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李怡:封禁社會安全閥門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這是將近100年前魯迅給悲劇和喜劇下的定義,他接着說,「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
這段話隱含的意思是:悲劇以人生「有價值」為前提,喜劇以人生「無價值」為前提。因為有價值,它的毀滅才產生悲涼感;因為「無價值」,撕破就看出它的可笑處。悲劇和喜劇關鍵不僅僅在於結局,而在於你是怎樣用兩種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
在生活中,可笑的事物與可悲的事物,往往在某種程度上相似。卡夫卡將現代人的噩夢,轉化為恐怖的風俗喜劇,杜思妥也夫斯基將所有的生活悲劇歸於荒誕。但置身在這一年多的香港,親歷一個社會的「有價值」的東西不斷地毀滅,真是很難笑得出來。
我相信這一年來,創作和演出《頭條新聞》的朋友並不容易。而到了今天,它被判死刑,也不意外。因為在一個依附極權而存在的政治體制下,不可能容納嘲諷,掌權者不會有幽默感。將humour譯為「幽默」的林語堂說,幽默來自自信和從容,一個極度敏感、執着、小氣或陰謀論的人,是難有幽默感的。年來不斷要封殺《頭條新聞》的特衰政府掌權者,正是林語堂所說的難有幽默感的人。
過去幾十年,香港都不乏嘲諷時弊的文章和創作。60年代在世界動盪、中國文革腥風血雨、香港左派暴動的困厄時期,有嚴以敬的漫畫、三蘇的怪論。三蘇歿後,繼有哈公怪論。《信報》有東籬的《醉酒篇》。都是嘲諷時事的搞怪佳作。
1980年代,英國BBC播出電視處境劇《Yes Minister》和續集《Yes, Prime Minister》,香港明珠台也曾轉播。這套《是的,首相大人》劇集以嘲諷英國政壇各種現象為主題,成為經典。其中最著名的金句有:「政治第一定律:不要相信任何事,除非官方否認。」而貫串全劇思想的就是:有四個詞能讓大臣採納提案:快捷、簡單、時興、便宜。還有四個詞能讓提案被大臣否決:複雜、耗時、昂貴、爭議。要徹底排除大臣採納的可能性,就得說這個決定「有魄力」。「有爭議」只表示「會失去部份選票」,「有魄力」表示「會輸掉整個大選」!
這套劇集後來以劇中主角、內閣大臣Jim Hacker的日記形式於1987年出版,1991年引進中文版,由現時的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夫人程虹翻譯,書名是《遵命大臣:內閣大臣海克爾日記》。繁體中譯本《好的,首相》由張南峰繙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
1989年,香港電台推出《頭條新聞》,可能是受BBC的《是的,首相大人》所啟發。《頭條新聞》在香港播放了30年,在香港的巨大轉變時期,陪伴香港人,把種種不愉快,化為輕輕一笑。
生活從來不容易,社會總有矛盾,人們對政局總有不滿。這些嘲諷作品,不是新聞報道,沒有人要求它們客觀、公正、持平。但正因為是杜撰的戲劇,正因為誇張,就更可以緊貼人民最真實的觀感。戴卓爾夫人在她任首相期間,說她很喜歡《是的,首相大人》這個處境劇集。因為劇集反映的是社會的觀感,這是政府應該正視的。而嬉笑怒罵,則可以讓人們的不滿,如輕瀉劑一樣瀉去。
極權政治既容不下任何批評,當然更不能容忍諷刺時政的戲劇。因為掌權者不明白誇張的戲劇表述,反映的正是人民的真實觀感,不明白諷刺作品實在是人民宣洩不滿的社會安全閥門,當然更不了解禁制這類創作,不但不能禁制市民的觀感,而且只會讓人們不滿的火燄越燃越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