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李慎之与美国所》登上亚马逊新书榜中国历史传记类第一名!

 壹嘉 壹嘉出版 

今早打开亚马逊,惊喜地发现壹嘉新书《李慎之与美国所》已登上美国亚马逊“Historical Chinese Biographies"新书榜第一名!



(您也许注意到了,第一作者名显示错误。正与亚马逊交涉中,希望能很快更正过来)



李慎之何许人也?

先来看书中记载的两件轶事吧。

1979年,邓准备出访美国,很多人觊觎陪同出访的机会。当时李慎之的“右派”帽子还没摘掉,因为他是毛钦点的“极右分子”,帽子比别人来得重而且大。那么他是怎么得到这个机会的呢?原来当时组团时,邓有一个原则:过去周出访时带哪些人,他就带哪些人。李曾陪同周出席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以及其他一些外事出访,于是被征召上阵。李的工作单位新华社在他临上飞机前火速给他恢复了党籍。(任东来,美国所研究生,南京大学教授。2013年去世)

他当右派时,派他拉粪车,半夜三更,街上空无一人,头顶一轮皓月,四周寂然无音,惟有粪车在不平路上颠震出不规则的“咯噔咯噔”声。他突然问:你说,这会儿是什么心情啊?还未等你说话,他已哈哈大笑起来,“啊呀!那时就想放声唱歌啊!心情极佳!你能体会吗?啊!哈哈哈!” (王奔,原美国所助理研究员。现任香港Cambridge Business Group名誉董事)

1988年12月中美建交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李慎之与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洛德合影

再看看他旧日的同事们对李慎之的回忆和评价:

      关于李慎之的学识、品行与修养:

如果说他在社科院、美国所短短的十年中最独到的贡献,那就是开一种风气,就是我最初见面时所感觉到的一股清风。他没有正式收过研究生,但老中青几代学子中都有人自认为门下弟子,把他称作自己的导师。他没有当过课题组长,但许多研究课题,甚至一些人终身研究的方向都是他几句话启发出来的。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以病余之躯,爆发出惊人的创作力,把宠辱置诸脑后,与时间赛跑,把思想形诸文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后人之幸;但是他真正的影响远不止于有形的文字。

他的思想财富当然是属于众人的。对我个人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关键时刻对我的点播起了“再启蒙”的作用。他是第一个从不跟我说“要好好改造思想”的领导。相反,他在对我有些了解之后,曾对我说,你应该相信自己决不会不爱国,决不会“立场不稳”,你只要把你所想的写出来,就是好文章。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对于习惯于戴着镣铐跳舞的我真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根本取向,不是对具体问题的观点。我终于摆脱从大学毕业前夕就开始的永远改造不好的原罪感,得以回归常识,回归自我,进入今天的境界,是受惠于他的。

在政治思想上他强烈主张平等紫悠,而在个人修养、待人接物方面,却有许多“旧道德”的规范和底线,许多已经成风之事,在他看来属于“君子不为也”。他曾告诉我,在刚被打成“右派”时,内心极为痛苦,几乎不敢听他最喜欢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因为那主旋律分明是在说“不要检讨,不要检讨”!最后他却是用的孟子的“动心忍性”,达到一种自我克制。(资中筠,美国所第二任所长,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1984年美国所全体在所人员合影
他以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从全球视角看问题,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反思和对中国新启蒙的提倡,开了风气之先。看他的检讨书,又让我认识到什么叫“直面人生”,犀利的笔端不仅解剖社会也解剖着自己,他个人的经历与思想的变化就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不断追求真理的历史。(何迪,曾任美国所所长助理、中华美国学会副秘书长,现任博源基金会总干事)
在美国所的时候他经常和研究员们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学术上的、时事上的、生活中的。不论什么问题到了他这里就有特殊的见解。所以大家都愿意听他的议论。他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到中国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他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他能够抓住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他在大学里最初是学经济学的有关。他为人正直,不容搞任何邪门歪道。所以美国所没有其它所那些复杂的勾心斗角。我很庆幸没有参与到这种搞不清的事里去。
路思以后是他情绪特别低落的时候。他和我相识也不过五六年,但是已经变得非常知己,无话不谈。他多次表露过对自己深刻的检讨。闻格改变了他对革命的看法,而路思则再一次,而且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敏注化的前途。……在最后的几年间,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他有下一辈子,他愿意做一个教公民课的老师。(茅于轼,曾任美国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1993年7月5日,李慎之访美期间在DC住所与美国所年轻人团聚

