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

朱兆基:中国的扩张外交造就了亚太版北约提早成形

 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左)更是积极展望,印、澳也远比以往更积极参与四方机制。(路透社资料图片)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左)更是积极展望,印、澳也远比以往更积极参与四方机制。(路透社资料图片)


 

近来关于亚太版北约的争论不断,美国蓬佩奥国务卿描绘了一个美好愿景,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更是积极展望,印、澳也远比以往更积极参与四方机制,但从一开始美国国务院高层也有不同调门,日本出言谨慎,韩国更是尚未入门就拉开了距离。

显然,基于这样一个因印度洋海啸的人道援助而形成于2004年,且长期因为各成员对中国的顾忌而沉寂的非正式四方会谈来建立地区性集体安全条约,跨度实在太大,至于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的实质性大联合更是遥远。由于利益和内部矛盾,很多亚太国家连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也会犹豫。

然而,同样明显的是,这一趋势形成于中国的刺激,最终能走多远,也取决于中国的威胁。在这一点上,中国仍在继续提供充足的动能。值得一提的是,更准确的说法显然应该是“印太小北约”。

10月26日,为台湾军方运送例行补给的民航包机在中断两周后,方得以降落在东沙岛。中断的原因居然是根据国际民航安排负责这一空域空中交通管制的香港空管部门以空域有危险活动为由突然禁止使用空域。

这看似小事一桩,但结合此前日媒传闻中共有拿下东沙,既盘活台海外围军事主动权,又助力突破岛链之意,以及北京眼中台港事务的日益交融,中共的蠢蠢欲动隐隐若现。在当前局势下,哪怕限于外围和渐进,台海摩擦的任何激化也必然引发美国反应。同时,美国及其盟国在南海的活动也加倍密集,而中共又有传闻仍欲在南海设立颇有争议的防空识别区。加之中印、中澳关系的紧张,可见亚太诸多矛盾和冲突正被北京的“一盘大棋”搅成一盆油。要从根源上应对,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地区集体安全机制也的确迫在眉睫。

中共对此当然是有所焦虑的,不然也不会现在就斥之为冷战思维和反华小圈子。但是,明知压力巨大仍四面出击,中共最高层也并非无所恃。与1940年代末迥异的是,经过近四十年全球化进程,美国要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脱钩尚有难度,更何况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与中国利益牵扯更大的国家。只要战火未起,安全上的危机感仍然很难压倒眼前的现金流。

可以说,即使是美国,也十分回避“一刀两断”的损失,丘吉尔的“一道铁幕已经落下”之景更是无从重现。最典型的还是日本,虽已日趋强硬,但身段柔软仍是基本手法,左右逢源仍是利益所在,何况中共不知何故,在近年的四面树敌中,唯独对中日关系保持了有限清醒。

同时,日本不管对华如何警惕和忧虑,要从基于日美同盟的自保迈向与美国一同卷入台海、南海冲突,进而彻底打破战后不事热战的禁忌,以及由此会在国内遭遇何种阻力,与中国冲突后将面临何种局面,在危局中抛弃台湾,不配合美国,只求自保又是否可行或有利,都还是全无清晰设想的忐忑。

一个最简单的考验是,假设美国愿意为保卫台湾而战,不管日本人是否愿意保卫台湾,同意驻日美军参与对华作战则可能招致本国领土被打击,从而卷入战争,不同意则日美同盟面临危机,日本将成为国际民主社会的叛徒。不过,日本也在积极向东南亚国家兜售武器,参与亚太巡航,慢慢改变自己的习惯和观念。

对美国何尝不是如此。虽说北约在失去苏联和华约为对手后,已经在针对俄罗斯新威胁的基础上重塑凝聚力,甚至在东欧新成员国还加固了防范,在亚太的共同对手也日渐清晰,而军事部署是现成的,但是,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决心不无动摇,资源贡献上斤斤计较,亚太新旧盟友自然也份外关注美国在防中防共上到底能走多远,否则任何时候一旦被美国放弃,自身都是难当中国重压的。那么,姑且不说万一换人,即使美国下届仍是 特朗普政府,美国对亚太小北约也面临诸多凝聚力和操作性上的挑战。

我们即使假定美日印澳四方已经是小北约,可亚太火药桶分明一是台湾二是半岛,共同防御义务若不覆盖台韩,盟约形同虚设,若覆盖,则立约之初就可能陷入热战,而且是牵一发动全身,很可能要以彻底击败中共为目标,方可善终。若现在就将台湾入约,则可能与中共提前摊牌开战,即使不是决战,亚太和平被打破还是毫无悬念。

类比乌克兰,因为与俄罗斯纠葛太深,一时未能加入北约,但正因为如此,它被普京肢解之际,美国虽不愿置身事外,行动上却杯水车薪。当然,乌克兰的遭遇也是北约东翼当前迅速团结和强化的根本刺激,但在亚太,台湾面临的威胁不是肢解,而是被占领,并且将因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而被血洗和奴役。届时,亚太小北约能对台湾隔岸观火吗?有了台湾,第一岛链对中共就轰然崩溃,美军在战略上也将极为被动。另外,北京外交上再无章法,也会懂得分化瓦解亚太小北约的意志基础。比如,钓鱼岛和中印边境的局面,北京都是完全可控的。

因此,现在谈论作为一个有关键的共同防卫义务约束的集体安全条约,对亚太还是太早。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强化了北京的得意。只要北京仍盲目相信有空间对诸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就仍然会强化印太防华防共同盟的形成。这将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或者可以借用毛泽东的“绞索”论来比喻。

而且,历史不可能原样重复,冷战也一样。上一次冷战以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只是因为它基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格局。上次的集团对抗还有一个根本特点,北约和华约都有唯一的核心领导国。这一次,中国在某些地方比苏联强得多,但也有比苏联弱得多之处,中国要拥有以自己为首的武装集团,也面临与俄罗斯的坐次问题,甚至连朝鲜也难以调遣,伊朗、委内瑞拉诸国就更是败事有余。

新冷战的不确定性太大,但它的基本面和限制条件也正在逐步清晰。眼下可以明确的进展是,美台军售和军事合作迅速提升,美日印澳,还包括欧洲的海上安全协作迅速强化,美日台暗中加快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印度和东南亚成为现成的中国替代者顺理成章。

不论中国在台海或南海的动作如何咄咄逼人,活动空间仍被逐步缩小,除非中国敢于提前摊牌决战,但引发的后果中国可能更加无法承受。只有在朝鲜半岛,由于韩国暂时的不积极,以及中朝的迅速勾结,中国反而有一定制造事端的空间。比如明里仍坚持半岛无核化,但暗中对朝实质性核军备支持,促其成为一个虽不可控,甚至有引火烧身风险,但仍然更加急需的对美挑衅桥头堡。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在南海采取划设防空识别区等举措就更不具可操作性,因为那样的管制将被西方国家违反得千疮百孔,而强行驱离则既是火上浇油又是玩火。

总之,印太地区将进入的是一场没有小北约的新冷战,中近期内它将不再是铁幕落下,双方筑垒对峙的情景,而更类似于两个帮派在同一家餐馆既要吃饭,又要火并,但又都不愿退场,结果吃也吃不好,打也打不痛快。如此几番,才可能终于换个玩法。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