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

王丹: 國際新形勢下台灣如何自強

蘋果專欄
再有一天,美國就將進入拜登政府時期。雖然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新政府會繼續維繫友善的台美關係,但從最近拜登團隊針對中國問題的一系列發言看,未來美國對於台海問題,顯然會回到致力於維持兩岸均衡的穩健路線上。所謂穩健,當然也就代表著拜登政府不會像川普政府那樣,大動作表達對台灣的力挺。不同政府的不同路線,當然對於台灣各有利弊,但台灣方面應當很清楚,未來幾年,美國不會大動作偏向台灣,台灣要維繫在國際社會的可見度,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和關注,恐怕要有自強的心理準備。我認為,即使在沒有美國的明確支持的情況下,台灣仍然有很多的選項,可以拓展國際空間。
前不久的新聞報導,台灣外交部贊助波蘭奧斯維辛-比克瑙前納粹集中營博物館虛擬實境計畫1155萬新台幣,外交部表示,台灣正在加強關於大屠殺的教育、紀念和研究,很驕傲能看見駐波蘭代表施文斌與奧斯維辛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推動相關工作做出貢獻。施文斌在簽約時致詞的時候也表示,台灣堅定支持尊重人權的崇高價值,藉以發揮教育及提升未來世代對史實的認識。據說,台灣是第一個贊助這個項目的亞洲國家。我認為,這就是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重要選項。作為亞洲重要的民主國家,台灣應當以政府的名義,積極參與國際民間社會的推動普世價值的工作,相信一定可以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國民主聯盟的廣泛讚許。
另外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是文化教育項目的推廣。以美國為例,在過去的四年中,川普政府大力推動關閉中共大外宣機構孔子學院的計畫,到目前為止,全美的孔子學院系統,基本上已經陷入癱瘓狀態。以往,孔子學院能夠在美國立足,有一部分原因是美國有龐大的華語教育的需求市場。現在孔子學院關閉,拜登政府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全面重新恢復孔子學院,這就使得美國民間的中文教育的需求出現了巨大的空缺。在美國,早就有台灣書院的機構,但台灣書院無論是從規模和活躍程度上,都不盡如人意。如果能夠抓住孔子學院全面撤出美國的機會,從文化部和僑委會的角度,加大對台灣學院的指導和支持,加強台灣學院的中文教學的能力,通過孔子學院的活動讓世界了解台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況,一定會有利於台灣融入國際社會。
再有,在不同的國際區域,都有不同的得到政府支持的民間組織,聯合區域內其他國家的民主與人權團體,建立類似捷克的"自由論壇"這樣的區域性民間民主聯盟架構。台灣過去有三民主義大同盟每年召開的亞太地區類似論壇,但因為特定的政黨背景,幾乎談不上任何成效。在香港已經徹底喪失自由空間之後,可以預計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權機構和媒體轉移到台灣來。如何利用這個新的機遇,整合遷移到台灣的人權機構和媒體單位,並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也是台灣可以考慮的新的融入國際社會的方式。台灣自身不僅有半官方的台灣民主基金會,也有長期耕耘的民間的各種人權團體,如果能夠在台灣設立可以固定吸納東亞地區各國家和民間的人權機構的架構或者平台,並通過媒體資源擴大活動效應,可以讓台灣在真正的意義上成為亞洲的重要的民主基地。如果台灣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國際社會確立這樣的形象和地位,對於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台灣抵抗中共併吞,顯然會大有助益。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不需要其他國家的支持,就可以自立自強做到的。幾點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