关于美国所的创办:
他办美国所决不仅是为了学术探索,而是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仁人志士的追求,与我国的现代化紧密相联。具体说来,就是推动改革开放。美国对于他来说,并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价值体系,现代化的参照系。(资中筠)

在办所方针上,李慎之同志的看法是:既不能把美国研究所办成党政机关,又不能把它办成单纯的学术单位。他主张:为了对美国进行全面研究,应当把美国所办成一个综合性的所。要了解美国的文化、文明,而不是就事论事。所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美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慎之同志还主张将研究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纳入美国所的研究范围。现在回头看去,我认为慎之同志的这个考虑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霍世亮,曾任美国所党支部书记,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老李是中国美国学的开创者。尽管他几乎没有写过关于美国方面的文章,但他做到了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既严格又耐心地培养人才。当年的美国所,老李招了一些专业背景与美国几乎不沾边的人,比如茅于轼,是做铁路机车的,董乐山是英文翻译,梅绍武是研究戏剧的,张静怡是总参二部的,霍世亮是记者出身,吴展是搞航天的,华棣是搞火箭的。对于年轻人,他不重学历而重才识与潜质,招进来,再加以培养。他改变了中国美国学的研究方向,从对敌斗争、帝国主义侵华史的巢穴中,转向真正学术意义上系统地研究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问题。尽管从信息量、出版数量、研究队伍等方面看,现在和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是由他奠定的。(何迪)


正是出于对老所长的敬意与爱戴,众多由李慎之招入所内, 受其教诲与精神感召的学者和"年轻人们",发起组织撰写了这部回忆文集。文集从不同侧面回顾了1980年代,在李慎之领导下,美国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华美国学会等开创性机构和刊物的筹备、创办经过, 同时丰满地呈现出李慎之的形象:一位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路清晰坚定的领导,一位正直宽厚的长者,一位真诚坦率、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位胸怀中国传统士人的责任感,坚定追求敏注紫悠的现代知识分子。

最后做一个活动预告:为了纪念李慎之先生,壹嘉出版与谷雨书苑将合作举办“李慎之与中国的美国研究”讲座,时间是11月29日周日下午4-6点,将在谷雨书苑的zoom平台举行,由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小兵教授和温洋博士主讲。李小兵教授将李慎之放入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分析:(1) 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知识分子; (3) 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特点和命运; (4) 李慎之的曲折经历; (5)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分子。温洋博士则从细节入手,讲述作为一所之长的李慎之对于美国所的建设工作以及他留下的重要遗产。欢迎参加。


主讲人简介:李小兵教授: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1990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历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央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历史系系主任、中国项目主任,2019年至今为校长特聘主任,主管国际研究。同时兼任美国《北美中国研究学刊》及 《中国历史评论》杂志主编,和北京《东方文化》杂志主编。著有《丛林之龙:中国军队在越南》(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20年),《长津湖战役》(美国俄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东亚与西方:历史的纠结与因缘》(合著第一作者,San Diego, CA: Cogellena, 2020年),《中国的朝鲜战争:战略文化与地缘政治》(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9年)等多种作品。


温洋博士:1979年被中国选派到美国读本科的第一批四个留学生之一。乔治城大学历史博士。1983年被李慎之招到美国所,从事美国政治、文化研究。先后在乔治城大学,纽约大学 (NYU) 任美国史客座教授。现在美国咨询公司做课题研究和翻译。出版著作包括:(1) Lost in Translation: Common Error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2016; (2)《中译英那些事:您的英文外国人懂吗?》, 2017.



《李慎之与美国所》亚马逊购书网址

https://www.amazon.com/dp/1949736202/ref=cm_sw_em_r_mt_dp_1xRSFb05264K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