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7月9日星期五

杜耀明:武夫當道,特區強權政治變本加厲

20210708

《蘋果日報》停刊翌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高層人事調動,三位有警務背景者都官升一級,其中由副警務處長出身的保安局長李家超更官拜政務司長,統領政府各部門;警務處長鄧炳強則獲封為保安局長。二人出掌要職,不啻宣告特區管治正進入新年代。

其實人事變動是表面,背後是管治制度、文化和政策的更替。有論者早已指出,三位警務高層進佔高位,連同特區辦主任和廉政專員由前入境處長出任,有紀律部隊背景的問責高官比例增加,而且行情看漲,他日更上一層樓,除了北京,又有誰可說不可?

紀律部隊人員紛紛上位,也代表政務官系統的貶值,特區政府過去以政務官為管治骨幹的格局,將進一步破除。2002年,首任特首董建華推行高官問責制,建立由特首委任的管治班子,同時亦推翻九七前以政務官為統治核心、掌握決策權的體制,他們由特區決策者降級為輔助管治班子施政的常務秘書長。不過,其後有兩位特首(曾蔭權、林鄭月娥)都由政務官出身,不少政務官亦紛紛入閣,由公務員變身局長,在管治班子佔有重要位置,保住政務官的優勢。

今趟李家超出任特區第二把手,象徵不必假手政務官去駕馭官僚架構,更清楚示意,政務官必須改變腦袋,否則與政府高位絕緣。因此,今次任命是重新樹立政務司長以至治港者的標準,不在於行政經驗廣濶、分析論述高明、深入社會民生、行事面面俱圓等等政務官本色,而更在於以實現國家意志為己任,「忠誠勇毅」侍奉國家而不計社會後果。例如當局的執法行動,一星期內令仍未審訊更未定罪的《蘋果日報》被迫消失,順利完成國安任務,不管新聞自由和企業產權,卻立即得到中央論功行賞,至於香港人怎樣看,國際社會又怎樣看,一概等閒視之。

有論者認為更多紀律部隊人員進入領導班子,代表香港由文人走向武夫政府,未免有欠準確。儘管特首林鄭月娥隔了政務司長、保安局長兩層,才能跟警務處長溝通,直接間接也難指揮紀律部隊的工作。但林鄭無力駕馭,不等於這些紀律部隊及其領導官員可以如軍政府般自把自為,主宰施政,因為北京一貫堅持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自然有辦法控制香港的武裝部隊,慎防失控,因此話事人始終是北京,幾位「武官」是信託人而已。

人事調動的主要影響亦遠超於「武官」受到器重。首先,「武官」升官晉爵更代表樹立新風,標榜「忠誠勇毅」侍奉國家才仕途有望。儘管紀律部隊領導習慣執行任務,有其先天的競爭優勢,職業前景一片美好下,變得更「忠誠」更「勇毅」,但隨著此風不斷滋長,政務官為免貶為事務官,只有仿效「武官」,尤其是一直落後於仕途者,更視此為翻身機會而爭相效尤。

再者,重整班子更在於推動新政策。一是通過國安香港主帥的新任政務司長李家超統籌,確保國家安全考慮注入各個施政領域,一切以國家安全先行。按照中國大陸法律觀念,國家安全有十六個方面,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等,特區政府遂可出師有名研發新政策,介入不同領域,加強政府對內對外的防禦、監測、懲罰等等措施。

二是保安局統領各紀律部隊,高舉國安旗幟,並以警隊的「忠誠勇毅」為榜樣,成為捍衛特區政府的核心力量。過去紀律部隊各司其職,注重專業,也起互相監察的作用,在宣誓效忠政府的新年代,除了提升國安訓練,也必加強內部審查,確保紀律部隊人員的政治正確,護翼政府施政,以免特首的支持者只限於三萬警察。

上述的新格局已經成形,以國家安全為施政主導思想下,勢必削弱民間社會的自由空間和企業運作,自不待言。若硬說《國安法》可恢復香港繁榮,卻罔顧其對社會和經濟的代價,就如相信市民仇警全因偏頗言論煽動所致,同樣是不美麗的誤會。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