们可以通过阿拉伯行动获得很多东西,这就是我们斗争的重点。我们要发展和建设我们的国家,但目前已面临我们敌人的挑战。";战争结束后,灰头土脸的纳赛尔在埃及人民的一致挽留下,继续担任总统,同时还又兼任了政府总理。

1970年9月28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曾先后担任"不结盟国家运动"创始人之一、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阿拉伯民族复兴主义创始人、"纳赛尔主义"及"泛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的阿拉伯大英雄纳赛尔因病逝世,终年52岁。其个人著述有《革命哲学》及《埃及的解放》等,野心勃勃的纳赛尔总统在其《革命哲学》一书中,还明确表达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全体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兰教徒的领袖。


鲜为人知的是,毕生雄心勃勃反美反帝、操持阿拉伯复兴运动、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阿拉伯革命家纳赛尔竟然还拥有这两个特殊身份——前苏联的最差学生,近三十多年来在西亚及西南亚地区塔利班和基地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运动的重要催产士。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惨败后,纳赛尔"泛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的军师骨干们知道中东地区的美英帝国主义及以色列人的势力过于强大,发现继续留在那里是很难实现他们构建"纯正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宏伟目标,因此只能忍痛割爱,北上窜至西亚及西南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雄厚的国家与地区。


北迁后在阿富汗及周边国家地区影响巨大的"伊斯兰圣者"赛义德·库特布及其"库特布主义"很快就在那里有了众多的追随者及位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巨大地盘,阿富汗塔利班创始人毛拉·奥马尔、塔利班早期精神领袖埃米尔等人都是其得意门生。


1998年策划指挥了爆炸袭击美国驻坦桑尼亚及肯尼亚大使馆、后来又策划指挥了9·11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首领艾曼·扎瓦赫里也是一个毕业于开罗大学、由"纳赛尔主义"熏陶哺育出的激进埃及战士。


阿富汗战争期间逃入巴基斯坦境内的近百万阿富汗普什图人(其中大多均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信徒),沿巴阿一千余公里边境上所建的大量"难民营"后来都成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简称"巴塔")的超级大本营及大量"宗教学校"(塔利班军校)的驻地,与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战斗组织(简称"阿塔")及其他"圣战"组织里应外合遥相呼应,一起为建设打造世界上"最纯洁"伊斯兰酋长国而年年月月地奋战不止;"阿塔"战斗组织前借前苏联发起的"阿富汗战争"之特殊机会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996年攻陷首都喀布尔,建立起"政教合一"并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随即用极为残酷的方式处决了前苏联扶植的傀儡总统纳吉布拉,强制妇女重新穿上蒙面罩袍,男性必蓄胡须,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在支持"基地"战友悍然实施了对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后,无视美国的警告,继续庇护"基地"大首领本·拉登的"阿塔"随即遭遇到美英德加韩等国组成的"西方联军"及联军支持的阿富汗"北方联盟"伊斯兰武装组织的猛烈打击清剿,受到重创的"阿塔"终于在2001年底丢盔弃甲化作鸟兽状,纷纷逃往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及俾路支斯坦地区及伊朗境内,或遁入阿富汗南部及西部的崇山峻岭及漫漫荒野之中,暂时休养整补,已期卷土重来。


在这一新形势下,长期拥有固定地盘、充沛兵源、大量宗教学校、充足的军需物资供应渠道、圣战精神更鲜明、手段更残忍的"巴塔",终于在领袖贝图拉·马赫苏德的领导下,走到了前台,取代斗争目标仅在国内的"阿塔",开始高举"反美及解放阿富汗"大旗,杀声震天地冲锋陷阵。


在之后的近20年中,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巴塔"与20股武装团伙合并后重新崛起的"阿塔"麾下的各派别伊斯兰战士都很忙,络绎不绝地实施了以下诸多的滔天罪恶(仅从2007年1月至7月的7个月中,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了近3000人的死亡):


炸毁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绑架23名韩国人、自杀式炸弹袭击巴基斯坦两清真寺(造成56人死、一百余人遭绑架)、杀害国际援助救济会的外国医生(8名来自德国、美国及英国的医生被枪杀)、杀害印度女作家苏什米塔·巴纳吉、自杀式炸弹袭击阿富汗总统府及美国总领事馆、汽车炸弹袭击美军基地、在坎大哈南部省份绑架了70人,并处死了其中的7人。袭击巴基斯坦境内的登山大本营(造成外国游客9人死亡,其中有中国登山队员1名)、汽车炸弹袭击学校、强制关闭东部卢格尔省至少30所中小学校(导致约1万中小学生无学可上)。


8月15日,再次崛起的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组织又一次攻陷了首都喀布尔,入城之后塔利班立即通过其发言人宣布他们即将建立基于哈利亚法之上的最纯洁伊斯兰酋长国。直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实施血腥恐怖杀戮的迹象,他们似乎有了明显的"政治进步",凡有人道仁爱之心的人无疑都会为此感到庆幸,但又一次站起来的阿富汗"妇女是否再被强制穿上蒙面罩袍、禁止接受教育与就业"的相关国策或许目前还正在研究讨论之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