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失敗者回憶錄:我的家世(李怡)

我出生在1936年農曆3月22日,次年七七抗戰爆發。8月底,日軍轟炸廣州。那時候,我父親作為一個香港導演,冒險帶領攝影隊到廣州拍攝日軍空襲的悲慘場景,喚起香港人支持抗戰的意識。關於父親及其家族,是我後來從有關資料和親屬記憶中陸續知道的。
中國電影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萌芽,那時父親到上海的電影公司學藝,後到廣州參加中國啟蒙戲劇家歐陽予倩的廣東戲劇研究所,後到香港從事電影事業。他原名李存棠,從影改名李化。他早期擔任導演的影片,除了上述日軍空襲廣州的紀錄片之外,還有《精忠報國》《民族之光》,和在1939年的抗日經典電影《孤島天堂》中擔任演員。《孤島天堂》是眾多愛國影人不計報酬在香港共同製作的,父親參與了這個義舉,反映他年輕時的愛國救亡熱情。
我祖籍廣東省新會縣蓮塘鄉,祖父李晃雲在鄉下生下一男一女後,就到美國打工,經二三十年積累了些財富,就回到鄉下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下我父親等六個子女。我大伯的兒子,即我堂兄,原名李秉權,後改名李晨風,也是粵語片時代的知名導演。李晨風的兒子李兆熊,是電影電視界的編導。
父親的妹妹廣東人叫姑姐,姐姐就叫姑媽。我的二姑姐李麗蓮跟爸爸關係最親。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李麗蓮是上海有名的影星和歌星,1937年在上海同江青一起投奔延安。到延安一年後,江青與毛澤東結婚,李麗蓮就同共產國際派駐中共的軍事特派員德國人李德(原名Otto Braun)結婚。李德在1933年曾掌中共蘇區的軍事指揮大權,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後來指稱是李德指揮錯誤所致。但代表共產國際的李德在當時中共的地位仍然崇高。
李德於1939年奉命返蘇,姑姐與他的婚姻關係也告終了。但她在延安仍是紅人。據我後來在上海書局工作的同事、曾在延安生活過的吳藹凡說,當時大家都知道,李麗蓮常在中共領導人家中走動。她自己也告訴過我,當年常跟毛主席打麻將。抗戰爆發後,在姑姐建議下,父親把只有十多歲的一弟一妹輾轉送去延安投靠她。弟弟是我叔叔李剛,原名李存溢,他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大提琴。他說有一年過年,他整天待在老毛的窰洞裏玩。姑姐後來在延安跟戲劇家歐陽山尊結婚。歐陽山尊是歐陽予倩的兒子。
戰後國共休戰時期,我家在上海,李麗蓮同歐陽山尊從延安來上海做文化統戰工作,他們一起演出了延安小歌劇《兄妹開荒》,每天忙着與文化人來往,晚上回家常有國民黨特務跟蹤。後來我們搬去北平,山尊姑父作為國共和談的共方小組成員有時到北平開會,他和姑姐沒有放過任何機會跟我們家的每一人宣傳共產黨,我雖然只有11歲,也略知道中國還有一個與國民黨對立的紅色政權。
1949年中共建政後,姑姐長期在全國婦聯國際聯絡部任副部長,姑父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後來二人離異。姑姐1965年去世。
同中共高層的密切關係,並不能保護姑姐的妹妹、被送去延安投靠她的我的三姑姐、16歲的李慧蓮。我們一直以為三姑姐在延安是病死的,直到叔叔李剛在回憶錄中透露,在延安時期中共的「搶救運動」(實際上是一次清洗運動)中,三姑姐被懷疑有歷史背景問題被慘烈鬥爭,最後雖過關,但飽受摧殘,終於病死,死時16、7歲。
她姐姐李麗蓮,雖遊走在中共高層,但也未能保護自己的妹妹。中共搞政治運動之風,在延安時期已經開始形成了。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