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苏晓康:中國人口膨脹對周遭的影響

【按:學淵兄是我服氣的民間學人,其對中國的知識經驗,非吾輩可望其項背。他評論河南提到的「計劃生育」,實為「中國巨難」,亦為「人民大難」,也呈現預測失敗,最近「三胎化」出籠,便是明證,2000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下降至1.18。這是雙重的「超低生育率」和「少子化」危機。見我前貼《「血肉」三段式》
然而至少當下,中國人口膨脹仍是亞洲大陸的一個壓力,1995年我有一文分析《計劃生育失敗, 生存空間壓力劇增》。】

(一)
1995年2月15日中國大陸總人口達到十二億。
與此相關的一些數字是﹕過去幾年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100萬左右,淨增1400萬,這個增長勢頭將以每年1700萬左右(相對于一個中等國家)走向本世紀末,總人口將達到十三億,一旦突破,預計到下世紀中葉大陸總人口將達峰值狀態,約在15-16億之間,如果人口控制不住,2040年以後將達18億,甚至更多。按聯合國的中位預測2025年世界人口達85‧04億算,中國大陸將占21‧41%。
同樣與此相關的另一些數字是﹕大陸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很有限,平原和丘陵只佔22%,可耕地佔國土十分之一,近十年人口增加了一億多,耕地減少了5500多萬畝,以1990年這個豐收年計,人均糧食780斤,是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資源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可居住的濕潤半濕潤地區只佔47%,人均森林面積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1%,全國剩余勞動力約一億人,文盲半文盲佔22‧27%,居住面積在城市為人均8‧8平米,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5輛,病床23張,醫生15‧6人。
今年八月下旬發表的「中國的計劃生育」白皮書憂慮地警告﹕中國如不能緩解人口對資源的巨大壓力,未來幾十年後的生態和環境惡化將危及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存條件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當然,它回避了一個更大的隱憂﹕十几億人的生存空間危機,將對週邊國家和地區的生存造成怎樣的威脅,和對亞洲及世界穩定帶來怎樣的不可預測的災難性後果?
(二)
1995年十二億人這個數字,意謂著中共在1991年制定的"八五"人口計劃和十年人口規劃的提前失敗。這里還包含著兩個未能證實的因素﹕第一,十二億是一個被壓低了的對外公開數字,準確的數字是一個迷;第二,它將引起中共人口控制政策的近一步強化程度及其後果的未知性。
關於第一點,據中國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彭珮雲1991年5月4日的報告顯示,1990年國家統計局以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出該年人口總數為114333萬,這個數字準確與否不知道,但它確實宣告了"七五"人口計劃的失敗(人口控制數為111300萬),超出計劃三千萬,失敗的原因彭珮雲自己分析為﹕
a、"七五"計劃制定的依據為1985年測定的人口總數,現已查明少統計了約1300萬,預測的總和生育率亦低估了0‧15,由此造成整個預估盲點至少在2000萬左右;
b 、對農村搶生超生控制不利。
這里反映出的問題正好是中共計劃生育政策頗遭垢病的兩個要害﹕一是以計劃經濟模式套用于人口控制所無法避免的統計盲點和未預測後果,二是強制推行所引起的反彈使計劃成為紙上談兵。
(三)
1995年8月23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計劃生育」白皮書,表明一個將持續到本世紀末的大陸人口政策被再次強調。它顯示出以下兩個要點﹕
a、 中共對人口膨脹與資源、生態、經濟發展之間的嚴重傾斜和後果,緊迫感加劇;
