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余世存:梦中的老崔

 余世存 余世存工作室
Image

十几年前,我在不少场合里说,我们时代的艺术是崔健和北岛开创的。但在十年前颁布首届当代汉语贡献奖时,我漏掉了崔健,一直成为我心中的遗憾。人就是这样操蛋,不轻易认错,将错就错,我错失了机会就坚持自己的错误。但如有人说我在这一问题上是对的,我希望人们能够指认这种人为帮凶。


崔健是少有的可以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或诺贝尔文学奖一类的中国男人。
那天我在北大讲堂里近距离地听了崔健的几首歌。《南方周末》报社举办的"中国梦-践行者"的致敬典礼进行了一下午,大家饥肠辘辘地坐了四五个小时。崔健最后上台压轴。我回家后查了一下,已经办了两届的这一活动,崔健都不是"中国梦践行者"的被致敬者。
在大家把掌声给了吴敬琏、王克勤、龙应台、姜文……之后,尽管大家坐了一下午已疲倦不堪,但崔健催生了我们。我知道身边的人在流泪,我们都站了起来,跟着又跳又唱,尖叫、呐喊,我的双手都拍红了,仍意犹未尽。"咿-耶,咿-耶,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咿-耶,咿-耶,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据说,中国乒乓队的马琳曾有畏缩情绪,是大家要他"在场上撒点儿野",振作精神,敢于进攻,反手搏杀。刘国梁的总结报告说马琳,"他打出了自信和气势,迈过了这道坎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完成了夺取奥运双金的壮举,从而超越了所谓人性定论。"
老崔仍那样生动、新鲜,我们自己也仍新鲜、生动。我听着身后的人喊道:"一块红布"、"出走"、"一无所有"……崔健没有唱这些歌,但他唱了《别在伤口上撒盐》,唱了《插向身上的刀》……这已经足够给坐了一下午的与会者们满足。借用尼采羡慕歌德的话,做地上的王者,这是崔健们的事业。崔健确实是大地上的王者,他是贯通天地人三才的王,是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道。这样的王,当然是独立不依心生万有的个体。这样的道,当然是通达无碍,自由、自信、自然。主持人陈辰和姜丰提示大家"encore,encore"地请求崔健,我们一遍遍地叫再来一首、"崔健-崔健-崔健",我们喊着我们的王,让他回来再唱。我们是希望挽留住我们自己,这并非聚在一起取暖,证慰,而是让我们的身心成道成王。
崔健把一首《蓝色骨头》献给了在场的23岁以下的年轻朋友,"蓝色的天空给了我无限的理性,看起来却像是忍受,只有无限的感觉才能给我无穷的力量,爸爸,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因为我的骨头是蓝色。"这让我佩服。在对庸众、专横、流俗等等的挑战方面,在对个人的关怀方面,没有比崔健做得更好更实在的了。

Image
崔健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崔健是小众的,又是大众的,他示范了个人化和社会化的可能性,他不媚雅媚俗。崔健是难得的例外。借用北岛的书名,崔健是"时间的玫瑰"。
我从边陲古城回到北京,发现近年来疯狂加剧的都市生活折磨着无数卷入其中的大众小众。年轻朋友向我诉苦,家乡的人们不再相信"勤劳致富",他们自己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经由个人的努力即个性成就已经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身份和地位,他们只能像狗一样求乞……无怪乎外人看我们,觉得我们"像迷失的狗一样无所适从"。
但崔健没有迷失,也没有无所适从。我们都相信那些应该相信的,都在活着自己活出自己。凤凰网的朋友采访我时,我说东说西,我说我就生活在年轻朋友中间,我仍相信年轻时相信的那些东西。没想到发表时编辑用我的一句话做了标题:"我仍相信自由、正义和良知……"我知道,中国人当下最稀缺的个人品质即自由、正义和良知……崔健却是自由的象征、良知和正义的象征。多少人忘记了来路去路,以为自己走在大路上,但崔健却一直走着自己的路。多少纯情的中国人变得昏聩,多少单纯的中国人变得故作高深复杂,但崔健却守住了常识、守住了至简的大道。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也是在北大讲堂听崔健的众人的感受。我们都穿着正装,在炎热的夏天作正经状;崔健却穿着简单、自在,他能够自由地喊叫、控诉、抒情。我的朋友,一位年轻时跟崔健一样拥有自己观念、持自己意见者,壮游世界归来的穆军先生,已经很难动情,但提起崔健却总是情难自已。他多次向我提起崔健,每次讲起崔健来都由衷地感慨。在老穆看来,只有崔健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人的人生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矛盾心态、对清明的渴望、对人生功业德行的理解……没有比崔健把握得更好的了。因为崔健是真正中国的,像屈原一样,他把人生的一切比喻为美人香草,比喻为爱情,但崔健绝不同于屈原的哀怜,他也愤怒、孤绝、矛盾,但他英雄般的摇滚构成了屈原之后另外一种回肠荡气的创造。
老穆最喜欢吟诵的,是《出走》、《花房姑娘》:"还有你我的姑娘,你是我永远的忧伤,我怕你说出你爱我,哎呀,姑娘。""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你的惊奇像是给我噢… … 赞扬"……穆军说,崔健的歌所指示的人生单纯、理想
我同意老穆的解读,崔健的诗歌诉说着梦想。但是,正是因为有热爱的姑娘,人生才不会变得轻薄,才不会异化得贪婪、卑劣、堕落。
我几乎重读了一遍崔健的歌词,我感动异常。对没有音乐的耳朵来说,崔健的摇滚当然"有些吵",但崔健以摇滚的方式把人生中最为基本的压抑和恐惧表达出来了,他也哀伤,也忧郁,但他喊出来了。一生坎坷的大美学家高尔泰当年从崔健的声音里听到了这样的信息:"也许崔健及其摇滚乐是中国目前唯一可以胜任启蒙的艺术形式了。中国需要启蒙……"这话今天仍适用。甚至说,崔健可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反叛、突破的中国人中最为成功者。有些受益崔健的人对崔健指指点点,说什么老崔变成旁观者了,边缘了,进步不大了;这些自以为"与时俱进"的朋友忘了我们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中国的克尔凯廓尔"毛喻原先生的名言:原地不动是最大的进步
我尤其喜欢崔健说出这样的话来:"有些我特别尊重的人却听不懂我的音乐,他们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诋毁,他们根本不希望看到一个人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把艺术家的作品当作是自己的消遣,为自己服务,他们并不尊重对方……怎样坚持自己,对我来说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去改变自己。而且我觉得创作和销售上是两回事,我创作上是没有让步的。"
我回到北京的时候,频繁听到了"致敬"一词,这大概是对感动、感恩等词语的反叛,是对自我的正当肯定,是对大化流行的有效继承。年轻的张发财先生说向我致敬,这让我脸红。但我愿意学舌张发财,以这篇小文向崔健、向所有怀揣梦想的中国人致敬,并致敬那些仍敢爱上像老崔一样的中国男人并完善了自己的中国女人。

本文写于2010年,内文略有删减。

Image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等。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合编)《立人三部曲》《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合编)等。图片来自网络。

ImageImag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