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吴国光:花徑為誰掃?——全球疫期中的生活隨感之十一

(2020/04/11)
這個長週末,我把陽台、前後院子的地面、葡萄架下的木台等等家中的露天活動區域,全部清洗了一遍。地面清洗比較辛苦,因為此地冬天多雨,一個冬季下來,許多地方長滿了青苔。冬去春來,花事最早,而以這項工程最晚;搞定後,這才感覺送走了冬天的最後一絲遺蹤,準備迎接夏天的光臨了。
年年做這件事,做完了之後就可以招待客人了,包括在陽台上和院子裡用餐。今年特殊,這個夏天恐怕不會來客了。可是,這活兒還是要做。結果呢,甚至做得比往年還要徹底、乾淨一些。這當然是因為時間多了一些,但也有心情上的原因。
什麼心情呢?這不妨借杜甫兩句耳熟能詳的詩,稍加改造而予以表達,曰:花徑不須緣客掃,柴門兀自為風開。也許加個橫批?好吧,那就是:無待於外。
要來客了,淨掃花徑,洞開蓬門,那是好客,是一種堪稱美德的個人修養和社會規範。可是,終年無客,單為自己的生活,難道就任由小院小園蓬頭垢面不成?花徑為己掃,柴門緣風開,是不是也算得一種個人修養、亦堪稱一種社會美德呢?
古之隱士,過得正是這樣的生活,而他們一向被目為君子的典範。今天那些時髦的君子們,也許會批評說:你們這麼做,何曾對社會有絲毫貢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入世成了唯一的價值觀 —— 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囉嗦一句:這"入世"不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思哈。出世高人,似乎已經絕種了呢。
我非出世高人,但嚮往那種生活,更推崇那種觀念。那是另一種人生哲學,與當今之世格格不入。說來真是諷刺:大疫席捲全球,你不做高人也不成呢哈。那種生活的道理與價值,就這樣被大自然給人類強加上來。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說:古之人生為己,今之人生為人。尤其是中國人,生活的意義似乎就在於給別人看,人生成了時裝表演。很久以前,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可能就已經是這個樣子的了,因為兩千五百年前孔夫子已經在這樣抱怨他同時代的學者們了。古已有之者,於今更為烈。如今,聽說國人富了起來、牛了起來,那當然更是衣錦而不能夜行。沒有別人的目光,生活就沒有了意義。
孔子說那話,是讚賞"為己"的學者。我拾他牙慧,也是這個意思,並推而廣之讚賞"為己"的人生。"為己"不是自私自利 —— 解釋這一點,要寫一篇大文章,這裡就免了。這裡就是敦促自己品味一下自己的生活:花徑為己掃,能不能也生活得有滋味、有品格、有追求、有意義呢?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