b 、為堅定推行以總數十三億和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二點五為底線的"八五"人口計劃,安撫民心,駁斥西方的人權非難。
這個目標令人懷疑之處是﹕
第一,"八五"計劃是"七五"計劃思路的延續,以宣告"七五"計劃失敗〈少估1300萬〉的1990年人口預測為基數,即此基數仍有少估之嫌,亦即十三億被突破幾乎是注定的;
第二,中共制定人口計劃的關鍵是控制所謂"育齡婦女"結構,而這個時期處于生育旺盛期的婦女人數高達12000多萬,再嚴厲的控制也無法抑制計劃外出生人數,這也是他們估計到了的,而強行控制便意謂著大陸婦女權益的更大災難和反彈,這基本上也是從"七五"以來人口一直突破計劃增長的根本原因;
第三,"七五"時期由于農民強烈抗拒專以孕婦為控制對象的各項措施(派計劃生育工作組定期檢查和強迫引產、結扎),中共高層曾欲修改"一胎化"政策,以緩和矛盾,這種可能性今後不再會有了,嚴格控制將是不可動搖的政策;
第四,中央集權的衰微使地區間人口增長的不平衡將加劇,出生率高于千分之二十四的第三類地區有八個省區〈新疆、豫、海南、贛、皖、閩、寧夏、青海〉,既是人口增長難以控制和預測的盲點,又是大陸內部人口流動的發源地,靠近沿海之地也是向海外移民的源頭。
(四)
中國大陸政府的人口控制願望是附合世界潮流的,但其政策歷經一個半「五年計劃」(十五年)的實施被證明是失敗的,由于至今未能看到改鉉更張的跡象,這個失敗無疑將延續下去,則中國的人口爆炸終將成為世界的禍患。這一人口政策的非正當性,並不在于不該控制人口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反人道與反科學,而這個致命傷是由這個政權的性質造成的。
在羅馬俱樂部關於世界危機的預警中,由于人口壓力和暴政所造成的移民潮是一大隱憂。大陸人口膨脹所引起的生存空間危機,將在下一個世紀首先成為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的一個長久不會消失的不穩定因素。
從地理分布來看,大陸人口密度自西向東增高,到東南沿海達到最高密度,成為生存空間壓力最大的地區,因此人口向太平洋地區的自然擴散,幾乎是難免的。
西北人口高發地區如新疆可能向西擴散,以及東三省可能向北擴散的態勢還是潛在的,這個大移民的先聲已經在太平洋地區開始,以各種偷渡方式涌向東南亞、東亞、北美、歐洲、大洋洲的中國難民船民,均以靠近東海的兩省——福建和浙江〈主要是溫州〉籍的佔絕大多數,過去一般從歷史形成的移民習慣來解釋此事,其實一個更直接的驅動力,是這兩省的生存空間壓力,和過渡的勞動力剩余。
現在所顯示的態勢,是這種移民欲望並未由于目的國所采取的遏阻措施而有所減緩。這股移民潮對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影響試分析如下﹕
a 、東海海濱地區向外謀求生存空間的歷史慣性,由于大陸半個世紀的封閉而沉寂的狀態,近幾年卻因大陸控制力的減弱而復蘇,由歷史習性和現實空間壓力交織而成的自然移民,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不具有破壞性,只是一種轉移空間壓力的民間行為;
b、 但這股力量將在何種情行下被大陸政權以何種方式利用,則是一個需要認真觀察和研究的問題。鄧小平在「六四」後曾對香港放言﹕如果中國共產黨失去對中國的控制,將會有一億以上中國人流亡到印度尼西亞,一千萬到泰國,五十萬到香港,這是香港『文匯報』引用的鄧的原話,說明這個政權的決策者早有利用民間自然移民于政治目的的動念。這種動念目前尚處于嘗試階段,嘗試的方式主要在利用漁民騷擾比鄰國以取得政治交換籌碼。這正是海峽兩岸漁民糾紛的政治背景。此種方式預計還會頻繁使用于台灣海峽和更遠的海域。再發展下去的模式可能是﹕
——官方提供裝備條件的偷渡,
——官方默許的民間海盜行徑,
——官方提供裝備的民間武裝騷擾,
——直接用于配合戰術目標的民兵武力行為,
——正規海戰中的武裝船民
……總而言之,西太平洋靠近中國大陸的海域,將是一個承受大陸生存空間危機的釋放場所,大陸政權處在不能消解這個負面因素,卻能利用它的微妙時期。更長遠的看,即使來自北京的直接部署失效,地方勢力也會利用這個力量以謀取政治和經濟利益,而那將是更無章法的行為。
1995年10月1日

——作者脸书
朱學淵評苏晓康:漫说中原(或可易名「謊言河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